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從事語文教學20多年,我深感中職校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弊病。錯字別字,標題標點,構思立意,開頭結尾,照應銜接,語言表達,等等,無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講評,什么問題都涉及到,什么都沒有解決。由于訓練程序僵化呆板,訓練手段周期長,且沒有檢驗效果的階段性標志,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如何來改進作文教學中的通病?我一直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摸索有效途徑。
一、全方位激發興趣
中職生整體基礎較差,作文方面存在的典型問題是:缺乏豐厚的生活底蘊、缺乏成功的體驗。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怕!針對這種情況,我狠下苦心和苦工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1)激發作文興趣,必須要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新生入學伊始,我讓每位同學以《我》為題,寫一篇自我介紹的文章。這樣一個題目,對他們來說,不是很難,對于自己誰都能寫上兩句,但寫好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大多數同學容易把它寫成一篇流水帳式的個人簡歷。于是寫前輔導時我就讓他們回憶一些個人成長過程中能充分凸顯個人特點的記憶深刻的事例,把這些事例用文字進行適當的加工,這樣寫出來的“我”一定是靈動的、鮮活的。初步成功的作文實踐,讓學生感覺作文并不那么可怕,進而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同學段的高中作文教學比起來,可能這樣的起點太低了,然而新出鍋的窩頭總比一鍋夾生的八寶飯要強的多。對中職生而言,“正視現實,由低到高”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2)激發學生興趣不能單從“寫”上入手,還得靠“讀”打基礎。現在有不少學生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但“讀”必須有老師指導,指導他們將“讀”與“思”相結合,體味名篇佳句的妙處,并要求他們將名篇佳句摘入自己的課外讀書筆記本,不時組織交流會,互相學習。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知識的積累過程。“厚積”方能“薄發”,“讀”實在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中重要一環,或者說激發寫作興趣先要激發“讀”的興趣。閱讀時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交流、比較、感悟、提高。
(3)多加肯定,少點批評。這里說的主要指老師的評改分數和評語。老師的評語對學生非常重要,有時甚至影響學生一生。當學生獲得哪怕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時,老師要適時地鼓勵夸獎。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入室”。
二、重細節提高實際能力
(1)深究文體。任何一位老師都不會放棄讓自己的學生明白各種文體的特點。不同的文體要體現不同的格式要求,讓學生明白其間的差異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職責。
在訓練中力求避免記敘文讓議論喧賓奪主、議論文材料十分詳盡等結構上的“硬傷”,懂得記敘文要靠敘述本身去打動讀者。當然,學生多練是一個重要環節,但是推薦、介紹也不可忽視。我在平時常常尋找些同一題材不同結構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外對主題新穎,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常常要求學生必讀等,養成學生“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習慣。
(2)巧擬標題。巧擬標題主要是針對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給定話題材料和明確寫作話題后,具體寫作要求里總離不了“題目自擬”。根據話題要求擬好文題顯得越來越重要。文題常被譽為“眼睛”,傳神的文題就像美人勾魄的眼眸,給人美感,使讀者一見鐘情。
多次訓練,不斷總結,慢慢摸索出一些做法,現總結如下:話題作文,標題的入手可讓話題進入標題,也可不讓,具體情況要看話題材料和明確的寫作話題。如:一般的話題“幸福”,盡可能不用“幸福”作標題,可以直接從提示語中選擇恰當的題目:《渴望幸福》、《成長是種幸福》、《播種幸福》、《享受是幸福嗎》;也可自擬《我的幸福觀》、《有錢就等于幸福》;也可以含蓄些:《徹夜難眠》、《咀嚼幸福》等。
(3)美化語言。在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和結構都心中有數后,語言的美化就勢在必行并有的放矢了。這方面學生積極性特高,許多時候是不大需要老師多操心的。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就所寫話題,提供些相關的詞語、句子,甚至篇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庫存”,然后讓學生自己修改,將修改成功的推而廣之,一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激發學生修改的積極性,其效果是顯著的。
總之,面對中職生這一基礎相對薄弱的群體,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努力之后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作文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磨礪”出寫作的“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