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符耀彩
《海南日報》:傳統媒體如何做好結構性改革的“加減乘除”
□ 文/符耀彩
傳統媒體也面臨著新媒體帶來的競爭壓力和產品品質不高、內容同質化、媒體運營業務直線下降等問題,如何轉變發展思路,積極實行供給側改革,也是傳統媒體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改革創新,著手媒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合資源重構媒體輿論和服務價值,取得不菲的成效。其改革發展經驗概括起來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傳統媒體 結構性改革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

符耀彩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傳媒生活》主編
(一)增加隊伍學習“容量”
只有站穩馬步,才能打出拳頭。在新媒體沖擊面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海報集團)首先抓好隊伍自身建設,加強采編隊伍素質教育,下大力氣整頓隊伍紀律與作風建設,集團制定短、中、長期學習計劃,每月都安排一定時間,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學習中央和省委有關指示精神,聯系實際進行認真檢查和整改。同時,增加憂患意識教育內容,在全體人員中經常拿“憂患”兩字當作話題開展學習、討論,提出:“新媒體沖擊嚴重,人們閱讀興趣轉移了,紙媒新聞應當怎么做?”“報紙運營角色轉換了,紙質媒體不吃香了,飯碗怎么保?”。“憂患”意識的強化使整個報業集團上下擰成一股繩,并將之轉換為改革、創新的動力。
(二)增加采編人員學習交流
改變過去“坐店經營”老傳統,不斷派出記者、編輯到外地參觀、學習全國各地黨報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經常性地從外面請來中央和兄弟省份媒體專家、學者向采編隊伍“傳經送寶”。近幾年招聘一批年輕記者,由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加快了采編隊伍的成熟。2015年底的東南亞“海絲路”尋路行重大報道活動,2016年海南抗擊臺風與抗洪報道,2017年海南扶貧工作報道,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報道,2017年全國兩會與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等重大報道,參與報道人員大多數是年輕記者,都做得有聲有色。
(三)增加媒體“優質產品”與“信息量”供給
為實現合理化配置產品,使產品質量及功能有效對接民眾需求,海報集團全面提升創新發展戰略,想方設法做大財經新聞,包括做好財經新聞大數據,以“中央廚房”為平臺,全面整合紙媒、網絡視頻、南海網、新聞客戶端、社交媒體等優質內容和傳播渠道,構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財經全媒體集群,服務廣大用戶;增加在新聞版面使用二維碼,推出“馬上平”評論;增加“官方微博”等微博、微信平臺;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新設立一個國際旅游網,高度關注國內、國際旅游發展狀況,積極引入戰略合作伙伴,打造一個旅游大數據文化交易平臺級產品。
面對新媒體時代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課題,集團創新性地探索傳統媒體轉型的“一體兩翼戰略”:以報業集團為一體,塑造黨報紙媒品牌,建設全媒體平臺和實現多元化經營。其路徑主要是“瘦身健體”。
(一)撤銷各個分社,成立新的編輯中心
過去由于采編分開,駐站記者站分為東西南北及海口分社,各個編輯部設有專職跑口記者,各自為政。編輯部門與一線記者的關系較為松散,每臨重大報道活動時,經常造成采編脫節,甚至影響了重大報道計劃的實現。基于此,改革管理體制、機制,成立編輯中心,取消各分社,恢復記者部編制,讓記者部直接與編輯中心發生緊密型關系。把各個編輯部統起來,做到“有令則行,無令則止”,每到重大報道活動時,統一指揮、統一決策、統一調度。
(二)做好推動媒體供給側改革的人才支撐
報業集團牢牢抓住“人才競爭”與“優勢核心”這個“牛鼻子”,為加快培養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人才隊伍,將一部分因身體、年齡或業務能力等方面不適應一線的記者、編輯調整出采編崗位,引進專家型記者或高學歷新聞專業研究生,把關重要欄目,負責重大采訪。
(三)結合實際推進改版,塑造黨報紙媒品牌
2016年的改版從“瘦身健體”的目的出發,以“豈止于紙,豈止于情”的理念,為民而發聲,為情而動容。強調去掉龐雜膨脹內容,切忌空話套話和長文,提升新聞的思想品位與接地氣文風,強化輿論引導力。倡導“短、軟、實”,開展好新聞比賽,規定頭版頭條和消息性新聞不得超過800字,方才有資格參選。擴大內容覆蓋面,設立“海南觀察”等高端評論,論述一些影響社會、民眾的重大議題,增加了“高端性”,提高“權威性”。設立“來論”“微評”“時事圖說”等,擴大群眾參與度。結合中央和海南省的扶貧工作部署,新設置 “扶貧攻堅進行時”欄目,既接地氣,又貫徹上級指示精神,使黨報傳播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
報業集團傳媒供給側改革的“乘法”主要指創新發展理念,開拓更多受眾空間,培育潛在受眾增長的內外因潛力,采用全新發展模式,推動媒體創新發展。在實施創新發展新動力戰略時,采用雙向創新舉措,即內涵上采取紙媒與新媒體結合,外延上采取紙媒與外部資源結合,拓展省級黨報影響力。
(一)推行新聞可視化音頻加視頻,改一維化傳播為多維化傳播
為給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產品,紙媒在推動融合新媒體方面的創新做法是,組建虛擬采編團隊,用活人才。一些特色品牌版面、欄目如“深讀版”“讀+版”“碼上讀”的采編人員,不再是固定的特定部門人員,而是由來自不同部門的記者、編輯組成。一線記者不僅可以在紙媒發稿,還可以在“兩微一端”發稿。如《海南日報》編輯中心和集團旗下新媒體部、南海網聯合推出“讀+”版,三方共同策劃并多平臺同時推出熱點話題報道,打通了紙媒、移動端、門戶網站的傳播界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創設了一個互通共享的傳播新平臺。不僅讓新聞“活”起來,也讓記者、編輯“動”起來,讓版面做出品牌,提高黨報媒體品牌價值。
(二)成立新媒體部,改紙媒與新媒體融合扁平化為多元化、深度化
為推動全媒體大融合,報業集團建立黨報傳媒微信、微博、客戶端,在全集團構建起紙媒+新媒體的傳播新格局,為用戶提供多種傳播方式的全新廣告營銷平臺。連續幾年,《海南日報》和集團旗下“南海網”推出全媒體聯動、互動報道的改革創新,包括新媒體微博、微信和客戶端,帶來了從傳播理念、傳播方式到傳播流程的徹底顛覆。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的全國兩會,《海南日報》精心謀劃、高招迭出,報道的視點、形式、力度、篇幅、影響,都開創歷年全國兩會報道的先河:創新在新聞版面使用二維碼,推出“碼上看兩會”;創新開通“@海南日報”等微博平臺,讓兩會代表委員與廣大網友連線互動,取得良好效果。
(三)借力發力,做大蛋糕,1+1>2
其一,借助新媒體在“快、新、特、真”前提下實現創新。在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報道中,《海南日報》克服以往在出版時間、流程、規定等方面制約,先在旗下南海網“第一時間”發布來自《海南日報》的信息,速度超過其他網媒體,強化了信息來源、發布渠道的權威性優勢,進一步增強了權威性、吸引力。
其二,傳統媒體與相關市縣及相關行業媒體實行聯姻,抱團取暖,借力發力。海南農墾改革是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日報》與《海南農墾報》實行聯辦周刊,定期在《海南日報》宣傳農墾改革發展的好經驗、好成果。集團還開出優惠條件,吸引更多相關市縣及行業媒體加盟報業集團矩陣。圍繞用戶不同需求,針對不同讀者群提供更細致的服務,推出《文化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旅游周刊》等系列周刊,加上原有的老品牌《海南周刊》,形成了周一至周五的周刊全覆蓋集群,報紙的可讀性和服務性大大增強。近年來的幾大新聞周刊采用全新營銷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實現廣告創收1000萬元以上。《海南日報》旗下南海網發揮政府網站權威性與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與全省各市縣相關政府網站以及行業網站實行自愿并網,建立緊密型的新媒體關系。由各市縣政府網站及相關網站提供一線信息,南海網利用后臺平臺幫助做好維護工作,形成網絡聚集效應。一方面通過各地網站提供的一手信息,節省了南海網的采訪成本,同時增強了信息的豐富性、權威性;另一方面通過南海網的加工、挖潛,幫助提高各地對信息的鑒別、使用、創造能力,避免誤用信息導致“良莠不分”“以訛傳訛”的尷尬。四、“除法”:推動清除媒體產能過剩,克服產業發展障礙,達到有效創新需求與創新供給
報業集團的“除法”指遵循優勝劣汰規律,推動媒體資源要素整合,優化媒體產業布局,培植一批形態多樣、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媒體。報業集團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創新不宜滿場新”,清除產能過剩,只是去除落后的、負面的、過時的東西,堅守傳統媒體所具有的傳統優勢與價值空間,不斷拓展新的產業市場發展空間。報業集團為確保政策發揮效力,讓要素市場改革同步推進,加快各種要素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在供給側發力問題上,做到“三去”。
(一)去媒體低端“產能”
《海南日報》改版前存在欄目過多,內容偏雜,質量偏低、經驗主義比較嚴重的問題。如“深讀”版內容很少涉及到社會熱點,無法滿足受眾要求;理論評論版刊登的文章缺少思想性、理論性不足。有的欄目存在粗制濫造的現象。《海南日報》通過競爭整合新聞業界資源,堅決刪除一些來稿的套話、空話、假話,提倡接地氣的文風。理論評論版重新調整了“產品結構”,設立了一些高端欄目,又增加了一些接地氣的欄目,既提高了思想品位,又提高了報紙的“回頭率”。
(二)去媒體娛樂化“庫存”
受娛樂化影響,集團子報一度存在不少與黨的新聞理念不相符的文化附加品,沒有真正體現出紙媒的價值取向。為此集團作出明確規定,提倡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宣傳內容,反對娛樂化、庸俗化的東西;嚴格禁止刊登虛假和違規或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導向的廣告,進一步優化媒體市場。
(三)去媒體經營“杠桿”
首先,清理駐站記者承擔廣告業務的規定,果斷對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實行關停并轉,清除多年累積的債務,減少虧損面;其次,成立專題部和會展中心。近兩年來,集團改變過去等廣告上門的做法,不斷創新會展廣告經營思路,讓海南會展走出去,如不久前在蘭州與《甘肅日報》實現跨省跨界黨媒聯合,共同主辦了“2015中國西部(蘭州)休閑博覽會”,向甘肅以及西北民眾推介海南相關市縣,推銷海南旅游地產品牌,展會廣告收入達600多萬元。改革集團廣告經營機制,成立集團媒體運營中心,集團各媒體廣告部既分開經營又通力合作,廣告經營全面引入客戶端、微信、微博、手機報、網站等新媒體介質,打造“線上線下”互動、全媒體聯動的互聯網營銷模式。
此外,通過擴大供給來降低運轉成本。《海南日報》與南海網利用社會資源,整合省內媒體資源,打造媒體品牌,增加新聞產品附加值;做好市縣形象和產品推介,形成新的增長點。2017年,通過發揮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供給升級的倍增效應,《海南日報》連續5年蟬聯“省級日報十強”,位列全國省級黨報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前四位。
(作者是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傳媒生活》主編)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