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未
歷史邏輯視野下“四個自信”的現實意義芻議
周 未
本文以歷史邏輯的視野,淺析了為什么要堅持“四個自信”的問題,并論述了當今堅持“四個自信”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歷史視野 四個自信 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面將從歷史邏輯的視野來探討“四個自信”的來源。
方志敏一個100年前的90后,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團的締造者。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寫道:“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這么光榮的一天,決不在遼遠的將來,而在很近的將來,我們可以這樣相信的,朋友!”
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下,方志敏的預言早已實現,但在80多年前,他憑什么這么自信呢?
筆者認為,方志敏的自信來自于他的信仰——共產主義理想。什么是共產主義呢?這個人類的最高理想就相當于基督教所構想的天堂,就相當于佛教所構想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一種人類的美好愿望。但它又不同于人類早期產生的宗教所描述的人類靈魂的最終歸宿,它是馬克思采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嚴謹地邏輯推理而得出的人類真實社會的最高形態。
但是,在當今社會,共產黨內產生了少數腐敗分子,背棄了共產主義理想,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幌子,干著“為人民幣服務”的勾當,給共產主義信仰帶來了負面影響。有些人看到這種現象,對共產主義產生了懷疑,認為共產主義是錯的,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因此,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有理論自信,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穩步前行。
馬克思為了指導歐洲的共產主義運動,在1848年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它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只是停留在理論上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卻并沒有詳細說明如何奪權,怎么消滅私有制。
列寧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只有在資本主義鏈條最薄弱的環節才有可能奪取政權。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在奪取政權后,對生產資料進行公有制改造,學習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偉大轉變。
中國共產黨卻在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人的堅強帶領下,審時度勢,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的GDP總量僅次于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有道路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朝著這條道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代表的所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共同遵循的理論底線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終極的、完美的狀態。“在這個時代一切有關社會的重要論述所固有的基本缺點,就在于非歷史的性質,即它們把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關系、它的生產方式、它的國家和它的法律,看作是最終達到的、自此在其特征上不可改變的、有無限完善能力的、自然的與合乎理性的社會制度的形式”。
但是,我們也要同時看到,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會共存于人類社會。它們之間既對抗又合作,即相互否定又相互傳承。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運動雖然錯綜復雜,但兩者的共存占現實主導地位。它們的存在都是現實的,都有其合理因素。因此,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有制度自信,在吸收資本主義制度優點的基礎上,堅持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直到今天,西方在面對中東難民問題,伊斯蘭極端主義問題時,仍然發現亨廷頓的預言就像幽靈一樣盤旋在人類的頭上,揮之不去。
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實亨廷頓的預言只不過是對人類歷史的總結與回顧,因為人類文明的沖突早就出現過。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之前,世界文明的沖突還未形成。但是,當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以后,伊斯蘭教迅速擴張并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阿拉伯帝國。隨著東歐巨變和蘇聯的解體,意識形態的沖突已不是主流。西方在文明的沖突預言下,又披上了政治文明的外衣,打著普世價值的旗號,開始制造與伊斯蘭文明的沖突,以連本帶利的方式收回原先在意識形態沖突中投入的資本。
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有文化自信,以超然地大氣來容納和融合不同文明的優秀成果,建立一種全人類共同認可的文明,以重建世界秩序。
今天,中國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正在實行“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堅信,在“四個自信”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中國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實現世界三大文明的和平共處。中國共產黨為人類實現共同價值和共同富裕,必能找到一個合理的途徑和方式。
[1]徐龍建.堅定理想信念與“四個自信”的內在邏輯[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01):17~20.
[2]陳金龍.“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前進的精神動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7-14(1).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