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蕾
中國教育環境下的交際法:問題與思考
田 蕾
本文作者簡要介紹交際法的起源,并且簡明地概括了一下交際法引入中國所經歷的三個階段,闡述了一下交際法在中國遇到的困境,最后,作者又從三個方面討論了交際法的主要不足,本文主要目的則是為了打破中國教育學界對交際教學法的迷信,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立足于中國的外語教學實際,建立起符合我國實際需要的外語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 交際能力 教學環境 中國實際 外語教學
近些年來,在英語教學大綱設計中,特別是外語教學方法論中,交際教學法顯然演變成了“寵兒”。因此,在中小學教師心中,交際教學法幾乎成了先進外語教學的代名詞。《英語課程標準》(2012)則以“能用英語做事情”的表述方式設定各級教學目標要求,旨在強調培養學習者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掀起了新一輪的交際教學熱潮。
交際法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教學方法之一,于70年代初由歐洲語言學家提出。在當時,歐洲各個國家從二戰的創傷中復蘇,社會經濟發展進入繁榮階段,有著巨大潛力的勞動力市場吸引著成千上萬人去歐洲尋找工作機會。如何對這些人進行語言培訓便成為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另外,隨著歐共體成員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培養高層次外語人才也成了當務之急。而當時盛行于歐洲的聽說法與情境法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交際法是由政府機構組織外語教學相關領域的專家設計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和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交際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學生的交際需求出發,以教學過程的交際化為主要特征,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我們知道,語言具有形式和意義雙重屬性。交際法之前的教學方法,如語法翻譯法、聽說法等,都是在分析語言形式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交際法問世之后,語言教學專家和語言教師發現了另一種分析語言的角度,即從語言的意義、功能、意念等范疇入手,來組織語言學習材料,設計語言教學活動,借此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語言交際能力。
李予軍(2001)認為,我國關于交際教學法的研究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交際法理論介紹引進時期;(2)80年代中后期:接受運用時期,交際法理論開始進入我國高校新的外語教學大綱,并被不同程度地體現在一系列新教材的編寫理論中;(3)90年代至今:繁榮發展期,我國交際法的研究規模和水平都有顯著提高,一些學者開始重視結合我國外語教學實際來審視、思考、評價交際法在我國實施的相關問題。理論研究緊密聯系教學實踐成為這個時期交際法研究的主要特點。
與其他教學法是一樣,交際教學法的適用性也是相對的,有其適用普遍性的一面,也有其適用局限性的一面。在中國,對于交際法取舍的爭論主要源于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交際法和傳統的文化理念的沖突,而這一點也是與孔子思想緊密相連的。另一方面,交際法的應用與亞洲教學環境下采用它時存在實際困難相互沖突,比如說大班教學,缺乏必要的師資培訓,以及國家統一考試的這種設置都限制了交際法的有效使用。
在交際法的有關文獻中,關于學習理論的探討幾乎沒有。人們只是從交際法的基本主張中總結出三條原則:任務原則、意義原則和交際原則。任務原則和交際原則都是突出在使用中學習掌握語言,而意義原則是強調在交際活動中通過對意義的協商學習語言。在實際操作中,語言形式往往被忽略,學習者由于過分的忙于交際,可能并學不到語言。這三條原則能促進語言習得的說辭缺乏科學實證研究的支持和心理語言學依據。
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法提倡教學過程交際化,提出語言在課堂上是交換和獲取信息的手段。在具體的教學中,交際法突出語言的意義和交際功能,強調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和情景,突出語言使用的流利性。但交際法主要強調日常生活交際,學習者要學習掌握的也是通過語言的交際去處理日常事務,這點可以在它的功能意念大綱中得到佐證。
Stern(1983)認為,語言教學包括學習觀、語言觀、語言教學環境、語言教學觀四個重要概念,其中語言教學環境起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在語言教學中,方法與目標是第二性的,教學環境才是第一性的,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都應以此為前提。交際教學法將方法與目標置于語言教學之首,有悖于現代教學理論。
本文作者通過概述交際教學法的起源、定義,從而引出交際法在中國實施所遇到困境,并且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交際法所存在的問題,總而言之,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下,如果引入、推廣交際教學法,首先就要對老師進行培訓,讓老師們能夠更加明了到底什么是交際法,如何實施交際法才能有最大的收獲。另一方面,外語的考察模式也不能再僅僅是單一的試卷考試,應該從多方面考察學習者的外語水平。當然,我們也不能全盤不變地引入交際教學法,應該在適應中國國情的實際下,構建起適合我國的外語教學法。
[1]Stern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李予軍.交際法研究在中國:問題與思考[J].外語界,2001(2):13~19.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