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霞
【摘要】 目的:探討機械通氣患者脫機護理方法,為患者成功脫機提供借鑒和參考。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ICU收治的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行機械通氣治療,給予患者呼吸訓練、心理護理、營養支持、適宜脫機時機、并發癥預防及處理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患者脫機情況。結果:經綜合護理干預,28例患者一次性脫機成功,成功率93.33%,2例患者二次脫機成功(6.67%),無患者多次脫機不成功或出現呼吸機依賴。結論:給予機械通氣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并選擇適當脫機時機是提高脫機質量的關鍵,對降低患者呼吸機依賴風險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機械通氣; 脫機; 護理體會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080-02
機械通氣是利用機械裝置代替自主呼吸運動,以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疾病所致呼吸功能衰竭對生命產生威脅的一種通氣方式,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呼吸衰竭和支持急危重癥患者有效呼吸的最可靠手段,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2]。機械通氣的關鍵和最終目標是脫機,有效護理對促進脫機成功、減少呼吸機依賴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現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6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ICU收治的30例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具備機械通氣脫機指征,意識清醒。入選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2~85歲,平均(66.7±8.1)歲,機械通氣時間2~7 d,平均(3.4±1.1)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例,有機磷農藥中毒3例,中暑1例,心衰1例,窒息1例,血氣胸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河豚中毒1例。
1.2 機械通氣脫機指征
參照文獻[3]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執行的《機械通氣與脫機指南(草案)》(2012版)和文獻[4]美國機械通氣撤機評估標準擬定:(1)基礎病因好轉,病情穩定;(2)呼吸衰竭顯著改善,呼吸頻率<30次/min,潮氣量≥300 ml;(3)患者意識清醒,反應良好,有張口和咳嗽反射;(4)血流動力學穩定;(5)動脈血氧分壓(PaO2)≥70 mm 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 Hg;(6)肺部感染基本控制,無痰或少痰。
1.3 方法
全部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均行呼吸訓練、心理護理、營養支持、適宜脫機時機、并發癥預防及處理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患者脫機情況。呼吸機治療及脫機期間,主要護理內容如下。
1.3.1 脫機前護理干預措施 (1)心理護理:①護理人員在患者清醒后及時告知其病情穩定性、機械通氣重要性和溝通障礙暫時性等,以穩定患者情緒,消除患者緊張、恐懼之感。②指導患者通過手勢、寫字板等向護理人員傳達個人疑問及訴求,護理人員則耐心做好解釋及疏導工作。特別是當患者因擔心脫機危險而出現緊張焦慮情緒時,護理人員可通過鼓勵性語言告知患者病情具備自主呼吸指標,向患者介紹既往成功脫機案例等方式來安撫患者情緒,以消除患者顧慮,提高脫機自信心。③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家屬配合度,護士與家屬雙方共同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關愛與情感支持,以增強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為提高患者依從性和順利脫機奠定基礎。(2)健康教育:①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介紹疾病病因、預后及機械通氣治療情況等,特別要告知患者脫機條件、脫機步驟、最佳時機、患者檢測指標參數及脫機中可能產生的輕度氣促等感覺,使患者對自身情況及即將面對的脫機操作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讓患者做好充分心理準備。②告知患者遵醫行為在提高一次性脫機成功中的重要性和產生呼吸機依賴的原因及危害等,通過溝通、講解、訓練等,全面提高患者依從性,使患者能夠完全遵醫,按時配合完成護理工作。(3)呼吸鍛煉:①通過講解、演示等方法教授患者正確有益的呼吸方式,包括做深且慢的腹式呼吸或縮唇式呼吸,以提升肺呼吸功能;指導并訓練患者主動呼氣,同時收縮橫隔,運動胸廓,以提升呼吸協調性等。呼吸鍛煉時間和強度應根據患者病情而定,起始以每次鍛煉10 min,每天2~4次為宜,隨著患者耐力的增加,鍛煉可適當加強。②給予患者按摩及適當的身體鍛煉,耐受為宜,以增強肌力。(4)營養干預:脫機前要注重營養補充及均衡,不能經口進食者鼻飼或靜脈營養支持。營養補充以維持高分解狀態下機體的正常功能為宜,過多能量、蛋白質,特別是糖的攝入會通過發生分解反應在體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脫機。
1.3.2 脫機時的觀察與護理 (1)脫機時機:脫機不能以血氣分析指標作為唯一標準,需嚴密觀察臨床癥狀、生理狀態,嚴格監測脫機指征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患者心理承受力及精神狀態,待脫機時間確定后,護理人員充分完善脫機相關準備工作,并再一次予以患者鼓勵和支持。(2)病情觀察與呼吸機參數監測:呼吸機脫機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呼吸、血壓、心率、胸廓起伏狀態及雙肺呼吸音等,仔細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皮膚口唇顏色等,患者無異常、呼吸均勻,可繼續停機,出現呼吸、血壓、心率異常則及時吸氧并調試至高濃度狀態,癥狀無緩解者再次連接呼吸機,避免呼吸肌過度疲勞導致呼吸衰竭等。(3)心理護理:脫機全程,護理人員要體貼關心患者,密切詢問患者狀況及感受,相關操作以患者舒適為宜。同時,通過溝通和交流幫助分散患者注意力,以降低患者因緊張等情緒而導致呼吸不穩、心率加快等。(4)氣道管理:加強氣道加溫濕化及排痰管理,做好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工作,保證呼吸道通暢,以方便自主呼吸,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風險。
1.3.3 脫機后護理干預措施 (1)病情觀察:①停機48 h內密切觀察患者體征并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如患者無明顯不適,相關監測指標正常則脫機成功,如患者呼吸頻率、潮氣量、心電圖、動脈血氧分壓等出現明顯異常時,果斷恢復機械通氣。②加強對患者一般癥狀的監測及護理,如感染、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以降低患者肺炎等并發癥發生風險。(2)氣道管理:與脫機時護理內容一致。(3)心理護理:脫機后,護理人員要盡量幫助患者平穩情緒,避免順利脫機患者過于興奮,出現不適者過于緊張和焦慮,保證脫機順利完成。endprint
2 結果
30例患者經機械通氣治療,病癥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于適當時機脫機。結果顯示,經綜合護理干預,28例患者一次性脫機成功,患者脫機后無明顯不適,一次脫機成功率93.33%,2例患者脫機后因心率加快明顯,出現呼吸急促癥狀而再次連接呼吸機,后待病情穩定,二次脫機成功(6.67%)。無患者多次脫機不成功或出現呼吸機依賴。
3 討論
呼吸機脫機是逐漸降低機械通氣水平,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并最終脫離呼吸機的過程。實踐證實,準確把握脫機時機是脫機成功的關鍵之一,過早撤機會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風險,延遲撤機會增加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和醫療費用[5]。但是,研究發現,除脫機時機外,影響脫機結局的還包括患者疾病限制、呼吸肌功能、心理狀態、營養代謝、遵醫行為等多種主客觀因素,通過護理有針對性地消除脫機不利影響因素是減少脫機失敗風險的有效方式,對有效減少呼吸機依賴具有重要意義[6]。
一般情況下,患者急診治療多在意識模糊狀態下接受機械通氣。清醒后,受語言交流障礙、陌生環境刺激、插管治療不適等因素影響,患者易出現負性情緒,撤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也給患者帶來無形的壓力,由此所產生的恐懼和焦慮是導致撤機失敗的主要非呼吸因素[7]。對此,本研究中,機械通氣脫機全過程均十分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一方面積極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通過溝通、交流、教育引導等提高患者自信心。另外,機械通氣狀態下,患者呼吸肌廢用,脫機后,呼吸肌易因缺少鍛煉而降低功能,從而無法負擔長時間自主呼吸,是導致脫機失敗的主要呼吸因素[8]。對此,脫機前,護理人員有計劃地予以患者針對性鍛煉,以提升呼吸肌耐力,是提高一次性脫機成功率的關鍵環節[9]。本研究護理結果顯示,30例患者經綜合護理干預,28例患者一次性脫機成功,成功率93.33%,無患者多次脫機不成功或出現呼吸機依賴,與朱雅萍[10]報道的綜合護理干預下機械通氣患者脫機成功率(95.4%)相近,提示給予機械通氣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并選擇適當脫機時機是提高脫機質量的關鍵,對降低患者呼吸機依賴風險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愛春,徐金靜,盛娟,等.機械通氣患者試脫機期間應用人工鼻的護理探討[J].醫藥前沿,2014,8(23):272.
[2]屈嬉嬉,尚彩花,鄭丹,等.機械通氣患者成功脫機的護理[J].醫藥前沿,2014,12(3):293.
[3]李萍,藍海云.機械通氣脫機護理體會[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19(1):49.
[4] Jansson M M,Ala-Kokko T I,Ohtonen P P,et al.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42(3):271-276.
[5]陳玉青.ICU機械通氣患者成功脫機并拔除氣管插管的護理體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3):405-407,410.
[6]何芬,羅仕蘭.機械通氣患者心理不適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1):233.
[7]秦愛華.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胸外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0):138-139.
[8]霍偉強,石學輝,陳韻芳,等.40例機械通氣患者使用智能監護脫機模式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5(2):120-122.
[9]鐘小蓉.機械通氣11例患者的脫機護理[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4):482,484.
[10]朱雅萍.分析綜合性干預對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10(36):342-343.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