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發
作為教師,經常為那些對數學學習不得要領得的學生而心焦.因此,面對怎樣學好數學這個老話題,還是有一種欲吐為快的沖動.學好數學,要求學生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透徹理解數學概念.概念是數學的基石,也是解題的工具.中學數學中的那些核心概念尤其如此.有許多題目本身就是用概念求解的.比如,函數單調性和奇偶性的判斷、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證明、圓錐曲線方程和最值的求法、立體幾何中的距離和角的尋找和確定、概率問題的解決、復數中許多問題的處理等,均離不開概念.因此,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概念所反映的充要條件、概念中所附帶的重要限制條件、概念表述中關鍵性的字詞句等,要認真琢磨,仔細思量.可以這樣說,掌握和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數學本質的關鍵一環.
第二,熟練掌握數學公式.公式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工具.公式產生的背景、公式的結構特征、公式的適應范圍、蘊涵在公式推導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技巧、公式中所含字母表示的廣義內涵、公式的正用、反用、變形用以及某些公式的衍生公式等,要通過認真研讀教材、足量訓練才能搞清、弄懂.大部分公式要熟記,以便在解題時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用.
第三,自如運用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價轉換的思想等,指導著解題實踐,統領著解題的大方向,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法寶.要想快捷地解決問題,就要善于提煉數學思想,透徹理解數學思想,自如運用數學思想.
第四,善于總結解題規律.散見于教科書和課外參考書中的例題和習題,往往形散神不散,相互有關聯.只有總結規律,尋找聯系,才能舉一反三;只有比較差異,提聯精華,才能觸類旁通.許多數學問題大同小異,都是某個典型問題的變通.綜合性題目,大多是若干小問題的加工和組合.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要及時反思總結,將形形色色的數學問題比較、分析、歸類,從而做一題、曉一類、通一片,提高解題效率,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第五,高度重視解題實踐.外語不離口,數學不離手.這一語道破了學好數學的天機.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應用、方法的掌握、技巧的熟化、解題經驗的積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均需要通過大量的解題實踐來實現.當然,學生足量解題并不是整天鉆到習題堆里,去搞題海戰術,一味地去貪圖解題數量,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而是要以問題為載體,針對所學的內容和自己的薄弱環節,做有目的的強化,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法多用培養發散思維,通過多題一解和多解歸一培養思維的聚合性,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盡量做到獨立思考.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數不清的疑難問題,形形色色的數學問題為培養思維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良機.務必要積極思考,“為尹消得人憔悴”,盡量獨立思考,享受成功的快樂.
第七,好為人師,多加討論.自己會做是一種層次,自己理解了還能給別人講清楚又是另一種層次.給別人講問題本身就是提高自己的機會,所以要好為人師.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討論,也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渠道.“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我們就會有兩種思想”.許多時候,自己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但和他人討論,卻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有些問題,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還停留在浮淺的階段,而與他人討論,卻得到有益的啟發,理解和認識得到升華,有時還會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
第八,用考試的態度對待作業.有位省高考狀元這樣介紹他的學習密訣:由于我平時是像考試那樣對待每天的作業,高考時答卷就如同平時做作業那樣輕松自如.是的,學生的解題實踐主要集中在平日的作業中.在做每天的作業時,如果像考試那樣聚精會神,全神貫注,運籌好時間,并注意過程的規范化書寫,那么答題速度、答卷技巧就能在平日的作業中得到訓練,應試能力就能得到培養,考試時就不怕發揮不出來.
第九,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效果的好壞與投入的精力不一定成正比,但與學習情緒、學習心態肯定成正相關.良好的學習心態、堅定的自信心理、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及成功的愉悅感,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相反,失敗后的灰心,知難而退的脆弱,學習效率低下的茫然,必然對學習效果產生副作用.因此,要學會在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抱著“我能成功,并不比別人差”的自信,在時時有長進,又時時有不足的心態下學習數學.
總之,只要注意課前預習,及時復習,不恥下問,善于總結,就能學好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