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怡
“互聯網+”時代的高職后勤管理信息化創建探索
曾志怡
“互聯網+”是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處在“互聯網+”的時代環境下,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后勤管理工作,需要積極創建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推擠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的良好形成。本文主要是從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分析入手,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說明和介紹,相應的提出了一些“互聯網+”時代下積極開展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創建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互聯網+”時代 高職院校 后勤管理 信息化創建 方式
高職院校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優秀操作性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重要責任,在培養人才方面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現階段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之中,逐漸表現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重要特色,對于人才培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高職教育之中還面臨著較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后勤服務能力和水平方面,是高職院校服務保障工作的不足之處,積極推進高職后勤管理工作順利改革,已經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重要改革工作之一。
信息化一詞,最早是由日本學者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被認為“一個從主要以物質生產來帶動經濟發展向以信息生產、傳播與交換的經濟形勢發展的過程”。當然,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信息化的內涵始終處在了動態變化的過程中,當前的信息化主要是指人們應用現代智能工具的水平不斷提升,并且能夠有效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并將其作為重要手段,積極推進社會經濟更加優質、高效的發展。而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則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在開展后勤管理各個方面工作的過程中,積極采用了現代的先進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后勤管理工作手段和服務水平、效率的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在進行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過程中,處在了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之中,涉及到了較多方面的內容,包括日常工作流程和組織管理方面的各項內容。
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后勤管理工作,使其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到了信息化的發展效果。
在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才能夠不斷推動后勤管理方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本身是一項十分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針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建設。當前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當中,主要是依靠著學校自身的自籌經費和少量的投資預算,對于專項資金投入方面還較為缺乏。但是針對于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需要不斷引進和購買大量的軟件和硬件產品,對于物質資源方面的需求較高,資金不足,會直接影響到該項工作的實際進展。
高職院校在開展后勤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制度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是制度不夠健全、規范,缺乏著統一性的標準,這樣就對具體工作環節的順利進行,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需要有完善的外部環境管理制度作為支撐,同時還需要有合適的內部過程管理制度,但是高職院校在工作環節、職責范圍以及系統使用權限方面劃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想要有效促進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需要有大量的專業化信息技術管理人才作為支撐,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并為有效開展相應的技術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高職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進行當中,真正負責該項工作的大多是年齡較大以及文化水平不夠高的人員,對于信息化建設方面工作的良好開展十分不利。
處在“互聯網+”的時代環境之下,能夠有效運用到各項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信息技術和手段種類豐富,同時效果也十分的明顯。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改革工作和實際的教育教學信息化改革工作之間,還存在著較多不相適應的問題,積極應用“互聯網+”方面的相關優勢,促進后勤管理信息化管理機制的創建,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效推進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同時還能夠針對傳統工作方式中的不合理問題進行有效改善[1]。
具體的后勤管理人員,會直接影響到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實施效果。高職院校積極開展相應的后勤管理工作,為了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其中的應用效果,更好適應現階段后勤讀物工作的質量,需要針對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服務人員的構成情況進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重組。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良好實施,需要有專業性強的后勤管理人員,同樣也需要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專業人才[2]。因而,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引進信息技術管理人才,盡可能的保證這些人才能夠兼備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能力和后勤服務管理水平。不斷強化后勤管理信息化隊伍的建設工作效果,將能夠有效增強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整體的工作水平,促進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同時,高職院校也能夠積極開展相應的人才培訓工作,針對于選聘的人才,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并且還需要定期開展員工培訓,不斷提升后勤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服務意識、信息技術掌握能力、創新意識以及服務能力等[3]。
“互聯網+”時代背景,對于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后勤管理和服務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高職院校可以將“數字化校園”作為重要依托,充分應用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針對高職院校后勤管理的相關模塊進行有效建設,推進信息管理運行機制的良好形成[4]。搭建起“互聯網+”模式下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平臺,將能夠為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后勤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服務,影響到了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這時候針對于信息化的軟件和硬件進行不斷建設,改進和完善相應的后勤管理模式,促進該模式能夠和后勤管理、服務對象形成無縫連接,是促進高職院校良好發展的重要方式[5]。
高職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方面較多,主要是包含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服務、房屋、綠化、水、電、暖以及生活用品和多媒體教室方面的各項維護工作,同時還需要積極維護學校各項服務體系的正常運轉[6]。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后勤管理方面的工作量較大,需要的管理人員較多,僅僅采用原有的管理方式,將會出現眾多服務不夠規范、管理不夠到位的情況。對此,積極完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機制的運行效果,將其中涉及到的各項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針對管理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良好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及時解決好后勤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各項情況,盡可能的為全校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7]。首先,不斷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促進后勤管理工作的整體保障能力得以不斷提升,保證各項管理工作都有著良好的規范作為指導。其次,后勤管理人員需要全面收集工作過程中的各項信息和數據,做好相應的綜合報表總結工作,為后續做出相應的精準決策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再者,還需要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各項細節問題,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況出發,不斷提出較多方面的改善意見,細化各項管理制度,為保障學生的良好發展環境,創設良好前提。
高職院校積極采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方式,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整體管理水平,給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自身的管理技術手段不夠先進、信息化建設資金不夠充足,都是影響到實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積極采用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改進這些問題。首先,高職院校需要積極申請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專項資金,為自身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相關政府機關和部門需要給予高職院校充分的支持,籌集社會資金,予以財政撥款,保障高職院校有充足的資金引進相關的信息化管理設備和先進的管理技術,促進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順利進行。其次,高職院校還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后勤管理網站的建設效果。
某高職院校積極建立起自身的后勤網站,選派專門的技術人才進行維護和管理,及時記錄下各項服務情況,向學校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提供充足全面的信息。同時該高職院校的全體師生,能夠從后勤網站上提出自身的意見和建議,這些信息,網站維護人員都能通過后臺運行的時候,進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為不斷改進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為推動后勤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現階段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進行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積極采用切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和解決。高職院校不斷引進專業性強的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加強后勤管理信息化隊伍的建設工作,積極開展信息化軟硬件的平臺建設工作,針對后勤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進,高職院校同時還需要積極完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機制運行效果,推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不斷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強化高職院校后勤管理網站的建設效果,這樣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1]賀進,匡慜,葉衛華.“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探索——以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例[J].讀書文摘,2016(19):10~12.
[2]張志英.移動互聯網時代,ISMP業務管理平臺“開放性”探索與研究[C].中國科協年會第10分會場: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研討會,2013.
[3]何天明,孫慶民.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互聯網時代的生產管理信息化[C].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相關技術研討會,2015.
[4]潘騰,王恒儉,李宏超.杭州市環境保護局“一站式”互聯網+污染源監管信息管理與公開平臺[C].2016全國環境信息技術與應用交流大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信息化分會年會論文集,2016.
[5]方賽峰.大數據時代醫院后勤管理信息化研究——以上海L醫院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6.
[6]賈德民.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8(6):36~38.
[7]喻曉琴.淺析互聯網+時代高校后勤膳食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平臺建設與發展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32):13~14.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曾志怡(1986-),女,漢族,福建三明人,研究生,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