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艷
基礎教育理念與職業教育理念的差異
張麗艷
通過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教育理念的分析,幫助教育者在教學與管理中順利實現由基礎教育向職業教育的過渡,實現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 理念 差異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育觀念是“選拔適合于教育的學生”,考試制度是這一觀念的忠實體現,學生要想升入高等學府接受教育,必須經過規定科目考試的選拔和淘汰,這種應試教育,不但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而且還埋沒了一些人才。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要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必須把傳統的應式教育轉化為現代的素質教育。然而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情況是:素質教育喊的驚天動地,而應式教育抓得扎扎實實。在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教育改革形式里,從事基礎教育的學校依然以高考率、重點率來論教育的成敗。因此,一些升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們,再讓他們回憶起高中生活的時候常常感到枯燥無味,而在描述當前的學習生活時又表現為輕松茫然、無所適從。筆者在此從教育目的、教學方法、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對學生在中學、職業院校的學習模式做分析對比,旨在助于學生順利地實現中學與職業院校學習生活的銜接,盡快的實現轉軌與過渡,以適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應試教育,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把考大學作為頭等大事,學習目標直接體現為--考大學,而不是能力、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教育的遠期效果如何?我們以日本為例,上世界60-70年代時日本高等教育精英選拔為當時的日本培養了一批人才,促進了日本的騰飛。美國有一個考察團研究報告指出,是日本的教育支撐了日本的經濟。可是幾十年過去了,日本的經濟發展徘徊不進,究其原因,那個時代教育出了一大批勤奮守紀、任勞任怨的勞動者,但是他們缺乏創新精神,致使日本經濟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難以避免的停滯不前。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和富有實踐能力的主人,教育應相應的變化,否則難以擔當歷史重任。所以我國的教育要吸取其經驗教訓,要與時俱進發展現代教育。而高等職業院校更要培養富有開拓精神的高素質、外向型、復合型、實踐型、應用型技術人才,這才是高職教育教育目的之所在。
基礎教育的三部曲是教師講——學生練——考試會,這是一條貫穿中學學習生活的主線,充其量是“題山文海”,就能力的培養而言也是紙上談兵。而職業教育理念則首先,要實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這是一種“授人以魚”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原法國教育部長保羅·格朗特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里,由知識經濟而掀起的“學習的革命”所包含的理念就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這種“學會學習”的理念,在職業教育中體現為能夠創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在專制的課堂和壓抑的氛圍里,學生不可能有思維的生存空間,也不可能有發展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機會,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對學習的熱愛和熱情。職業院校的教師沒有升學功利,大多可以做到民主化教學,這也是高校教風的體現。其次,職業院校課堂中教學手段多樣化,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根據教學內容采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因此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不局限于課堂,有更多的實驗、實習基地可供實踐。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是來自于“填鴨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知識。再次,職業院校課堂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當所學的對他有切實的個人意義時,學習者才會去感受、去做、去行動,他的智性活動和情感活動交織在一起,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職業院校專業所設置的教學內容直接涉及到學生未來的從業,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甚至是角色互換的真實情境式的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
基礎教育在培養人才素質上也追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目標,但由于升學率的限制,沒有時間去設置實現全面發展目標的課堂與課外活動。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人才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人文素質、政治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職業院校會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手段、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校外社會實踐等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與感悟、鍛煉與表現的機會,這些能力與素質是單純在書本上、考試中無法獲得的。
美國教育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教育不是餅干模子,意思是教育學生不能像做餅干那樣從一個模子里倒出來,培養學生要承認個性差異。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潛在的優勢,當前我院在采用的分層次教學和特色教學等模式——正式課程與活動課程相結合,更利于培養技術性、復合型、實用型的勞動者。
[1][美]J.P.吉爾福特.創造性才能——它們的性質、用途與培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努力實現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根本性轉換——教育研究記者訪談錄[J].教育研究,2002(1).
[3]劉萬水.注重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對接[J].教師博覽,2002(1).
黑龍江職業學院)
張麗艷(197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職業學院第二校區,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