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和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的各項經濟制度隨之調整,為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奠定基礎。稅收收入是我國的重要財政收入之一,稅收制度的改革又跟國民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參考國際目前通行的稅制模式,我國建筑業也已經全面實施增值稅。為此本文嘗試就施工企業實施增值稅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施工企業實施增值稅政策后的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 影響對策 稅收籌劃
一、實施增值稅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的含義
實施增值稅就是把建筑施工企業生產或服務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收增值稅的項目。在我國以往的稅制結構中,營業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是最為重要的三個流轉稅種,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即價格中含稅,存在重復征收稅金的問題。從理論上講增值稅只對增值額納稅,可以有效避免重復納稅。因此,深化增值稅制度的改革,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二、實施增值稅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分析
(一)稅率和征收辦法
建筑施工企業的增值稅的征收辦法解析:根據相關規定,建筑施工企業按11%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應納增值稅稅額=應納銷項稅額-應納進項稅額,增值稅實行的進項稅額抵扣,因此企業只對增值部分納稅。
(二)實施增值稅對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影響及對策
建筑業作為第二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以來在稅收、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經過市場調研可發現建筑行業基本處于微利水平,改征增值稅后,意味著企業的利益格局的再調整。面對增值稅的實施,建筑施工企業需對招投標,合同的簽訂,過程中業主的計價及各勞務分包單位的結算等方面重點關注。
1.實施增值稅后,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招投標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業投標報價稅費部分實施增值稅后,就需要按照新的價格體系執行,根據增值稅稅制要求,遵循價稅分離的原則,即將營業稅下建筑安裝工程稅前造價各項費用包含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含稅金計價規則調整為稅前造價各項費用不包含可抵扣進項稅額的不含稅計價,此種方式下工、料、機為不含稅價,加上11%的銷項稅額即當期報價總額。這種組價方式的調整,必然對我們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工程造價時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均為分離進項稅額的單價確定,但在實際施工生產中存在可抵扣程度的差異,如遇下屬分供商選擇范圍較小時,其抵扣程度就會相對較低,這可能就會導致投標報價時計算的稅金與實際施工生產中最終形成的稅負差別較大。因此,這就對我們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實施增值稅,建筑施工企業需加強總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在當前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行業競爭激烈,隨之各方面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作為施工企業更應主動與業主提前就工程預付款、質保金、甲供材、專業分包等問題進行溝通?,F在實施增值稅后,總承包方收到工程預付款后按照增值稅納稅業務發生的時間,即以收到的預付款的時間并按照11%的稅率計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如果在一個納稅申報期物資等設備的購置金額小于業主的預付款金額,必然會導致沒有足夠的進項稅額進項抵扣,從而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現金流支出。其次,對于業主方給建設施工方驗工計價后沒有立即支付工程款的情況,有時可能還要扣除約定3%~5%的質保金時,建筑施工企業成本部門就要在合同簽訂及審核時,關注工程進度款的支付條款及合同中是否約定開具增值稅發票的時間及金額。在這種情況下,施工企業應與業主方就扣除質保金部分暫緩開票達成一致,若提前把增值稅發票給甲方開具必然導致企業大量的現金流支出。
3.實施增值稅后,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人工費占總成本費用的比例較大,約為25%。目前,總承包方施工企業的人工費主要來源于外部勞務企業,還是按照3%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為了規避稅務風險,施工企業項目部對下屬勞務分包的合同簽訂時,盡量采用清包的模式,即目前人工加輔料和小型機具的模式。當下這種增值稅全面執行的時期,必須保證當月結算當月取得發票,這樣才可能在當月抵扣進項稅額,降低企業的稅負。
4.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物資設備、機械合同的管理工作。對于我們建筑施工企業而言,首先應梳理各供應商的身份,如果供應商為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則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抵扣進項稅額,如鋼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供應商。就目前集團公司而言,鋼材、水泥這部分屬于內部供應單位,目前只有物資公司能按期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小規模納稅人無法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去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可以按照3%分離進項稅額。由于材料成本占施工企業總成本的50%~60%,材料成本又是進項稅額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能夠取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建筑施工企業中某個工程項目部的成本無疑會下降不少。
(三)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
1.分離稅金導致收入下降。營業稅為價內稅,因此營業稅下的收入為含稅金額,營改增后增值稅為價外稅,需要分離稅金才能計算出不含稅的收入。例如,營業稅制下某建筑施工企業收入總額為111萬元,其他因素不變,營改增后收入則為111/(1+11%)=100萬元,和原收入相比下降9.91%。
針對前面所述建筑施工企業甲供材部分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但目前從在施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看,卻要計入產值抵扣工程款,所以需要計算銷項稅額。營改增后需要不在驗工計價中反映,即不作為與業主往來款項核算,因此甲供材這部分從總包合同中剔除后,當前施工企業都是按照建造合同確認,必然導致當期收入減少。
2.對成本和現金流的影響分析。實施增值稅后的稅金不包含在成本中,因此取得外購材料或接受應稅勞務,都需要從成本中分離進項稅額,從而降低成本。當然,成本的下降程度取決于進項稅額的抵扣充分程度。增值稅實行憑票認證抵扣制度,稅額抵扣受成本結構及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情況影響。一般現場經費中,經過筆者所在項目的測算可發現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有修理費、水電費、新購固定資產等,因這部分間接和其他直接費用占施工企業項目總成本的比例較低,可抵扣進項稅額的金額有限,一定程度上對成本的影響較低。
3.對利潤的影響分析。企業的經營效益越好,利潤就會越多,反之則相反。如果收入的降低幅度小于成本與營業稅金及附加的幅度,則企業的利潤會相對提高,通過前期筆者使用用友系統的測試,可發現建筑施工企業的收入降低幅度大于成本與營業稅金及附加降低的幅度,致使施工企業的利潤整體下降。
對于納稅籌劃方案的選擇,筆者建議必須充分考慮西方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概念,如果實施稅收籌劃方案增加的費用和放棄其他方案的機會收益不大于稅收負擔的減少額,那么選擇這個方案具有可行性。另外,要充分考慮財務管理中的時間價值因素,不能只重視繳納稅金的減少,在不違背稅法的情況下,有時延遲交稅比繳納稅款的金額減少更加有利。因為延遲繳納稅款所發生的納稅額度不會少,但會減少未來稅款的現值。
(作者單位為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楊麗君(1982—),女,北京人,研究生,畢業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會計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