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進程步入了快速發展之路,經由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然而,令藝術界尷尬的是,中國畫創作中工業題材的衰敗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其中有審美選擇上的時代局限,更有傳統中國畫語言體系面對工業題材的無所適從,面對大工業時代的輝煌成就,工業題材中國畫作品的缺位令人擔憂。
平心而論,僅就對元馨的直觀印象,文弱女子、一介書生,似乎更適合花草閑情之筆墨游戲。然而就是這一文弱女子、一介書生,執著數年,以鋼鐵工人為題,創作了一批平實樸厚、氣象宏大、意厚神和的工業題材作品。我無意說元馨具有多么崇高的責任擔當,僅就其創作實踐本身,足以體現其潛心探索的可貴藝術精神。
元馨生長、生活在河南安陽,安陽鋼鐵公司顯然是其創作選材之地。對安鋼工人勞動生活之場景的悉心描繪,對由安鋼工人身上所承載的勞動者樸厚善良、精神品質的集中表現,使元馨的作品不僅在扎實的造型能力、熟練的筆墨功夫上體現了一個成熟藝術家嫻熟駕馭藝術語言的能力。同時,其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所透射出的陽剛之氣和對勞動者的關愛之情,使之陡增了幾分壯闊的精神氣象和深切的人文關懷。
寫實性水墨人物畫自上世紀初葉以來,經由幾代畫家的艱辛探索,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并已成為當代水墨人物畫的主流創作形態。然而寫實性水墨人物畫因其嚴謹造型與恣意筆墨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尷尬,以及語言元素的精神性功能開發不足問題已經成為其發展瓶頸。元馨深諳此理。在她的現實工業題材創作中,你能夠感受到她在造型與筆墨間的艱難把控,能夠感受到她堅持筆墨意趣、同時力求造型深刻的良苦用心,你還能感受到她在語言元素,尤其是筆墨的精神性功能開發上的艱辛探索。穩健的中鋒用筆,輔以干筆皴擦,強烈的干濕對比,單純的色彩和平實的構圖,已經形成了元馨樸厚的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更為難得的是,樸厚的語言風格與題材內容在精神氣息上的高度契合,使元馨的藝術語言多了幾分精神功能意義。
由元馨創作所帶來的諸多藝術啟示,將會隨著她的創作的不斷深入而日顯珍貴。祝元馨有大成。



元馨
畢業于安陽師范學院藝術系,研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水墨畫院畫家,北京燕山國畫院副院長。先后師從王宏劍、苗再新、張江舟和陳鈺銘等先生,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