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 要 2017年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速推進年,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通過混改壯大國有企業以來,混改不僅促進了國企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激發企業活力,也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新一輪改革。本文通過分析過去國企混改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當前國企混改實踐的途徑,對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 國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 實踐途徑
國企混改是2017年我國政府工作的一大重點。從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混合所有制改革列為國企改革的著手點,到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有序實施國企混改,2016年底中國經濟工作會議又將混改定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這一系列重大舉措說明國企混改在我國呈現提速升級之勢。國企混改不僅能激發國有企業的資本動力,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水平,還能使社會資本在更加廣泛的領域中實現經營投資,從而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基于此,本文從過去混改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重點分析當前改革的實踐途徑,希望為有關單位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過去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國企混改而言,過去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股份制改革不徹底,缺少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資本運營效率沒有顯著提升。通過長時間的改革,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已經吸收了非國有資本,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亟待完善:一方面,大多數國有企業仍然沒有實現股權多元化的形式,仍然以國有獨資企業為主;另一方面,經過改革的國有企業在股權結構方面存在不合理現象,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機制。
第二,沒有全面市場化,所需協調成本高,管理復雜。缺乏完整統一的市場,不僅無法消除國企中一股獨大的局面,難以形成有活力的市場化管理模式,同時由于監管不到位,國有資產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混改也就失去了意義。
第三,仍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混合所有制改革負擔過于沉重。[1]
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途徑
(一)構建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形成相互制約的產權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眹蠡旄牡闹攸c為股權結構的多元化,這是國企分類改革在產權上的一個根本突破,改變了國企股權結構單一、集中狀態,實現了產權主體分散化、多元化,形成了順暢的產權流動機制。國企混改不是集資活動,其試圖通過引入民營資本的市場化運營優勢和管理模式。
在國家第二批批復的10家混改央企試點名單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新設混改配售電公司。其混改主要思路是:三峽擬聯合重慶市政府,將長興電力、烏江實業、涪陵能源3家電網企業的電力資產進行整合,在重慶兩江新區、黔江區、涪陵區設立統一的配售電公司,股權結構為三峽集團通過長江電力、長興電力持有23.37%(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重慶地方國有資本占54.57%,民營資本占16.46%,員工持股5.6%。通過混改,目的是整合中央企業的專業化和資金優勢、地方國企的資源優勢、民營企業的市場化運營優勢,實現各類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在重慶兩江新區、黔江區、涪陵區構建一張全新的大電網。這一試點項目符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有利于推動地方電網整合統一,對全國其他地區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售電業務具有示范意義。
(二)加大公司化治理結構和管理方式的完善力度
在企業體制層面,通過完善董事會決策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和市場用工制度,發揮各類資本的優勢,確保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切實發揮作用。
無論是國有資本出資人,還是非國有資本出資人,都以股東的身份在履行相應職責,不斷實現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市場主體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股東不能干涉企業的自主經營及日常運營,從而確保企業規范化治理,形成完整的激勵約束機制。另外,國有企業要依法在自主的情況下開展經營活動,采取優勝劣汰的機制,促進企業良好發展。國有企業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產權規劃,保護股東的各項權益,對自身準確定位。在企業要求的基礎上,形成市場導向選人、用人機制,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實現國有企業的依法經營。[2]
(三)建立靈活有效的政府監管機制
國有企業在混改過程中,要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機制:一是有效規范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審批手續,提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競爭性,確保改革能夠公平、公正地進行,進而減少國有資本的流失。二是不斷完善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規范潛在購買者之間的競爭,消除其中的不確定因素。三是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和國企其他股東一樣,回歸股東角色,按照《公司法》和證交所的規定,遵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改變國資監管部門是“特權”股東的形象。四是適當公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關程序和政策,實現企業信息的透明化,保障購買者的權利。[3]上海綠地集團于1992年以2000萬元的國資起步,1997年首次混改,2015年綠地營收2072億元,凈利潤68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4.12%。20年來,綠地集團業績不俗、無重大違法事件、國資回報巨大,主要得益于國資監管機構這一關鍵角色“該管要管,該放就放”。
(四)豐富混改形式,分類、分層、分階段謹慎推進員工持股試點
為了實現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豐富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形式和路徑:
一是加強內部優化和重組,鼓勵國有企業通過出讓股份、合資合作等方式引入民營資本和戰略投資者,大力推進產權多元化。特別是鼓勵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加大兼并重組力度,適當降低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門檻,在有效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培育優質國企。
二是對基礎較好的股份制企業,可以考慮整體上市或借殼上市的方式。國企上市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其一,母公司整體上市,如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實現了整體上市;其二,母公司不上市,子公司陸續上市,如中航工業;其三,將公司資產注入已上市的子公司平臺,變相實現整體上市。
三是可以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堅持“以崗定股、動態調整”的原則,采取增資擴股、出資新設等方式開展員工持股,建立健全激勵約束長效機制。這既是一種員工激勵計劃,又轉變了企業的內部約束機制,從而促進企業的民主管理。綠地集團設立的由職工持股會代持公司股份的員工持股計劃走在這一試點的前列,有效地提高了企業決策效率,解決了管理層激勵不足的問題,對綠地集團成功上市功不可沒。當然,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我們要科學謹慎推進。
三、結語
對于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而言,混合所有制是非常重要的實現形式,要想促進國企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混合所有制改革。具體可以從構建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加大公司化治理結構、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機制、謹慎推進員工持股等方面入手,達到成功推行國企混改的目的。
(作者單位為江西煤業集團萍鄉電力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躍平.回歸企業本質: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選擇[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01):22-25.
[2] 周娜,鮑曉娟.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軌跡與現實例證[J].改革,2017(02):77-87.
[3] 張漢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機制建設[J].企業文明,2015(04):37-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