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安

【摘要】 目的:分析通竅活血湯聯合止痙劑對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80例,按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各40例。治療組采用苯巴比妥聯合地西泮及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對照組采用苯巴比妥聯合地西泮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給藥起效時間及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藥物起效時間比較,治療組起效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72 h內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竅活血湯加減聯合苯巴比妥及地西泮治療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效果滿意,通竅活血湯可作為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輔助治療用藥。
【關鍵詞】 腦卒中; 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 通竅活血湯; 臨床觀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023-02
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early onset epilepsy,EOE)是指患者腦卒中前沒有癲癇病史,腦卒中2周內出現癲癇持續的并發癥,并排除腦部腫瘤和其他代謝性病變。文獻[1]研究指出,如果未能及時、有效地治療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患者,致殘率非常高,且致殘程度比較嚴重,腦損害不可逆,后遺癥發生率隨癲癇持續時間延長而增加,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近年來,因生活環境改變,腦卒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患者也隨之增加。為將腦卒中合并癥早發性癲癇持續患者生存質量提高,需盡早診斷、盡早治療。筆者所在醫院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患者80例,統計分析其臨床資料,以具體治療方法為依據,分為治療組(苯巴比妥聯合地西泮及通竅活血湯治療)與對照組(苯巴比妥聯合地西泮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云霄縣中醫院內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80例,參照《神經內科學》標準進行診斷,并根據中醫藥學會制定的《癲癇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2013版)要求選擇病例[2];癲癇持續狀態發作時間:腦卒中發病后1 h內出現的有17例,1 h~1 d內出現的有25例,1~7 d出現的有31例,8~14 d出現的有7例。排除標準:(1)有癲癇家族史或腦炎、嚴重頭顱外傷史等可能導致癲癇的后天性疾患;(2)研究前服用苯巴比妥或其他抗癲癇藥物;(3)出現腦疝、心衰、呼衰等病情急危患者;(4)對抗癲癇藥物過敏或有過敏史。將所選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5~75歲,平均(70.6±5.8)歲,癲癇持續狀態出現時間在腦卒中發病后1 h~14 d,平均(2.7±1.1) d;對照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7~75歲,平均(71.1±6.5)歲,癲癇持續狀態出現時間在腦卒中發病后2 h~7 d,平均(2.9±1.2)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西醫治療 一般處置:兩組患者均取平臥位,將頭歪向一側,清除患者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開口器等防護工具,以防舌體后墜和咬傷舌頭,心電監護,吸氧持續進行且保持高流量,使患者腦缺氧情況得到改善,促進腦水腫減輕或消除,必要時,實施氣管插管機械通氣;20%甘露醇靜滴控制腦水腫,劑量為125~250 ml,靜脈滴注,快速進行,期間對患者尿液情況密切觀察,如明顯減少尿液,或出現血尿,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收縮壓高于200 mm Hg及早予尼莫地平(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5048)靜推泵注入調節血壓,防止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積極有效地控制抽搐,予以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57)10~20 mg緩慢靜脈注射至抽搐停止,隨后將地西泮注射液20~40 mg加入0.9%氯化鈉中5~10 mg/h靜推泵注入,連續10~20 h,日總量不超過120 mg,注射過程中,要嚴密監測患者心跳及呼吸情況,有效控制癲癇持續狀態后,繼續鼻飼或口服苯巴比妥(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01),給藥次數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連續用藥14 d。文獻[3]研究表明,癲癇發作狀態如果持續1 h,將會明顯增加不可逆性器質損害的發生風險,因此,治療腦卒中合并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時,抽搐癥狀在30 min內停止十分關鍵。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選擇的治療藥物應能快速起效,且藥物作用持續時間長、副作用小,以促進療效的提升,地西泮可快速起效,但持續時間較短,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后如停止給藥,可能導致抽搐癥狀復發,而苯巴比妥盡管起效慢,但藥物持續時間長,聯合使用這兩種藥物,可實現有效的治療。
1.2.2 中醫治療 治療組在西藥治療基礎上,予通竅活血湯加減口服或鼻飼管注入[4-5]。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醒腦通竅功效,常用藥:白芷21 g,石菖蒲15 g,赤芍6 g,川芎12 g,丹參
20 g,桃仁15 g,紅花6 g,僵蠶15 g,全蝎10 g,老蔥3根(切碎),鮮姜9 g(切碎),痰涎作盛者加半夏12 g,膽南星6 g,竹茹15 g;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2 g,火麻仁15 g。上述藥每劑水煎300 ml,2次/d,早晚分服或鼻飼管注入,14 d為1個療程,患者最少服藥14劑,最多服藥42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藥物起效時間、72 h發作次數)及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包括痊愈、顯效、無效;痊愈:癲癇停止發作,隨訪5年無復發;顯效:癲癇停止發作,隨訪5年,有復發但癥狀輕微;無效:癲癇發作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endprint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藥物起效時間比較,治療組起效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72 h內發作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在臨床上應及早干預治療,如果臨床不及時準確地治療控制癲癇發作,將出現高熱、缺氧等癥狀,導致致殘率及死亡率升高[6]。由于疾病的反復發作和遷延不愈,會降低患者體質水平,加之長期就醫,承擔較大的經濟負擔,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負性心理,如悲觀、消極、自責、無望等,甚至出現輕生的行為。對于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因盡早控制抽搐發作次數,同時兼顧腦卒中治療,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癱瘓肢體恢復。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在中醫學中屬于“癇證”范疇,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痰瘀內阻,蒙蔽清竅,患者除腦卒中癥狀外,表現為暈厥、抽搐、口吐白沫,表明痰瘀在癲癇的發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活血化瘀,豁痰開竅,息風定癇成為中醫論治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的重點[7]。本文采用通竅活血湯聯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療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可以縮短癲癇的發作次數、提高治療有效率,有效地保護大腦神經細胞,通竅活血湯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紅花活血通絡,蔥、姜通陽,麝香開竅,佐以大棗緩和芳香辛竄藥物之性[8-10]。其中麝香味辛性溫,功專開竅通閉,解毒活血(現代醫學表明,通竅活血湯可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發揮興奮作用,并能夠抗菌、增加腺體分泌等),因而用為主要藥;與姜、蔥配伍更能通絡開竅,通利氣血運行的道路,從而使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更能發揮其活血通絡的作用[11]。然而麝香藥源難覓,在用通竅活血湯時,用白芷代替麝香,常用白芷劑量為18~21 g,白芷有“植物麝香”之美稱,其芳香透腦不及麝香,聯合石菖蒲后,使通竅活血湯具有行氣活血,通竅破瘀之功效,該方活血化瘀養血而不傷血,醒腦開竅而不傷神,促進腦部血液微循環,改善局部缺血和代謝異常狀態,加強中樞鎮靜抑制作用,同時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促進抗癲癇藥物進入病灶,有利于控制癲癇發作。通竅活血湯加減合并抗癲癇的常規西藥治療,效果優于單獨使用常規西藥[12]。白雁明等[13]證實,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中藥結合抗癲癇西藥治療,充分發揮西藥起效迅速,中藥反應持久的優勢,取長補短,從而減少抗癲癇西藥的劑量,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通竅活血湯加減聯合苯巴比妥及地西泮治療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效果滿意,通竅活血湯可作為腦卒中早發性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輔助治療用藥。
參考文獻
[1]阮旭中.癲癇持續狀態的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12,22(10):586-588.
[2]賈建平.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312-314.
[3]烏萍,文勃,康照.兒童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61例臨床分析[EB/OL].中國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09,5(5):513-515.
[4]盧昌均,頓玲露,劉國成,等.通竅活血湯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的調控作用[J].醫藥導報,2016,31(1):44-46.
[5]唐明,楊秀麗,安朋朋,等.通竅活血湯對腦梗死急性期胃黏膜的保護性作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0(2):179-182.
[6]陜西中醫研究所《醫林改錯》評注小組.《醫林改錯》評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6:122-123.
[7]張天益,何碧軍.通竅活血湯佐治外傷性癲癇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17):1833-1834.
[8]宋彥彬,郝東寧,馬瑞,等.通竅活血湯治療重度顱腦損傷42例[J].河南中醫,2015,40(2):275-277.
[9]張雪,鄒大威.通竅活血湯合方治療偏頭痛[J].遼寧中醫雜志,2014,56(12):2694-2696.
[10]呂珮華.通竅活血湯的臨床研究及應用新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0(3):208-209.
[11]金泰浩.癲癇持續狀態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10,5(4):204-205.
[12]王洪坤,朱素圓,李文政.通絡定癇湯聯合苯巴比妥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臨床療效及其腦保護作用[J].中國醫院藥學,臨床專集,2016,9(36):51-52.
[13]白雁明,王海洋,張湘玲,等.西藥聯合通竅活血湯治療癲癇41例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07,5(9):905-906.
(收稿日期:2017-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