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虹
【摘 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想要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居一席之地非常困難。因此,企業若想長久的發展,加強內部的控制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步。基于此,論文首先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定義,再對目前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的環節進行了簡單的探討,最后提出幾點解決措施,以期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能夠平穩的發展下去。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the enterprise is very difficult to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refore, it is the first step and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long-term and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briefly discusses the weak link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nterprises, so that it can develop smoothly.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Keywords】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0-0044-02
1 引言
內部控制是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方式,無論何種類型的企業,都需要進行合理的內部控制以保障企業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企業若具備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其會計信息便是真實可靠的,風險來臨便可以盡早識別、完美規避。內部控制還能夠把企業精神和員工的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發揮出企業精神的真正作用。內部控制還能夠監督企業物資的流向,避免從采購到銷售環節中出現浪費現象,從而提高企業資產的安全性[1]。
2 企業內部控制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若想長久的發展下去,必須進行內部控制。企業的績效如何,完全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反映出來,由此可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西方國家的企業最先進行內部控制,并且經過不斷的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控制體系,對于國際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在1949年,一位來自美國的會計師發表了一篇報告,首次給內部控制下了定義。簡單看來,內部控制主要有兩個方面,分別是內部會計控制、內部管理控制,其中又包括監督、控制環境、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五個基本的組成成分[2]。本質上看,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仍是在保護企業資產的完成以及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3 當前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
我國有一部分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依舊使用過時的經營理念,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就是財務管理,并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殊不知社會發展之快,這套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長此以往,企業將面臨巨大的風險。這部分企業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導致組織機構的設置也不甚合理,難以滿足市場的要求,且權責的劃分不夠明朗,有些企業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職位由一人擔任,而每個大部門的負責人由董事會里面的成員擔任,導致經營部門與董事會之間缺乏有效的制衡,企業的人事任命、重大決策說變就變,由少部分人掌握公司所有的事宜,極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3.2 董事會難以實現其功能
我國大部分企業,傳統的做法都是從持股數最多的人里面選取董事會的成員,顯然,公司的發展方向受大股東的利益所驅使,大股東在企業中的權利非常大,實際上,董事會已經被大股東的利益所占據,董事會已經失去了對于股東的約束能力。在這樣情況下,我國大部分企業都逐漸顯露出經營問題。即使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實行獨立董事制度,但是獨立董事依舊受到大股東的影響,更有甚者,淪為大股東謀取利益的工具。
3.3 監事會難以發揮監督作用
監事會的主要職能是對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起到監督的作用,能夠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但是實際上監事會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監事會的工作職能浮于表面,并沒有一定的操作性,并且監事會受到董事會的管理,并不能實現監督。此外,有些董事會的成員是“關系戶”,工作能力不高,水平低下,不具備應有的經驗和閱歷,難以執行監督的工作[3]。
3.4 缺乏風險意識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導致企業管理者與基層工人都不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對于風險不夠重視,在經營項目過程中,管理者往往抱有投機心理,沒有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一旦風險來臨,其打擊將是毀滅性的。此外,我國部分企業內部并不具備一套標準的風險評估體系,而且有些管理人員覺得風險管理并沒有作用,這是一項沒有回報的投資,這樣的行為使企業欠缺抵抗風險的能力。endprint
4 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優化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要完善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經營部門內部、經營部門與董事會之間都要建立能夠互相制約的機制。企業管理者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以及目前企業實際的發展狀況,設計一套可行的組織體系。根據管理幅度的不同劃分不同的管理層次,必須要做到精簡和高效。管理層的劃分過程中要充分的做到統籌兼顧,保證每個部門的分工明確,每個員工都有清晰的崗位職責[4]。與之對應的,還要設立制約部門,杜絕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利的情況。與此同時,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組織設置時要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公平合理,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各個部門之間團結協作,產生強大的企業凝聚力;其次,企業要構建帶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企業可以根據企業文化創立一種激勵措施,將員工的日常行為規范加入到績效中去,從而帶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責任感,真正把企業當成家,為了企業的發展竭盡全力;最后,制定具有操作性的人力政策,建立一種長效的激勵機制。為了激發員工日常工作的熱情,企業必須設計一套完整的用人機制,將過去的獎懲機制加以優化。重視日常的培訓工作,例如企業文化培訓以及崗前培訓,讓員工了解企業的控制制度,并且讓員工能夠自發的配合,從而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
4.2 基于董事會特征層面構建內部控制系統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擁有一個獨立的董事會體系對于企業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力度,需要將現有董事會的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將董事會真正的監督作用發揮出來,而不是謀求自身利益的工具。可選擇行業內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作為董事會的成員,賦予新董事會決策權利,并且實行責任制,只有董事會成員擁有權利和責任,才能杜絕過去謀私利的想法,真正為企業發展考慮。此外,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最好分設,杜絕一人獨攬大權的現象,并盡可能避免董事會成員交叉任職的情況。
4.3 構建風險評估機制
首先,將企業風險管理上升到企業文化中來。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眾多,且一大部分風險并不可預見,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從而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其次,適當運用風險工具。企業還應利用相關風險管理工具,其內容包括具體風險識別、具體風險報告、風險防御功能等。企業必須選取適宜自身長期發展的風險管理工具,提升相關的防范水平。最后,建立一套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只有建立一套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企業才能自如地應對各種風險。在企業架構層面建立高效的平衡制度,實施合理化的決策模式。同時,創建完善的相關激勵機制,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來說,內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我國有部分企業的管理狀況不盡如人意,但是都具有非常高的上升空間。企業管理者要認識到內部管理的重要性,將其作為企業建設的重要部分,加快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蘭芬.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7(3):4-5.
【2】張向惠.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會計師,
2017(5):56-57.
【3】邱發長.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9):278-278.
【4】陳程.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6(18):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