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


【摘要】 目的:探討觀察在小兒腹腔型隱睪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將72例小兒腹腔型隱睪利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腹腔鏡組和開放組。腹腔鏡組實施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開放組實施開放手術。對比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腹腔鏡組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數據均明顯優于開放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總有效率高于開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腹腔型隱睪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療效,減輕手術創傷、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 腹腔型隱睪; 臨床效果;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2.0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2-0007-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36 Children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XIA F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22):7-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cryptorchidism.Method:72 children with cryptorchidism were divided into laparoscopic group and ope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The laparoscopic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and the open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pen group.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indexe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amount of bleeding,time of operation,time of leaving bed,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open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pe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laparoscopi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pe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duce the trauma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ryptorchidism in children.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Intraperitoneal cryptorchidism; Clinical effect;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Childrens Hospital,Xiamen 361000,China
腹腔型隱睪在小兒發育異常中較為常見,發病率較高,在新生兒中構成比約為4%,在早產兒中構成比約為30%[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隱睪在1歲以內兒童中的發病率為0.66%,其中有超過20%的患兒體表無法觸及到睪丸,并且常需要借助B超、CT診斷儀、血清激素水平測定結果及腹腔鏡診療手段確診,即成為腹腔型隱睪[2-3]。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腔鏡器械的不斷更新,腹腔鏡在小兒腹腔型隱睪探查和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既往研究顯示,相較于傳統的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在小兒腹腔型隱睪治療中應用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證實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價值更高,且更為理想[4]。為了進一步探討腹腔鏡手術在小兒腹腔型隱睪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和應用價值,特開展分組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2例2010年6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小兒泌尿外科及廈門市兒童醫院兒外科收治的腹腔型隱睪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腹腔型隱睪的診斷標準,均符合手術指征,家屬均對本研究同意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全身性感染者,合并臟器功能不全或發育障礙者,存在惡病質者,家屬拒絕簽署同意書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腹腔鏡組和開放組,每組36例。腹腔組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3.2±0.7)歲;患側:左側16例,右側11例,雙側9例。開放組患兒年齡6個月~11歲,平均(3.3±0.9)歲;患側:左側11例,右側12例,雙側13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開放組實施開放手術治療:實施靜脈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麻醉。麻醉后實施開放手術,具體操作根據患病情況確定,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相關步驟完成。
腹腔鏡組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麻醉方法與開放組相同,采取仰臥頭低足高位完成手術治療。首先在患兒的臍部將皮膚縱行切開,切口大小為0.5 cm,建立CO2人工氣腹,需要注意將氣腹壓維持在8~13 mm Hg。置入5 mm的Trocar。在臍水平的腹直肌緣皮膚分別切開一個長約0.3 cm的切口,向其中置入3 mm的Trocar。將腹腔鏡器械置入后需要首先對兩側的內環口情況進行細致探查,以便詳細了解隱睪的位置、性狀、精索及輸精管的血管位置情況等。對睪丸的位置進行準確評估。將睪丸引帶橫行斷離,并將精索血管的纖維包膜及輸精管表面的包膜切開,對精索血管和輸精管進行分離處理,并將其適當延長,開展精索血管長度試驗以觀察保證手術效果。需要保證將患側的睪丸進行游離處理后,采用無損傷抓鉗將睪丸下極抓住后牽引至對側內環口水平,確定無張力,并準確量取陰囊底部與患側內環口的長度。在同側陰囊底部將皮膚切開大約0.6 cm后對其進行潛行分離處理,以形成囊袋。然后將陰囊底部切開位置處采用彎鉗切開并且向上經腹股溝管送入腹腔,適當對通道進行擴大處理。待睪丸引帶并鉗夾后可以將睪丸、精索血管及輸精管緩慢向下牽引直至陰囊,保證在無張力無扭轉條件下進行。把陰囊頸部縫合后對肉膜和睪丸韌帶進行縫合。然后確定將睪丸在囊袋內固定。雙側隱睪的患兒手術方法同對側,并且不需要增加手術切口。
所有患兒術后均給予密切生命體征監護和病情觀察,一旦發現存在發熱、高溫等感染征兆者,需要立即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指導家屬正確的照護方法和并發癥預防措施,協同促進患兒快速康復。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及并發癥情況。其中相關指標包括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兒所有隱睪癥狀均明顯好轉甚至消失,如腹股溝疼痛、疝氣等,睪丸在陰囊底部并且比健側小10%~20%,血運正常且無萎縮;有效:患兒所有隱睪癥狀均有好轉跡象,且好轉幅度均>50%,睪丸在陰囊的中部上方,大小約為健側的20~30%;無效:患兒所有隱睪癥狀均無明顯好轉,超聲檢查顯示僅存在有部分血運,并且睪丸存在有明顯的萎縮。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5]。所有患兒術后均隨訪6個月,統計隨訪期間并發癥情況,對比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等級分布情況比較采用非參數法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腹腔鏡組出血量明顯少于開放組,且前者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后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腹腔鏡組總有效率高于開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腹腔鏡組術后有1例并發發熱,并發癥發生率為2.8%;開放組術后分別有3例、1例、2例、1例并發發熱、感染、睪丸回縮、睪丸萎縮,并發癥發生率為19.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062,P=0.024)。
3 討論
臨床上根據小兒隱睪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腹腔內睪丸、腹股溝管內睪丸、異位睪丸及回縮睪丸四類,不同類型隱睪患兒產生原因和嚴重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6]。目前臨床上并沒有關于小兒隱睪發生機制的明確敘述,但是該病對小兒的影響比較嚴重[7]。雙側發病患兒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在成年之后失去生育能力,但是單側隱睪同樣也可導致生育能力低下或者不育,再加上隱睪患兒的睪丸體積都相對較小,彈性差且質地偏軟,甚至有部分病例睪丸和附睪存在有分離的情況,因此此類病例生精功能相對較差。研究指出,如果睪丸長期在腹腔內或者腹股溝管里面存留,可能會由于體內高溫的影響導致曲細精管出現退行性病變或者纖維化,影響精原細胞的生成,同時也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發生異常改變,影響正常性功能和生育能力[8-10]。由此可知,若發現小兒隱睪病患,應當盡早對其采用高效、安全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以改善其預后情況。
既往針對隱睪患兒常采用開放手術實施治療,開放術式作為一種治療小兒隱睪的經典手術方式,在多數醫療單位中均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醫療安全性要求的不斷增加,人們逐漸意識到開放手術會對隱睪患兒造成的應激性損傷[11]。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發現開放手術盡管可以解決小兒隱睪的臨床癥狀,但是對術后恢復也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開放手術不僅可導致手術過程中失血量增加,還有可能影響術后并發癥和生活質量水平。近年來研究顯示,開放手術在小兒隱睪患者治療中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和不足,應當更為積極地探討小兒隱睪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應當盡量減小創傷、減少并發癥,才能促進術后恢復,并且保證遠期手術療效。
腹腔鏡手術在小兒隱睪治療中最大的優點在于微創性,該手術方法對患兒的損傷較輕,手術切口小,并且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對患兒術后活動和恢復進程的限制及不良影響較小[12]。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兒術后恢復較快,并發癥也更少。文獻[13-14]研究顯示,對隱睪患兒通過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更為明顯地縮短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和出院時間,還可以顯著減少術中出血量,對減少術后近遠期并發癥和促進快速恢復也有良好且積極的作用。由此可知,相較于傳統的開放手術來說,腹腔鏡手術在小兒隱睪治療中更具應用成效。本研究結果中,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數據均明顯優于開放組,證實腹腔鏡手術在小兒隱睪中具有理想的微創特征。此外,腹腔鏡組臨床療效分布、總有效率數據也明顯高于開放組,證實實施腹腔鏡手術在小兒隱睪患者治療中的作用和效果相較于開放手術更為理想。最后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組,說明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進而對術后恢復產生重大的促進作用。endprint
但是在實施腹腔鏡手術對小兒隱睪病患進行治療時,還應當注意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尤其應當要求臨床醫生對小兒隱睪的生理解剖結構、臨床特征和病理特點進行準確把握,完成精細化配合,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15]。此外,為了減少術后并發癥,在實施腹腔鏡診療過程中操作盡量緩慢,由于手術野的限制容易出現并發癥,因此應當盡量避免周圍正常組織結構損傷。在手術后還應當對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恢復情況進行細致觀察,若出現感染征兆則應立即給予抗感染治療,才能保證盡量減少并發癥情況,從而為術后快速恢復提供全面保障。
綜上所述,在小兒隱睪治療中建議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相較于傳統的開放手術,該術式能夠減少創傷和手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還可以有效提升手術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推廣意義和應用價值均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葉安.腹腔鏡手術治療103例非腹腔型隱睪[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3):187-188.
[2]廖凱男,彭強,卞則棟,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腔型隱睪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四川醫學,2016,37(3):324-326.
[3]鄧耿明,鄭斌,劉華明,等.微型腹腔鏡治療未觸及睪丸的小兒隱睪12例報告[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182-183.
[4]羅樹友,李新寧,石群峰.保留睪丸引帶在腹腔鏡小兒腹腔型隱睪手術中的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8):632-633.
[5]路平.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腔型隱睪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025-2026.
[6]鄧洪輝,廖桂榕,藍吉斌.腹腔鏡治療小兒腹腔型隱睪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6):69-70.
[7]林洋,于文濤,穆林松,等.微型腹腔鏡下睪丸下降固定術40例[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6):475-477.
[8]于文濤,蘇海龍,穆林松.微型腹腔鏡治療可觸及睪丸的腹股溝型隱睪的體會[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1,32(12):949-950.
[9]黃宗謀,溫天奮,植奇明,等.微型腹腔鏡下微創治療小兒鞘膜積液與隱睪癥[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9):35-37.
[10]郝春生,葉輝,李龍,等.腹股溝可觸及睪丸的隱睪的微創治療[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3):222-224.
[11]楊春雷,李爽,王軍,等.腹腔鏡及經陰囊小切口治療小兒隱睪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4,28(11):19-20,29.
[12]周輝霞,謝華偉,馬立飛,等.腹股溝型隱睪的腹腔鏡治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0,31(11):879-880.
[13]詹超明.腹股溝型隱睪的腹腔鏡手術治療分析[J].江西醫藥,2014,49(5):400-402.
[14]傅忠,李金鵬,劉傳榮,等.腹腔鏡隱睪固定術治療小兒高位隱睪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50):68-69.
[15]王儀錫,蔡林強,康力峰,等.腹腔鏡治療小兒高位隱睪15例臨床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4):676-677.
(收稿日期:2017-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