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要:時政新聞就是時事和政治方面的新聞,時政新聞代表了黨和國家的權威聲音,更是政府與群眾交流的橋梁,在眾多的欄目中,時政新聞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升時政新聞編輯人員的創新能力,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時政新聞編輯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066-01
一直以來,時政新聞都發揮著輿論導向作用。新媒體時代,傳統模式的時政新聞編輯已不能吸引受眾的注意,這就需要通過創新,使時政新聞編輯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一、傳統模式的時政新聞編輯
時政新聞是黨和政府的權威聲音,也是人民群眾了解黨和政府政策的窗口。因其政治性、新聞性較強,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對經濟及社會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各大媒體內容發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長期以來,各個媒體對時政新聞欄目的播報內容比較固化,就是通報時政新聞內容,最多再加以評論,內容相差不多、模式相近、節目編輯死板、循規蹈矩,依循著一個模板。傳統的時政新聞欄目報道在強調政策宣傳、指導工作的同時,忽略受眾的感受,在報道思路上重“人”而不重“事”,報道內容比較單一,不注重相關事件的關聯。而群眾關注的新聞內容,經常被淹沒在領導講話中,這就造成了受眾對時政新聞遠、硬、淺的印象,時政新聞欄目也難以引起普通百姓的興趣,難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隨之而來的就是收視率的低下。
時政新聞是社會主流思想的體現,對社會輿論起著引導作用,如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及收視率,保持時政新聞欄目的在其他欄目中的主導地位是當下時政新聞編輯人員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時政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工作中,做到有深度與廣度,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創新,更新觀念,采用各種編輯手段,制作出有自己風格的新聞節目,滿足受眾日益豐富的需求。
二、提升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
(一)提升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
提升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使時政新聞編輯具備創新意識。只有不斷提升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使其在編輯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才能以獨特的個性吸引受眾讀者,從而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時政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求編輯人員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快速接受現代信息處理技術能力以及開拓進取的精神。
在新媒體時代,為適應社會的飛速進步,受眾需求的快速增長,時政新聞編輯人員就要博覽群書,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同時,時政新聞編輯人員還要掌握高科技信息處理技術,以便可以從互聯網等種種渠道中獲取知識及信息,使自己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從而取得工作上的主動權;最后,還要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敢于否定自我、否定前人,敢于打破常規,用于嘗試,這些都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
(二)提升時政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方法
1.時政新聞編輯過程中的創新
首先,轉變時政新聞編輯人員的觀念。對已選的時政新聞,在編輯過程中,編輯人員要轉變傳統觀念,考慮受眾需求,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策劃出獨具匠心的、符合受眾需求的視角,把傳統的時政新聞常見的俯視視角變為平視視角,讓時政新聞更加平實,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其次,在時政新聞的編輯內容上進行創新。改變傳統中只重“人”而不重“事”的編輯過程,在內容上,既要重“人”,也要重“事”,并將“人”與“事”關聯起來,將會議的工作部署和群眾的關注點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受眾的關注。同時,要深化編輯內容,不能簡單的就事論事,在允許范圍內,將與時事新聞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化、擴展與鏈接,挖掘時事新聞的深層次的問題。
最后,在時政新聞編輯過程中,多使用平實的語言,少使用套話空話。時政新聞是人民群眾了解黨和政府政策的窗口,是社會輿論的導向標,要想發揮作用,就要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就要使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看得慣的表達方式,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使時政新聞更貼近我們生活。
2.時政新聞編輯手段的技術創新
時政新聞不但具有政治性,還具有時代性,時政新聞編輯手段的技術創新,是時政新聞跟上時代步伐的有力保障,而先進的編輯技術則是時政新聞編輯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媒體技術更新是日新月異,各種不同的新媒體相繼誕生。在多元化傳媒的今天,時政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掌握更多、更新的編輯技術與手段對時政新聞進行編輯,這樣不僅提高了編輯的效率,也給編輯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方式,可以有效增強了時政新聞傳播效果。
三、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編輯人員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能力及手段,才能依據所要編輯的時政新聞的內容和作用,對時政新聞采取有效手段進行創新編輯,并通過創新編輯使時政新聞更加貼近民生,吸引受眾的關注,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