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娛
陳忠實《白鹿原》研究
黃雪娛
《白鹿原》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優秀長篇小說之一,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現實價值,也為它的作者陳忠實帶來了很多贊揚和褒獎,整本小說結構恢弘、氣勢磅礴,人物形象生動鮮明,故事內容精彩豐富,既具有寫實的筆觸,又帶有一絲傳奇的色彩,讓人為小說主人公的經歷而感嘆。陳忠實 《白鹿原》 主題《白鹿原》是一部講述家族發家史和民族革命史的杰出小說作品,作者運用了精彩紛呈的藝術手法,濃重深厚的地方文化,以此拉開了渭河平原風雨飄搖的50年變遷史的序幕。從主人公六娶六喪的經歷,就可以窺見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其中交錯的恩怨糾葛、家仇國恨等都讓人感到無比驚心,以及那個時代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環環相扣的巧妙設置都是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
自從小說《白鹿原》問世以來,就引發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烈討論,毫無疑問書中對傳統文化具有的根源意義,展開了同情性地解析,極具真實性的表達,都是一種高境界的體現。在陳忠實后來發表的文章中,曾提到自己創作《白鹿原》就是在進行精神尋根,這種論點也得到很多學者的認同。因而小說的主題就是尋根,主要是針對精神和心靈所展開的,作者帶著追求人性精神“真”的一面的目的,闡釋出了儒家理論的精髓,并且借小說中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的敘述來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表現出作品尋根的主題。
陳忠實對于尋根主題的思考,不是停留在膚淺表面上關于人性道德的追問,而是更進一步地深入揭露出傳統文化中包含的人類生存悲劇性本質。其實這種主題追求和陳忠實的成長背景有很大關系,真實殘酷的生活經歷往往是精神飛躍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陳忠實已經進入到生命最深層次的體驗當中,他的思想不僅獨立深刻,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正是在關中平原特有的生活經歷,才使陳忠實對該地區的文化內涵有了透徹充分的認識,《白鹿原》中關于當地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現狀的描寫極具真實性,既有美好恬靜的鄉村景觀又有粗野樸實的農村習俗,而堅強隱忍的儒家精神就埋藏在一個個人物性格當中。因而也有學者對尋根的主題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白鹿原》對黃土地上人和事的描寫還原了那個年代的民間歷史,也是在側面凸顯中國當代的文學思潮,其帶有強烈的寫實主題。近年來關于《白鹿原》主題的爭論越來越多,不論是尋根主題還是寫實主題都有相應的理論依據來支撐,關于它的主體已經有很多研究者持并存的觀點。因為這部小說創作于中國新寫實歷史小說思潮最繁盛的時期,在內容上也融入了各種歷史大事、思想變遷等,通過有力的敘事結構傳遞出具有顛覆性的力量,還帶有傳統文化的厚重感。
所以說《白鹿原》應該是多種主題并存的小說,它在繼承混沌豐富的歷史基礎上,有用強烈感情色彩的筆墨書寫了主人公一生的沉浮史,也可以說是一部家族發展史、地方風俗史,以及高度濃縮的民族命運史。同時又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從人物的性格行為到整個社會環境無一不透露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我們高中生在讀這本小說時,就應該注意把握這兩種主體,感受那片土地曾經的恢弘畫面,并有助于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白鹿”作為整部小說的中心意象,對其進行研究和解讀是把握小說主題和內涵的重要方式。因而對于這個意象的研究理論可以算得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況,其中學者湯玲就把“白鹿”從幾個層面上進行了分析,她認為該意象應該從原始意象、比德意象與象征意象來闡釋,既能夠推動小說情節不斷發展,又可以反映小說的時間結構變化。“白鹿”的原始意象應該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人民真實內心的反映,并隱含了某種深刻的文化理念。在象征意象的層面,“白鹿”就是讀者認識當地風俗人情的大門。當“白鹿”消失的時候,就代表著倡導仁義理念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教育地位已經沒落。同時,這種文化精神又是不巧的,永遠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扎著根,即便是在物質科技和商品經濟迅猛發展的現代,人的生命也不可能僅僅是由物質所構成,只有追求靈魂的和諧安穩才是永恒不變的趨勢。由此可以得到,“白鹿”就是白鹿原上所有居民的精神圣物,承載著當地特有的文化,還寄托著當地居民對未來的美好愿景,表達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信念。高中生更應該探索“白鹿”的意象內涵,有助于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更加明白善良和美好的可貴之處,在今后的人生中做一個善良的播撒者。
陳忠實創作的《白鹿原》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值得高中生去探究和學習,不但能夠認識地方歷史風俗和傳統文化的根源含義,還可以明白人性道德的追求目標,以此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在精神上有較大的提升和發展。
[1]趙泓.陳忠實的文學精神及其歷史書寫——“紀念陳忠實及《白鹿原》專題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華文化論壇,2016(05):72~73.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