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孩子呱呱落地來到人世間的那一刻起,他們在生理上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的性別。 性別角色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但在國內學前教育領域,性別教育才處于初級階段。所以社會教育各界應關注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問題,給幼兒一片燦爛的明天。
【關鍵詞】幼兒;性別角色;問題;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重。但是性別教育并沒有收到過多的關注,尤其是學前兒童的性別角色教育。家長、幼兒教師和社會媒體是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主體。在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的影響下、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逐漸形成自己的性別觀念。所以在學前期對幼兒進行適宜的性別角色教育有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也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促進其創造力的發展。
一、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概述
幼兒期是幼兒性別教育的開端。在幼兒的早期教育中,家庭、幼兒園和兒童所接受的社會傳媒都是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重要媒介,所以說影響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因素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態度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家長便按照社會一些性別角色價值觀對孩子的性別抱有期望。孩子出生后,父母便從名字、衣著、玩具進一步區分男女角色。除此之外,父母還對不同性別的子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幼兒會從贊許和批評中逐漸懂得怎樣做才能符合自己的性別角色規范。在家庭生活中,父親要主動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勇敢、堅強。母親要管理家務、撫養孩子、照顧丈夫。所以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直接學習和間接的模仿,形成自己的性別角色。其實我們也可以認為父母的性別角色行為對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父母應該清楚的意識到性別角色教育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應理性和科學的對待這一問題。
(二)幼兒園因素
幼兒園是兒童性別角色知識擴展和加深的場所。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在于老師的引導。在幼兒園中對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性別意識。教師的性別意識會直接影響到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所以說幼兒園在對幼兒教師的培訓過程中,必須要求教師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性別意識觀,才能使教師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
二、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意義
學前期是人生發展迅速的時期,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學前期的性別教育不僅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性別認識,形成正確的性別教育觀念,而且使幼兒向著健康有力的方向發展。
(一)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對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影響
情緒情感是人類心理生活的重要方面,包括快樂、悲哀、憤怒、恐懼四種形式。愉快的情緒情感可以使幼兒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幼兒五歲以后,情緒情感逐漸穩定,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不僅有助于幼兒處于活潑開朗的性格的形成,還有利于幼兒養成關心、幫助他人的情感。
(二)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對幼兒人格發展的影響
幼兒的性別教育可以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為以后的生活、發展奠定基礎。幼兒期是個體人格發展的基礎時期。幼兒的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信的品格、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是健全人格的主要方面。在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過程中,使幼兒具有正確的性別自我意識、學習男女雙方所缺少的品質。幼兒性別角色教育不僅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更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我國幼兒性別角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代的幼兒教育逐漸重視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但是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面—性別角色教育,至今沒有引起國內幼兒教育的重視。我國幼兒性別角色教育中仍然存在各種問題。
(一)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刻板化
現代社會,仍有大多數的家庭對兒童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時仍是采用典型的、傳統的性別角色教育方式——性別角色教育刻板化。所謂性別角色教育的刻板化就是按照傳統的性別角色模式培養男女兩性,即男孩子有男孩子樣,女孩子有女孩子樣,并且這種觀念非常根深蒂固。表現在教育幼兒時有嚴重的典型男性化和女性化傾向。
(二)幼兒教育者性別的單一化
性別是天生的,性別角色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學習來的。它深受環境、家長、教育者的影響,尤其是教育者。一方面,據調查表明,從幼兒園到小學,女性教師所占的比例為93%,尤其是幼兒園。這是我國教育最令人擔憂的方面,也是不可忽視的現狀。在難以接觸的男性化的女性世界中,女性教師的一言一行成為了幼兒模仿的對象,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女性化增強,男性化減弱,造成男女幼兒都有女性化傾向。
(三)“因性施教”的缺失
教育者要了解和掌握幼兒的性別特征,那么“因性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性施教”主要是指教育者要針對兩性心理發展所存在的客觀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標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的標準,主動去塑造和發展每一個個體健康的性別心理特征,并完善和提高不同性別個體的整體心理水平。所以在幼兒雙性化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一定要“因性施教”,在幼兒以自身生理與心理所提供的前提下教育幼兒學習異性的優秀品質。
(四)“幼兒雙性化”教育的“度”把握不恰當
幼兒的“雙性化”教育是美國心理學家貝姆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模式,所謂的“雙性化教育方式”,是擯棄了傳統的、絕對的“單性化教育”后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性別教育理念。其實對于如何開展“雙性化教育”,一些專家和教育者并不能良好的把握性別教育的“度”。“雙性化教育”不能走極端,男女孩的性別角色教育不要過分強調“性別度”,而應該結合兩性的優良品質。把握“雙性化教育”得“度”,培養健全而富有創造性的幼兒。
四、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變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奠基和基石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第一,不要去刻意培養刻板的男性或女性的性格特征。第二,鼓勵幼兒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二)幼兒園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變
幼兒園是家庭之外教育幼兒的又一個重要的場所。幼兒園教育幼兒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教科書實現的。教科書中的人物形象為幼兒提供了榜樣,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這其實為幼兒提供了一套性別角色模式。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幼兒園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編制和制定教材時要考慮到突破傳統性別概念;第二,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性別意識,要有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期望;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指導,有意識的讓幼兒收到性別角色的雙性化教育,糾正其性別角色刻板化認識。第三,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切入點,尋找雙性化人格培養的契機。
(三)把我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關鍵期”
發展關鍵期是指人在某一時期是發展某一功能的最好的時期,是人某一時期發展的最佳期,如果錯過這一時期發展速度減緩甚至是無法彌補。幼兒期是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關鍵期。所以說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應該把握好幼兒性別角色教育的關鍵期,讓幼兒對自己的性別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同自己的性別,否則幼兒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總之,幼兒性別角色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幼兒性別角色的健康發展對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師、社會是幼兒教育的三大主體,這三大主體應該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幼兒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
王盼盼(1986~),女,漢族,山東省菏澤市人,單位:泰安市奧林匹克花園卓雅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園科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