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揚
生態哲學視域下的“美好家園”建設
——以荊州市孟家溪鎮為例
劉 揚
孟家溪鎮“美好家園”建設是該鎮每年的重點生態建設戰略,其主旨就是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經濟。經過一年的努力,孟家溪鎮緊緊圍繞實現生態家園建設工作目標,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卯足全力、真抓實干,進一步加強了生態家園建設推進的力度,穩步推進了生態家園建設,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態哲學的基本視域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與低碳經濟。[1]”通過對孟溪鎮美好家園建設進行分析,總結經驗與方法,為科學發展提供有效的依據。
美好家園 生態哲學 和諧 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2]自然界為人類高效服務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目的,生態哲學主要理念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且共榮共生。只有平衡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在大自然中更持久、更高效、更幸福的生存。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人類社會對人與自然之間的認識不斷深化。在古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簡單、直接,對自然的改造和影響微少較少。在近現代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復雜,人類日漸凌駕于自然之上,它們的關系也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而變得互相對立沖突。在工業社會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大幅提升,但大多的社會生活是以犧牲大自然為利益代價的。工業革命初期,工業生產借用大自然的有效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并且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過多就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導火索。進入現代社會后,全球氣候變暖已成常態。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資源衰竭、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逐一暴露。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變得尤為重要,而低碳經濟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
所謂“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其導火索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低碳”作為人類生存的一種新理念,是人類發展的新探索,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家園的有效途徑。
在考核機制方面,該鎮黨委、政府制定下發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細則,與各村(居)、轄區內的施工單位簽訂了環境衛生責任書,并將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各村(居)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建立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與沿街鋪面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落實包衛生、包交通運輸工具亂停亂放管理、包小廣告清理責任制。建立群眾集中安置點、社區單位和村莊衛生達標責任制。在管理機制方面,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區離退休老干部督查巡查制度,建立聯系村領導、聯系村部門包村、村組干部包組的日巡查制度。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檔案制度。 并且設計讓群眾受益,政府補助的方案,鼓勵全社會人員參加環境的綜合治理,營造整潔、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狠抓集中整治活動,解決突出問題。每周由鎮規劃辦、村鎮建設服務中心4名工作人員一、三、五到街面進行常規整治;每月組織公安、工商、市管、食藥、社區、規劃辦、村建等雙創工作成員單位和職能部門開展一次集中整治,下大力氣解決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管理中存在的“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升整體形象。繼續加大對集鎮基礎設施功能的改造和完善,新購置垃圾桶30個,更換一批垃圾容器,讓集鎮“潔”起來;按交通法規標準劃定大小停車位200多個,讓交通“暢”起來;改造農貿市場下水道200米,新修道路100米,讓市場“凈”起來;維修更換路燈30盞,讓街道“亮”起來;疏通治理污水溝渠200米,讓環境“美”起來,通過一系列的治理和投入,集鎮整體效果明顯增強。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層層夯實責任。全面推行鎮班子成員、機關干部、單位負責人包路段管理體系,健全屬地管理責任網絡。鎮政府與各單位、企業簽定“門前四包”責任狀40多份;由村鎮建設服務中心牽頭負責,與沿街門店及居民戶簽定“門前四包”責任書200多份,實現了“雙創”工作的全覆蓋。[3]
1、村莊風貌大為改觀
對村民文化的建設總體定位,集中對精品旅游村寨和幸福魅力家園及鎮周邊的余戶農房進行了風貌改建,并結合民族特點,在村莊設計上加入民居風情,對照建設幸福美麗家園示范村寨和精品旅游村寨的目標要求,立足高標準、嚴要求,更好地打造本土民居濃郁獨特風情。
2、全力推進“綠滿公安”行動開展
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帶領專班走村入戶、傾聽意見、現場指導、現場解決,抓薄弱環節、抓重點地段重點村,到鄉鎮觀摩,虛心學習經驗,召開戰地會,全面推進綠化造林行動,青龍、雙湖村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硬是把雙青公路路肩加培加寬1.5米,栽上了桂花、紅葉石楠,既疏通加寬了道路,也培植了苗木生長所需土壤,吸引了不少農戶造林、護林,實現“一人承包、全家就業”的林業發展新格局,加快了林農致富步伐。
孟家溪鎮美好家園建設是每年重點發展戰略,雖然在近幾年中該鎮取得了較大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細小問題,因此通過在生態哲學視域下探索、總結孟家溪鎮美好家園的建設就顯得極為必要。
孟溪文化雖然處處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但是缺乏改造世界的力量,沒有承擔起實現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只起到了倡議督導作用,沒能真正深入到先進的生產生活中,約束與規范人的行為,強制性地保證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因此,孟溪人需要借鑒先進的文化成果,與孟溪美好家園建設保持內在的一致,呼吁人們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文化內涵,以社會精神和社會科學為依托,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為孟溪人進行美好家園建設注入新鮮動力。
“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按照國家低碳發展的要求,達到節能降耗指標。其次是提高能源的再利用效益,調整經濟整體結構,發展鄉鎮新興工業,建設美好家園。低碳經濟從根本上加強了人類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孟溪鎮美好家園建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與自身相適應的低碳經濟。
孟溪鎮美好家園計劃實施以前,鄉鎮環保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沒有執法主體資格,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致使監管很難到位。養殖業主片面追求規模,不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標準,對環境污染處理設施的投入很少,防治經費不足,采取措施簡單不到位,污水經簡單處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污染。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相對落后,不能適應集鎮發展需求。工業的優越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美好家園計劃啟動后,生態環境狀況大為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然而,隨著美好家園建設的不斷推進,孟溪鎮由于缺乏科學指導,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違背了美好家園建設的愿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背離。因此,繼續堅持和推進農業、工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聯合發展,改善孟溪鎮的產業發展結構,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轉軌,是孟溪美好家園建設的現實選擇。
[1]汪勁.中國環境法治失靈的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2(0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孟家溪鎮政府2016年資料文件[Z].2016.
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