李娟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61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對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 方法 收集該院于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順序,分為甲組與乙組,各組50例。乙組給予常規護理,甲組給予綜合護理,分析護理對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 結果 甲組31例完全依從,16例部分依從,3例不依從,依從率為94%(47/50),乙組19例完全依從,20例部分依從,11例不依從,依從率為78%(39/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甲組SDS評分為(61.3±5.36)分,乙組為(62.7±5.01)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甲組SDS評分為(39.8±10.25)分,乙組為(47.9±8.9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增加治療依從性,緩解抑郁情緒。
[關鍵詞] 綜合護理;糖尿病;抑郁;依從性;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b)-0161-02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醫療水平得到提升,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加之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老年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增高,影響了老年患者的老年生活,降低患者生存質量,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1]。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病情易反復,并發癥多,且治療費用昂貴,患者易產生負性情緒,例如,緊張、抑郁、焦慮等,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臨床治療效果[2]。在此,該文探究了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作為對象,按照就診順序,分為甲組與乙組,各組5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與抑郁癥診斷標準。②年齡為60~80歲,性別不限。③自愿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研究的患者排除。②年齡>80歲,或者年齡<60歲。③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④排除心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患者。⑤排除酮癥酸中毒患者。⑥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等疾病的患者。乙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62~79歲,平均(68.3±2.89)歲。甲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61~75歲,平均(67.1±3.67)歲。對比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組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詢問患者既往病史、過敏情況等,全面評估患者具體病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叮囑患者按照醫囑用藥,密切監測患者血糖水平變化,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及時上報,并給予對癥處理。甲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如下所示:①心理干預:待患者入院后,護士初步評估患者性格特征、心理狀態等,給予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交流,獲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關系,鼓勵患者傾訴,訴說心中苦悶,緩解抑郁情緒。邀請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現身說教,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鼓勵患者間多溝通,緩解不安、緊張等負性情緒。另外,通過音樂、運動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導患者放松,調節心境,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積極接受治療。②健康宣教:護士采取多種方式,例如,發放宣傳資料、知識講座、黑板報、宣傳欄、多媒體等,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措施以及預后效果等,講解負性情緒對疾病康復的不利影響,提高患者對情緒調控的重視,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③飲食及運動指導:關于飲食,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多吃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少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必須戒煙戒酒。關于運動,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在身體耐受范圍內,制定運動計劃,選擇恰當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散步、慢跑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提高機體素質,增加抵抗力。
1.3 觀察指標
依從性:①完全依從: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完全按照醫囑,接受治療。②部分依從:積極配合部分護理操作,部分治療方案,遵照醫囑進行。③不依從:偶爾接受治療,或者未按照醫囑,控制血糖[3]。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2)SDS評分: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1.4 統計方法
在Excel表格中,錄入該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用百分比(%)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予以χ2檢查,用(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予以t檢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依從性
對比依從性,甲組依從率顯著高于乙組,組間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SDS評分
護理前,組間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組以高血糖為顯著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損引起的。患者由于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可造成眼、血管、腎、神經等組織慢性損害,出現功能障礙。現目前,諸多學者普遍認為遺傳與環境是誘發糖尿病的關鍵病因。臨床上,患者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癥狀),部分患者以疲乏無力、肥胖等為主要表現。若診治不及時,患者可出現多種并發癥,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口腔潰瘍、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因此及時診治糖尿病,對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endprint
近些年,糖尿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各種原因的作用下,老年糖尿病發病率有所上升,同時,由于患者年齡大,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加之長期遭受疾病折磨,易出現負性情緒,主要表現為抑郁,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還降低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對心理存在較大損害,心理健康若出現問題,可能曲解自身疾病,降低治療依從性,不配合臨床治療,影響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緒,促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下,體內升糖激素呈增高趨勢,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作用,引起血糖上升,引起機體代謝紊亂。
依從性,指患者就醫后的行為活動與醫囑的符合程度。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血糖控制水平存在關聯。通過對血糖水平的控制,緩解病情,引導患者按照醫囑,進行自我護理,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方式,控制血糖水平,促使疾病朝著良好方向發展,早日恢復健康。
綜合護理(modular nursing),堅持整體觀念,將護理程序作為核心,系統化處理護理程序,護理哲學、標準化護理計劃、病人健康教育、填寫護理表格以及護理質量控制等環節,均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不僅環環相扣,而且整體協調一致,提升臨床護理整體水平[5]。該次研究中,甲組,給予綜合護理,通過心理干預,緩解患者抑郁、不安、焦慮等負性情緒,通過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通過飲食及運動干預,調整患者飲食結構,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控制血糖水平,促使患者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結果顯示,甲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乙組(P<0.05),且護理后,甲組SDS評分顯著低于乙組(P<0.05)。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增加治療依從性,還可以緩解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 李姣.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73-74.
[2] 張英.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19-20.
[3] 張瑞華.綜合護理對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54-155.
[4] 張云,郝興梅.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6,24(4):190-191.
[5] 王馨.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響效果[J].母嬰世界,2016(15):126.
(收稿日期:2017-0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