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毅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本文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解題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不能停留在表面.有些教師認為,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就是培養了解題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談點體會.
一、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基礎知識足夠扎實,解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學生的解題能力不高,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滲透數學概念,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認知,使學生明確數學概念的內涵,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些數學理論比較復雜,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情境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數學是一門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它同時具備鮮明的趣味性和邏輯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引入到教學活動中,直觀形象地展現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基本理論,也就掌握了相關的解題思路,在考試中遇到相應的問題就能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講“拋物線”時,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觀察籃球拋向空中的弧線,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拋物線,了解拋物線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的關鍵,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不僅會學,還能學得好.在初中階段,學生經常應用到的解題方法,有作圖法、構造法、換元法、數形結合法以及分解法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這些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講“數形結合方法”時,教師要告訴學生這是平面幾何問題中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對數形結合方法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掌握,使學生在以后遇到平面幾何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應用這種解題方法.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數學問題,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分析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例如,在講解幾何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何圖形,使學生了解這些幾何圖形的變換,再遇到相應的問題時,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解題,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五、重視案例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對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重視案例教學.案例的內容,需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關,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樣,能使學生發現解題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的重點知識設計案例:△ABC和△DEF都是等邊三角形,三角形的邊BC和EF的中點都是O,求AD∶BE的比值.這個案例,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關鍵在于找到要證的相似的三角形,找到相似邊的比.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學生掌握了解題方法,就能對這道題目的變形題進行解答,培養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案例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解題習慣.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重視案例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席會.初中生數學解題思維障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