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秋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大都有這樣的疑惑:有些學生學會了數學公式,理解了數學概念,為什么不能解決數學問題呢?這是由于這些學生的解題能力不高.下面提出一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策略.
一、理解數學語言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
例如,求x+1x的最小值.有些學生計算不出這道題,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理解這道題,找不到解題的方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這道題:第一,這道題是一個什么問題?學生思考發現這是一道絕對值取值范圍的題.第二,有沒有直接解決這道題的公式?如果有,能否從現有的公式中找到解題的途徑.第三,如果沒有直接解決問題的公式,能否結合數學問題的特點深入挖掘問題?然后提示:數學課本中有沒有取絕對值范圍的公式?學生發現取絕對值范圍的公式為|a+b|≤|a|+|b|.那么,這道題可以變成什么問題呢?在應用數學公式后,不等式取值的問題,可以變成求不等式的問題.解題過程如下:x+1x+|x|+1x≥2,僅且僅當|x|=1x時,x=±1,可知x+1x的最小值為2.
有些學生的運算能力不高,是由于學生的數學語言不扎實.學生不知道如何找到解題的方向、如何找到條件與答案、如何根據條件與答案分析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一套運算問題的流程:找到解題的對象—分析已知條件與答案—結合現有的公式解決問題或深入挖掘問題再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熟悉了科學的運算流程,在解題時才能迅速找到解題的方向.
二、建構數學體系
當學生具備了數學語言基礎,找到了問題解決的方向以后,可能會遇到兩個運算問題.第一,解決問題的條件不充分的問題;第二,找不到現有解決問題公式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特征,找到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在上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現在不應用現有的公式,要求用其他的方法運算,有沒有運算的方法?有些學生表示,如果不能應用現有的數學公式,還能怎么運算呢?教師提示:求x+1x的最小值,可以視為一個函數問題.經過教師的啟發,學生把x+1x視為一個函數,繪制函數圖象,分類探討,解決問題.可得函數f(x)=x+1x為奇函數,在(0,1)上遞減,在[1,+∞)遞增,在x=1時有極小值f(1)=2,漸近線為y=x和x=0.同樣,在(-1,0)上遞減,在(-∞,-1]遞增,在x=1時有極大值f(-1)=-2.繪制的函數圖象如圖1.因為x+1x是一個絕對值問題,所以去掉-2,可得答案為2.通過這道題,學生意識到,當遇到運算困難的時候,可以結合問題的特征轉換問題.比如,可以把絕對值問題轉換成函數問題,應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
三、提高學生的分析水平
有些學生應用常規的運算流程找不到充足的運算條件,甚至應用數學思想也找不到運算的條件.此時應該如何運算呢?當從常規的運算途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非常規的思維進行運算.
例如,如圖2,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為棱DD1的中點,N為BC的中點,P為棱A1B1上任意一點,異面直線AM與PN所取的角是多少度?如果應用常規的方法證明這道題,證明過程非常煩瑣.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可以應用特殊取值估算法解決這個問題.解題過程如下:因為直線AM、點N及AM、PN所構成的角已經是固定的,只有點P是不確定的,所以現取一個特殊的值估算答案.如,平移AM到BM′,將B1視為P,連接B1N,可得B1N垂直于BM′.可知PN垂直于AM.在應用特殊取值法解決問題時,問題就簡單得多.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突破數學語言基礎不扎實,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不具備數學思想,不能宏觀地看待數學問題;分析水平不高,不能靈活對待數學問題等問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