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的基礎.一旦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脫節,必然對后續數學學習及高考產生重要影響.多媒體教學是應用廣泛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它集視頻、聲頻、圖像于一體的諸多功能,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有著巨大的價值和潛力.下面簡要介紹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這是利用多媒體服務教學的目標.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物觀察感受等邊三角形的形狀特性.在學生建立初步的直觀感受后,教師隨機抽出兩個相似的三角形,讓學生判斷其是否全等,并在講解的過程中導入有關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內容.隨后在探討交流環節,采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如△ABC中,將BC邊平移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DEF,再將BC邊進行180°的翻折,出現一個新的△DBC,最后將其旋轉180°,又能形成一個新三角形.在這個不斷平移、旋轉和翻折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實踐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發現判斷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互動性原則.互動性原則強調的是,居于主導地位的教師與主體地位的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多媒體教學中,不能僅將學生看成觀看者,要強化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構建.例如,在講“正比例函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函數圖象,引導學生討論不同函數圖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促使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并歸納總結.
3.適時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思維情況,而不能僅僅要求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例如,對于“菱形對角線互相垂直,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要求學生推理其中的定理,并從菱形的定義中總結出三角形類型、對角線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討論,幫助學生思考推理;深度理解定義.
二、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是受到教師與學生廣泛熱評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合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主動思考和探索問題,而多媒體無疑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講“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如臉譜、愛心、囍字等,使學生在圖片畫面的刺激下激發興奮點,然后引導學生總結有關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結合特點再次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軸對稱圖案相似卻不是軸對稱圖形的畫面,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和認真總結.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氛圍下全面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
2.化抽象為直觀,深入理解知識.學生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閱歷有限,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還僅停留在感性階段,思維能力不高.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單向傳播教學形式,單純“閱讀課本”講解理論,不但難以提高教學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能將知識形象化與直觀化,有助于學生接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判定三角形全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滿足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條件,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積極討論,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掌握知識.然后帶領學生對結果進行驗證.比如,一些學生持有“通過兩條邊和夾角判斷三角形全等”的結論,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結論,利用多媒體繪圖模式,復制兩條邊到圖象位置,那么再畫一條邊就能組成三角形,連接兩邊端點,將端點涂成紅色以后,并將所作三角形移動到原來三角形的位置,通過觀察圖形是否重合來判斷三角形是否全等.這種方法是一個驗證的過程,將抽象轉化為直觀,容易被學生接受.
3.知識生活相融,提高學習效率.數學知識大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將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展開教學,能增強數學學習本身的熟悉感與親切感,逐漸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抵觸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數學難度,還為今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打下基礎.生活化教學,也需要多媒體輔助.例如,在講“平行線”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常見的平行現象,如動車軌道、立體結構房梁等,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聯想生活實際.又如,在講“概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紙牌類或猜字類游戲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游戲活動參與代入到概率內容的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作為現代化的發展產物,多媒體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全面掌握多媒體技術,將其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