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雯
淺析河南省警務創新現狀及研究
趙祥雯
在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引發了不同層面的社會不和諧現象,對一線民警警務技能、戰術、裝備、法律法規應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機關如何積極的適應新形勢、新變化來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是當前迫在眉睫的新課題。改革是進步的根本,創新是公安工作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推進器。在和諧社會前提下,警務理論層次的創新、警員技戰術訓練的形式方法的創新、公安工作開展方法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警務創新 科技創新 執法理念 創新機制和諧社會的建立離不開公安民警的業務精湛、恪盡職守,首當其沖的當是堅定不移地強化公安干警隊伍建設,發揚公安隊伍特別講政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尤其是要積極適應科技進步的需要,加快知識更新,進一步提高公安干部隊伍的科技素質和應用科學技術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意識、能力和水平;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打造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業務過硬的隊伍。
改革是進步的根本,創新是公安工作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推進器。在如今社會形勢復雜、警力資源不足、警械更新遲緩的現實情況下,必須依靠向科技要警力、向創新要警力。其中,警務理論層次的創新、警員技戰術訓練的形式方法的創新、公安工作開展方法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到公安的警務工作來說,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和新形勢下,必然要求公安機關對現代警務機制的進行創新。創新現代警務機制不僅是信息化條件下夯實公安基礎警務工作的有效手段,更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警務革命。應對信息時代社會治安狀況出現的新特點,逐步提高公安機關的警務工作能力,就是要準確的把握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脈搏,加強公安隊伍的信息化建設。與此同時,現代警務機制進行創新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公安隊伍信息化建設。
當前,公安工作正處在一個全新的戰略發展期,這給公安工作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對這個科技更新迅速的時代,公安工作要立足本職求實效的功用,加強公安機關警務創新工作的推進力度。現成經驗的局限性和不適應將會越來越明顯的表現出來,我們只有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積累新經驗、開辟新思路、發現新途徑、研制新裝備,才能使公安工作投入少、效率高、效果好,從而也才能更好地解決公安工作和隊伍正規化建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因公犧牲民警2105人,受傷民警22977人,僅2016年全國共有362名民警因公犧牲,負傷4913人,幾乎每天一個警察的家庭失去頂梁柱,孩子失去父親,老人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
2017年1月28日,在全國人民歡度春節的喜慶時刻,一伙販毒分子駕駛兩輛越野車途徑洪洲龍川縣時,北執行查緝任務的民警截獲,販毒分子負隅頑抗強行沖卡,并向民警開槍射擊和投擲手榴彈,導致一名民警和一名輔警受傷。槍戰中,一名毒販北民警當場擊斃,一名被擊傷后不治身亡,現場繳獲毒品海洛因、冰毒及鴉片共計330公斤,制式手槍1支,子彈10發。
30日晚,安徽六安木廠派出所民警在出警協調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糾紛時,遭遇20余人圍毆襲警。事情發生后,金安公安分局治安大隊迅速組織警力趕往現場支援,最終現場抓獲涉案人員,并刑事拘留了三名主犯。
僅春節假期的四天中,全國有百十起不同性質的案件突顯出我國公安工作的危險和復雜。同時,也突出了公安一線民警在執法中的安全理念、技戰術訓練、警用裝備佩戴與使用等的重要性。
公安機關警務創新的起點是依托現代科技來更便捷高效的服務人民群眾,最終達到治安管控能力不斷提升、案件發案率持續下降、執法工作日益規范、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不斷提高、隊伍形象與戰斗力顯著增強。河南省作為中原重地、國家的糧倉,有著人口多、地勢復雜的特點,各地市經濟發展參差不齊,群眾文化水平差異較大,公安工作較為復雜。
隨著警務創新的深入推廣,廣大公安民警技戰術有了較大提高,警用裝備得以普及和升級,警務執法理念有了深層次的更新和升華,能有效的促進和提高民警安全執法、依法執法、文明執法。公安部及省廳不斷提出向警務創新要警力、向實戰訓練要警力。在現有條件下,在提升民警戰斗力的同時,警務創新大大的提升了警民關系,對公安機關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個效果也會越來越強。
2017年2月6日—2月16日,河南省公安機關警務創新博覽在河南警察學院舉行,從新式警用單警裝備到警務管理現代化共展示了全省185個優秀創新項目,突顯出為響應公安部警力倍增計劃河南省公安機關萬眾一心、全力執行警務創新所取得的部分驕人成績,更突出了各公安機關科技強警、改革強警、基礎強警,建設平安河南的信心與斗志。
其中,鄭州市公安局展出的“智慧平安社區”依托物聯網實現了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信息互聯互通,為居民加裝了一份“安全保險”;許昌市公安局展出的微警務便民服務平臺,利用微信操作簡單、傳播快等特點,推出群眾關注高需求大的36項公安便民業務;新鄉市公安局展出的新“警采移動警務系統”,通過掃描二維碼輕松實現信息錄入查詢……從打防犯罪新戰法、警務科技新發明、社會治理新方法,到服務群眾新舉措、隊伍管理新機制,一批小創造、小革新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現行的公安民警激勵機制形式單一,重視精神層面的激勵,忽視了物質激勵對于市場經濟下的強烈刺激作用。
通過專家訪談法和實地民警走訪,對部分地市公安機關警務創新激勵機制進行了分析,結論是:薪酬保障、個人發展、工作認可因子滿意度較高,而科技創新文化、風險報酬、工作偏好因子滿意度較低;內部警務創新激勵機制評價結果為一般。
隨著政策尺度的放開和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層面上相關警械生產研發多樣化、標準化、機械化的廠商不斷增多,為進一步提升公安機關戰斗力,切實滿足公安民警對警用裝備產品性能的應用需求,應廣泛開展廠商與公安機關深度合作。就警用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進行了高效務實的溝通,促進廠局合作,做到研發有方向、設計使用人性化、操作維護簡單化、高效化。
根據現今科技的發達,拓展思路,廣泛利用各種社會已發展成形的微信、QQ、微博等網絡平臺開展警務活動,以及創設各類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打防控一體化情報合成體系等,通過已有的“110接處警系統”、“視頻巡邏系統”和“現場勘查系統”進行高度對接,實現刑事案件110接警、視頻巡邏、視頻采集、刑事技術勘查同步開展,同時啟動相應的合成偵查機制,實現案件偵查有受案后開展提前到報警中跟進,視頻偵查向案發前延伸,形成破案以數據信息和技術部門為主,辦案以刑警實戰部門為主的新型辦案體系。
通過一系列的此類接地氣生活平臺的設立,民眾與公安工作的距離被瞬間拉近,通過深入的宣傳相應平臺功能應用,群眾對公安工作的認可度和參與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在打擊違法犯罪、整治黃賭毒丑惡現象、強化交通消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進而獲得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
公安機關警務創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斷深化警務創新激勵管理模式,必須通過對完善警務創新管理機構,健全組織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基層公安特色的長效的警務創新激勵管理模式。根據公安機關各層面單位性質的不同,分別構建基層公安機關警務創新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參與警務人員考核和激勵,構建基層公安機關警務創新考核指標體系,并按照激勵內容和層次的不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激勵、職業生涯激勵、榮譽激勵、授權激勵、負面激勵、科研團隊激勵。
[1]張偉.論民本警務理念的價值目標及其實現[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2]范偉星.淺議新形勢下公安基層管理者創新作用的發揮[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
[3]李黎紅.關于新形勢下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探討與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4]趙志新.關于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改進措施建議[J].公安研究,2010(02).
河南警察學院)
趙祥雯(1988-),男,碩士研究生,河南警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警務技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