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要 本文從產業布局、產業效應、集約化育苗供苗、龍頭加工企業帶動、基地經營合作社與公司帶動及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情況等方面介紹了山西省浮山縣露地番茄產業扶貧發展現狀,并分析了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推動露地番茄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其在全縣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關鍵詞 露地番茄;產業扶貧;現狀;措施;山西浮山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084-02
山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堅決打贏全市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臨汾市、浮山縣相繼召開脫貧攻堅大會,浮山縣結合本縣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縣委、縣政府確定產業扶貧指導思想:在具有種植蔬菜區域優勢的鄉鎮村,持續將蔬菜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發展,尤其是在露地特色蔬菜產業發展方面,進一步優化蔬菜產業布局,調整蔬菜產業結構,強力推進特色露地番茄發展,增強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蔬菜產業對貧困人口的帶動能力,切實強化技術服務,注重科技創新,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完善蔬菜產業體系,推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充分發揮蔬菜產業在全縣脫貧攻堅中的作用[1-2]。
1 產業扶貧發展現狀
浮山縣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臨汾盆地東緣。海拔高度平均為1 044.8 m,縣城海拔800 m。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征是多風少雨,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2 ℃,年平均日照時數2 293.9 h,無霜期平均191 d,年平均降水量534.1 mm。廣大農戶均具有種植露地番茄的優良傳統。
1.1 產業布局情況
2017年,全縣共發展露地番茄逾133.3 hm2,涉及全縣天壇鎮、張莊鄉、東張鄉、響水河鎮、槐埝鄉、北王鄉、北韓鄉7個鄉鎮、37個村、431戶農戶、1 500余口人。
1.2 產業效應情況
總產量可達1萬t,總產值可達1 600萬元,平均產值達12萬元/hm2,可帶動全縣258戶貧困戶、900余貧困人口實現產值960萬元,人均收入超萬元,可有效實現露地番茄產業健康發展,貧困戶穩定脫貧。
1.3 集約化育苗供苗情況
浮山縣晉杰蔬菜苗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目前全縣唯一一家工廠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培育種苗的企業,育苗面積7 182 m2,年育苗量可達1 200萬株,全縣所需番茄種苗統一由該公司提供。選擇就近訂苗育苗,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保證了種苗質量優質。公司采取“四統一”模式確保苗齊苗壯,即統一選用抗TY病毒的大紅果優種金棚M-215和泰克等,統一進行集約化穴盤育苗,統一進行技術指導,統一進行科學化管理。
1.4 龍頭加工企業帶動情況
浮山縣神農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浮山城北工業園區,注冊資本500萬元。2017年投資1 200萬元,新建年產1萬t西紅柿蘑菇醬生產線,8月上旬試產運行。玉杰牌罐裝產品商標已注冊。公司采取“龍頭企業+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建設形成了“選優種—集約化育苗—栽植—收購—加工—罐裝—彩印”一條龍流程體系。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實現公司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最低收購價1元/kg,按照產量75 t/hm2計算,廣大種植戶可收入7.5萬元/hm2,帶領貧困戶穩產穩收,為貧困戶穩定實現產業脫貧指引了思路,明確了航向。
1.5 基地經營合作社、公司帶動貧困戶創收情況
以東張鄉豐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槐埝鄉福萬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首的露地番茄基地經營企業,采取“五統一”措施確保產業穩產穩收,即:統一簽訂合同,統一整地施肥,統一購置肥料、竹竿、農藥等生產物資,統一科學化管理,統一產銷信息對接服務。通過此經營模式,貧困戶采取土地流轉獲取租金,土地入股獲取股金,并在基地從事蔬菜生產賺取傭金,從而實現穩定增收的目標。
1.6 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情況
地點:槐埝鄉呂寨村。試驗示范戶:黃建芳。試驗品種:泰克、金棚M-215、大紅番茄909、晉番茄4號、金棚515等10個新品種。試驗目的:篩選出最適合在浮山縣露地種植的番茄優良品種。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思想認識到位
浮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露地番茄產業發展,多次召開各涉農部門專題會議,對全縣露地番茄發展進行規范的規劃研究、部署推進,極力促進了露地番茄產業的發展。縣農委、縣扶貧開發中心、縣廣電新聞中心等涉農部門采取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進行全縣性露地番茄產業發展宣傳培訓,采取文字資料發放、新聞媒體傳播、網站微信宣傳、集中授課講解、實地指導、發放明白紙等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廣大群眾對露地蔬菜的認識,增強了大家發展露地蔬菜的熱情[3]。
2.2 責任落實到位
在露地番茄產業項目推進中,農業部門負責項目規劃、農民培訓和項目驗收;鄉鎮政府負責面積落實、項目進度和生產安全;財政部門負責資金落實和撥付;監察審計部門負責項目及資金的監督審計;縣晉杰蔬菜苗業有限公司和神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產品質量。
2.3 資金扶持到位
縣農委、縣財政局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浮山縣2017年露地西紅柿產業扶貧實施方案>》(浮農發〔2017〕16號),文件中指出:縣財政對每株種苗補助0.5元。且縣財政統一采購那氏齊齊發番茄寶葉面肥,統一發放給農戶用于葉面噴施,以提高番茄品質和產量,并為縣蔬菜技術服務團隊提供了足額經費保障[4]。
2.4 團隊服務到位
縣創新推廣了浮山農技推廣新服務機制,以試驗示范基地為平臺,設置了蔬菜專家技術服務團隊,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形成了“團隊管產業、專家管技術、農技人員管服務、示范戶輻射帶動”四位一體的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縣蔬菜技術服務團隊由技術監理+首席專家+崗位專家+基地跟班技術員組成“金字塔型”實用技術輸送鏈條,團隊人員300余人,技術力量覆蓋全縣6個鄉鎮60余個村。團隊分鄉鎮與重點村點對點對接,采取入戶指導、技術培訓、個別指導、技術交流和召開觀摩推廣會等多種形式全程跟蹤指導服務,提高農戶科技素質,實現農戶科技化栽培管理,為番茄扶貧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5]。endprint
2.5 考核機制到位
縣農委在項目基地組織廣大種植戶每半年召開1次述職考評會,對縣蔬菜技術服務團隊成員進行1次滿意度測評。滿意度在50%以下者,不發放績效工資,并予以辭退;滿意度在50%~60%(含60%)者,不發放績效工資;滿意度在60%~80%(含80%)之間者,扣除績效工資的20%,且連續2次滿意度在50%~60%(含60%)者,予以辭退;滿意度在80%以上者,發放全額績效工資。績效工資占全額工資的30%。
2.6 精準幫扶到位
依托縣鄉(鎮)農技推廣機構,采取對貧困村貧困戶“1+N”技術幫扶的新模式,借助社會各層次的技術服務團體組織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幫扶、指導工作。并建立貧困村、合作社、生產大戶和農戶手機信息、微信群服務平臺,及時精準推送農時農事、價格行情、蔬菜產品市場信息等。積極牽線搭橋,引導推動貧困村參與農展會、網上銷售、農超對接等各類平臺,多種形式促進產銷對接。
2.7 組織保障到位
為加強對全縣露地番茄重點項目建設的領導,確保項目進度、項目質量、項目效益,縣政府成立浮山縣露地西紅柿領導組,組長由縣政府副縣長擔任。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委。各有關鄉(鎮)成立以鄉(鎮)長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切實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項目主體抓落實。領導組抽調專人組成項目督導組,由縣監察局牽頭,抽調農委、財政、扶貧、審計等部門人員,不斷深入項目鄉鎮和重點村開展督促指導工作,發現問題,立即反饋,及時解決,切實做到不誤農時,最大限度地讓農民受益,帶動貧困戶脫貧,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做出積極的努力。
3 參考文獻
[1] 趙興華,王旭東,翟慶慧,等.山區農業探新路 產業扶貧幫群眾:基于濟源市實施精準扶貧調查[J].長江蔬菜,2017(16):1-3.
[2] 賴有生.產業進村帶動貧困戶脫貧[N].中山日報,2010-08-10(A02).
[3] 趙興華.濟源市發展高山蔬菜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農業,2017(10):13.
[4] 劉妍,白麗,張潤清.發展蔬菜產業推動扶貧的道斯矩陣分析[J].北方園藝,2013(2):191-194.
[5] 劉楓.科技服務在蔬菜產業扶貧中的應用分析:以陽曲縣蔬菜產業為例[J].山西科技,2017,33(3):3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