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要】目的 對優質護理在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相關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取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將其進行隨機分組,分別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兩組采用的血透方式以及設備都相同,對于對照組主要采用的是常規的護理方式,對于觀察組主要采用的是優質護理,然而從這兩組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在護理之后其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和焦慮評分都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 相對于誘導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優質護理,能夠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依從性進行提升,并且能夠將患者的焦慮評分降低。
【關鍵詞】優質護理;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5..02
在護理當中,對于優質護理主要就是將患者作為其中心,加強基礎護理措施,對護理責任以及護理內涵進行深化,將人員的護理水平進行提高。近些年,我院主要加強了優質護理的重視。對于誘導性透析主要就是對于一些衰竭晚期患者從保守治療轉向血液透析過程進行轉化,在這當中將誘導期血液患者采用優質護理,能夠將患者的依從性進行提升,有著很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90例。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在這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37~69歲;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25例,糖尿病腎病11例,高血壓腎病8例,移植腎失功1例。在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5~68歲;原發病腎小球腎炎26例,糖尿病腎病11例,高血壓腎病7例,多囊腎1例。對于這兩組患者都是初期透析階段,每周實施透析三次左右。兩組的性別以及年齡和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于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于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方式,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1.2.1 誘導透析前對患者的評估
對患者的生活狀況進行評估,主要就是從家屬對于病情的認識程度以及患者的社會支持體系等方面開展,由于患者在最開始階段實施透析對家庭的影響很大,護理人員就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評估的對象主要就是患者的病史以及癥狀和體征等,確定其是否有感染性疾病;血管是否通路等情況。
1.2.2 心理護理
由于誘導期透析患者自身的病情很嚴重,對于病情的相關知識以及透析知識比較匱乏,對于深靜脈置管以及動靜脈造瘺往往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因此在這當中護理人員就需要加強責任,加強對于患者的關心,對相關的操作技術進行有效掌握,在實施內瘺穿刺前需要相關的小組對血管狀況進行評估,尤其是對于一些血管狀況很差的患者需要技術熟練的人員來操作,同時將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分散,以此來將其疼痛感進行緩解,從而將患者的信心提升,主動和家屬之間有效溝通,保證家屬能夠對患者實施支持,并且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相應的探訪,將患者對于透析的內心恐懼消除。
1.2.3 潛在并發癥的護理
優質護理主要就是需要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對病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對一些突發事件能夠及時的處理。在實際的護理中強化巡視力度,若是產生病情變化就需要及時向主治醫生進行報告,確保其能夠對其合理處理,在護理中需要對于保持冷靜,在透析操作中加強技術的提升,確保患者的安全。
1.2.4 溫馨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從細節入手,以此來來將護理質量提升,若是需要對患者的體位進行改變,需要防止患者產生體位低血壓以及穿刺針脫落和墜床事件產生;需要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體重的測量,按照醫生的囑咐對誘導透析的時間有效安排,同時對其聯系方式進行登記,對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進行及時監測,在完成透析治療之后確保患者狀態穩定之后再送到血液凈化中心。
1.2.5 加強健康教育
按照患者實際的年齡以及家庭經濟情況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進行對患者實施健康及教育,比如,對于一些年輕患者,因為其對于新型事物的了解比較多以及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等,護理人員可以采用網絡交流對其相關知識的教育,以此來提升患者的認知程度,并且這樣也能夠使得護患之間有效溝通。對于一些老年患者來講,由于通常社會以及家庭對其關懷不足,同時認知能力不斷在下降,很容易固執,所以家屬在這當中就需要充當患者的主要支撐,所以,家屬的健康教育對于一些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來講有著直接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
對于觀察指標主要應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應用焦慮自評定量表來對兩組患者的評分進行收集,采用自制的問卷來對患者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獲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兩組的依從性進行比較,觀察組的依從性在護理前30例(66.7%),護理后43例(95.6%),不依從護理前15例(33.3%),護理后2例(4.4%),對照組的依從性在護理前31例(68.9%),護理后36例(80.0%),不依從護理前14例(31.1%),護理后9例(20.0%)。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7.8%,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80%。
2.3 兩組焦慮評分比較
觀察組在護理前評分為50.62±5.28,護理后為41.76±5.37;對照組在護理前評分為50.49±5.42,護理后為49.67±4.95
3 討 論
在腎內科當中對于血液透析的應用非常廣泛,特別是對于一些治療晚期的腎功能衰竭患者來講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在臨床當中是延長患者生命的最好方法,所以,對于透析室的護理人員就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對其實施整體的優質護理,應用心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方式,并且能夠獲得社會以及家庭的有效支持,在這當中,護理人員就需要對相關的操作技術進行熟練掌握,防止產生相關的失誤,以此來講患者的舒適性和滿意度進行提升。
本文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對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所產生的效果進行分析,通常發現,對于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優質護理的方式,不但能夠將患者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提升,還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將患者的焦慮評分降低。因此,可以看出,對于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來講應用優質護理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葛加紅.綜合護理干預在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6,11:206-207.
[2] 孟建霞,趙 玲.對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27:302-303.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