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軍
摘 要:在當前我國新醫改大力推行的形勢之下,如何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思想政治工作則成為了一項需長期堅持且十分艱巨的任務。唯有保證該項工作高效開展,才能確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思想的積極性與工作的專業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衛生系統的對外形象。基于此,文章將主要針對如何加強衛生文化建設與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思想政治工作展開策略探討,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衛生文化建設 社區衛生服務 思想政治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社區建設的關鍵組成,更是居民基本就醫需求的保障,肩負著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以及健康教育等衛生服務工作。衛生文化作為醫護人員共同尊崇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是對衛生單位文化素養與道德風貌的良好體現,為更好地向社區居民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則應當加強衛生文化建設以及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從而有效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價值觀念的正確樹立與專業技能的有效提升。
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衛生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則逐步增大,因此文化建設工作應當成為當前各行業工作的關注重點。衛生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鍵構成,其文化建設工作在當前社會形勢下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要如何進一步加強衛生文化建設工作,創新社區衛生服務的思想政治工作,則成為現階段衛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現如今,我國新醫改政策正大力推行,社區衛生服務得到了空前發展,在基層衛生機構的衛生文化建設中應當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服務民生為目標、以醫療衛生工作為中心,進而助推社區衛生事業的穩健發展[1]。由此可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方面刻不容緩,而要想實現衛生文化的良好建設,則需要深化全體醫護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全面提升醫護工作者的專業能力與道德素養,構建和諧的社區衛生服務環境,轉變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對外呈現更為良好的醫療系統形象。
二、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深化社區衛生服務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策略
1.營造學習文化,提高人員素養
醫護工作人員屬于醫學健康知識的踐行者與傳播者,所以更應該掌握更多、更新的醫學信息與技術,同時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去提升自己的知識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隨著現如今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健康方面的需求愈發強烈,我國衛生服務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因此在加強衛生文化建設的事業中,一定要極力營造學習文化,通過學習氛圍的創設去推崇終身學習觀念,為打造更具知識競爭力的社區醫護團隊奠定基礎。
1)培訓教育。要從不定期開展的培訓教育工作中尋找突破點,充分激發社區醫護人員對于新技能、新本領的學習欲望,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養。首先,對于新入職醫護人員要做好崗前培訓,對于全科醫師、社區護士要做好轉崗培訓;其次,為更多醫療技術骨干創造外出考察以及前往上級醫院繼續深造的機會;最后,對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提供實質性鼓勵,同時可外聘專業領域專家前來授課,做好專業技能培訓[2]。
2)在崗鍛煉。舉行技能比拼、操作演練以及衛技“三基本”考試等活動,確保全體醫務人員能夠扎實本職工作,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下足功夫,確保業務技能及專業素養得以提升。
3)方式結合。充分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以及結合理論知識與醫療實踐的方式展開培訓,確保醫學新技術與常規技術得到緊密融合。此外,還應采取獎懲結合、賽練結合的方式進行醫療考核,保證學習文化建設牢固性,形成常態化學習氛圍。
2.打造服務文化,規范醫療服務
1)改善服務形象。在社區衛生服務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窗口服務在服務形象樹立方面的重要性,因此要對窗口服務進行規范,實行首問責任制,提倡“人人窗口、人人導醫”的服務理念。同時,還應展開必要的禮儀培訓,對醫務人員的服務用語及行為進行規范。此外,還應保證環境設施無障礙、投訴建議無推諉以及誠信服務無違約,基于醫德醫風與服務質量等方面去制定針對性的規范標準與細則,做好對醫護人員的定期考評工作。還應以黨員示范崗的評選去樹立榜樣,通過示范帶頭作用去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形象得到提升。
2)提升服務內涵。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社區民眾對于醫療保健的需求逐步增長,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則應當積極調整服務心態與模式,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要讓社區居民感覺到貼心、放心與省心[3]。一方面,需要強化服務溝通,確保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得到保證,在雙方相互體諒、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構建更為協調配合的醫患關系;另一方面,需要創新醫療服務手段,比如可設置24小時在線咨詢電話,推出全科團隊服務,在節假日主動深入社區家庭,履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慢性病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免費體檢和問詢活動。免費體檢和衛生健康咨詢,不僅能夠對社區民眾的健康狀況全面了解,還能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向居民展現衛生服務機構的良好形象,體現良好社會影響效果。
3.凸顯關愛文化,構建和諧衛生
1)以病人為中心。從醫護工作的具體實踐來看,需要進一步降低患者醫療費用,強化對抗生素藥物的監管,確保治療、用藥與收費的合理性,幫助社區居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態度與流程,對于過往診療工作中出現的生、冷、硬現象認真改善,為患者提供全面服務。
2)以員工為根本。對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自身價值要充分尊重,通過內部矛盾的消除以及對員工合理訴求的盡量滿足,去激發醫護人員工作積極得以提升,使其認同感與歸屬感進一步提升。此外,對于醫護職工的生活難題要表示關懷,比如子女升學、衣食住行等問題,更要體現以員工為根本的工作作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醫改形勢下,通過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文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人心的同時,也促進全體醫護人員保持了積極的工作態度且提高了責任意識。衛生文化的建設也讓醫護人員的思想觀念及專業技能得到優化改進,從而有效保障了社區居民得到更為良好的醫療服務,在推動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方面有著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金永勝. 新醫改形勢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35):149-151.
[2] 劉媛. 試論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革中的作用[J]. 辦公室業務, 2014(21):48-48.
[3] 陳小梅. 新醫改形勢下如何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思想政治工作[J]. 辦公室業務, 201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