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地方經濟和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力量。但中小企業在經營中普遍會遇到融資困難的問題。中小企業需要更持續穩定的發展,對其融資效率的研究和客觀地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效率 影響因素
中小企業是指資產、經營收入、人員規模都較小,在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企業。1993年由曾康霖首次提出融資效率的定義,他認為融資效率和成本是企業選擇直接或間接融資方式的因素。對影響融資成本、融資效率的因素、融資方式與融資成本、融資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一、對融資方式與融資效率研究
周靜(2009)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進行分析,找出了各種融資方式獨有的特點,比較各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效率,隨后提出提高其融資效率的措施。佟孟華,劉迎春(201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企業的融資效率隨債務融資的增加而增加,而隨股權融資的增加而減少。陳敬武,孫媛(2016)則以京津冀地區上市中小企業為研究樣本,得出商業信用融資、銀行借款、股權融資、融資等對樣本企業融資效率有正相關影響;其影響大小順序由大到小為:商業信貸融資、股權融資、銀行借款融資。
二、融資效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
胡慧娟,李剛(2008)認為融資成本、融資結構、融資收益與風險、融資機制的規范度、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宏觀經濟環境等對小企業融資效率有所影響。崔杰,胡海青,張道宏(2014)認為,影響因素中,影響程度有所不同,首先是主營業務情況和企業自身素質:其次是企業盈利能力、企業償債能力、短期外源債務資金來源及其規模與流動性;最后是商業信用融資成本。段永峰,曹明華,羅海霞,溫琦,張楠(2004)分析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內外部因素有小企業信用、民間借貸、資本市場,根據中小企業自身條件及其環境,靈活利用融資工具及其組合并找出最優融資規模,探索最好的融資方式的方式,來提高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效率。
三、融資效率的評價
為研究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許多學者運用模糊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或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等。然后,選取研究樣本數據來實證分析,將權益融資模式和債券融資模式的融資效率進行比較分析。高山(2010)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樣本企業的融資效率整體是低效的狀態,90%的企業達不到規模有效和技術有效。修國義,李岱哲(2016)運用DEA分析方法,采用Malmquist指數,分析新三板市場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測度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隨后根據結果提出相應的提高融資效率的措施。
融資效率的研究是經濟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通過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的梳理,對融資效率的研究方向和角度有多種。有從不同行業的融資效率進行研究,有的從不同大小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研究,有從企業不同上市板塊企業的融資效率來進行研究。本文著重對三個方面研究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文獻進行整理。首先是融資方式與融資小率之間關聯性的文獻:其次是對影響因素的研究,許多因素對融資效率產生影響,主要歸納起來是內外部兩種因素。最后是研究融資效率的評價方法,有模糊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多元回歸分析、灰色關聯度、數據包絡分析。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探究國內其他學者對融資效率研究,把我其中的規律,為其他學者提供參考。通過整理發現,對中小企業債券研究的較少,其中,對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的融資效率研究較多,而于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融資效率研究相對較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