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琳
摘要:目的 對延續性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中的影響探析。方法 按隨機單盲法,將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參照組與延續組,前者采取常規護理手段,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再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情況加以觀察與比較。結果 延續組患者在飲食與液體攝入、身體活動、心理社會行為、治療行為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總分等方面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血液透析;延續性護理;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090-02
近些年來,終末期腎臟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而維持性血液透析作為治療此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臨床上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且獲得了較好的效果[1]。但是,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時,往往會因諸多因素而影響治療的效果,例如日常飲食、藥物以及疾病自身所引發的各種不良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疾病控制的效果,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為了解延續性護理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對我院所收治的42例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所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患皆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且透析時間在3個月以上,并無血透禁忌;同時,將急性腎功能衰竭者、惡性腫瘤者、心衰者以及肝功能異常者予以排除,將精神異常者予以排除。按隨機單盲法將所有對象平均分成兩組,即參照組與延續組。參照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62.9±2.9)歲;血液透析時間3~14個月,平均時間(5.2±1.1)個月。延續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1.6±2.6)歲;血液透析時間3~13個月,平均時間(5.0±1.0)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液透析時間等資料的比較上,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即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叮囑患者嚴格按醫囑服用藥物,叮囑其保持科學、合理的飲食[2]。在此前提下,對延續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措施,即科室組織一支延續護理小組,組內成員包含醫生、護士長、護士等,成員結合自身的經驗與此類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延續護理計劃,具體操作如下。
1.2.1患者評估 護理人員應以友好的態度主動和患者溝通,以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或護患關系;隨后通過溝通來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患者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害怕、恐懼、焦慮以及抑郁等),掌握患者自身的文化水平及其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了解其各方面的需求等。之后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干預對策。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家屬說明延續性護理的內容,以獲得家屬的同意,并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護理中,提升護理的效果。
1.2.2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之后,對其詳細介紹所患疾病及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說明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以加強其認識,進而消除因對疾病的“無知”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另外,還可通過其他方式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例如引導患者多聽音樂、多閱讀,經常與人交流,以此來轉移自身的注意力。護理人員還應告知家屬其自身的情緒會影響到患者,因此,家屬在面對患者時,應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并不斷的鼓勵患者,以便使其以更好的心態面對治療。
1.2.3知識指導 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耐心解釋所服藥物的品種、劑量、服藥時間、療效以及可能出現的毒副反應,以避免患者因用藥不合理而引發嚴重并發癥,如肝腎功能損傷。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測量血壓,叮囑其注意體重的變化,并對日常鹽分的攝入量予以嚴格控制;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告知患者食用一些優質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指導其進行適量的運動。
1.2.4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 長時間血液透析者,如果不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極易引起瘺狹窄、閉塞,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在血液透析后,應告知患者內瘺穿刺處24 h內不可沾水,造瘺側手臂不可受壓,避免持重物,不能佩戴任何的首飾(如手表、手鏈),不能測血壓、輸液、靜脈注射、抽血等;教會患者自我判斷動靜脈內瘺是否通暢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應注意造瘺處的清潔,一旦出現異常現象,例如疼痛、滲血、動靜脈內瘺震顫減弱或消失,必須第一時間來院就診。
1.3觀察指標
醫院自擬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調查與評估,問卷一共包含二十七項,四大方面,具體為飲食與液體攝入行為、身體活動、心理社會行為以及治療行為等[3]。得分愈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干預后,參照組患者飲食與液體攝入得分為(33.23±6.02)分,身體活動得分為(11.25±2.03)分,心理社會行為得分為(17.65±3.21)分,治療行為得分為(14.31±2.11)分,自我管理行為總分為(81.22±10.32)分。而延續組患者各項得分為(40.11±5.88)分、(13.21±1.09)分、(20.76±3.03)分、(16.65±2.05)分、(92.03±10.33)分。
延續組患者在飲食與液體攝入、身體活動、心理社會行為、治療行為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總分等方面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模式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臨床護理模式,其指的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進行干預,以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同時倡導患者及家屬皆積極參與到護理活動中,進而達到充分利用醫療資源的目的[4]。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不良心理,又或者是不良行為,例如飲食不合理、用藥不科學等,進而影響療效。而這種情況的發生,與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對此類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還可加強其對治療的認識,糾正其不良行為,從而實現其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5]。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延續性護理的延續組患者,其在飲食與液體攝入、身體活動等方面的得分上,均高于參照組患者,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聶琴琪.延續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01):25-26.
[2]覃琴,席明霞,唐朝.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03):369-371.
[3]貢亞芳.延續護理對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和療效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0):39-41,50.
[4]王惠珍,李娟,謝紅珍,等.延續性護理對腹膜透析病人出院后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8):1847-1848.
[5]相鋒.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16):31-34.
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