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偉
摘要:高職專業課課程考核評價,要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為改革的終極目標;堅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實施項目化教學;在能力本位觀念指導下,實施“一對一”考核,從中樹立科學考評觀念,培養創新精神與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職教育;建筑構造;考核評價;改革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實踐與理論的不斷發展,一些新教育理念逐漸形成,諸如素質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工學結合等等。與之對應的教學過程和培養目標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注重崗位能力培養;二是強調課程體系的針對性;三是突出實踐環節的教學,主動適應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要求,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因此,要全面、系統、公正地評價教學效果,就要從考核內容、形式、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設計出一套相對完整又切實可行,能充分發揮考核功能和實現教育教學根本目的的考核制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筑構造》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它主要研究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構造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知識。目前的考核評價方式基本上是高中考試制度的延續,由于其導向功能發生偏差,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對考試目標的認識存在誤區,注重過程的組織和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定,忽略了考試結果的信息反饋;考試制度不能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2)考試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期末的一次考試決定學生學習成績,考試方式固定,現行的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考試計分方式不科學,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百分制,教師閱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視對試卷和考試結果的分析、反饋及改進教學,使學生只重分數不重能力。(3)教師自由空間小,不利于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因材施考”。高職專業課課程教育的目的除傳授知識外,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實踐技能、自我判斷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優良素質。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原理,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我和我的課程團隊從2016年第一學期開始,首先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對建筑構造課的考核評價進行改革試點。通過這幾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收獲頗大,感受挺深,效果較好。
1 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促進就業,為改革的終極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建筑構造課程學習中,采用學生自我考核。學生自我考核分為兩個步驟進行,主觀部分由每位學生按比例自己的課程學習內容評分,促使其達到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目的。客觀部分由同班同學在課程學習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表現情況予以考評。這樣,主觀考評和客觀考評相結合,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學生學會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才能客觀公正的評價社會,也才能激發起其今后愛崗敬業的熱情。還有一個就是實踐實習考評。高等職業教育有著與其他高等教育不同的特性,突出的就是強調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校期間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次數,本課程的實踐重要環節是“認識實習”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到社會生活“第一線”,深入到建筑工地鍛煉和提高自己。課程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考核和學生的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發放和填寫“課程實踐實習情況考核評價表”等方式,請實踐單位和帶隊實習教師對學生的實踐和實際應用情況予以評定,并記入課程總成績之中。
2 堅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實施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一個項目是項計劃好的有固定的開始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的工作。原則上項目結束后應有一件較完整的作品。實施時要以任務引領的方式進行。建筑構造課程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掌握各種建筑的構造知識,熟悉各種構造的應用及特點,完整地了解結構、施工與建筑之間的關系,具備結構、施工方面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能運用建筑構造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繪圖技巧,識圖能力以及查找資料的技能。 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團體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課程團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設計三大項目、十三項任務。明確任務要求,授課中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以任務完成的情況計入平時考核。
3 采用“一對一”最終考試
最終考試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應用能力考查,采用綜合識圖的方式進行。一位主考教師考核全班每位學生,限時答題,當場評定。對于沒有達到規定要求的學生給予一次補試的機會。如果學生補試時依然沒有通過,則期末考試成績不合格。實施中,我們團隊采用的是選擇三套結構類型不同的圖紙,給予編號。根據授課內容和平時的任務訓練設計出10個問題,也給予編號。學生抽取一套圖紙和5個問題,并當場回答問題,考試時間為15分鐘。考試成績以正確率和完成時間為依據得分。考試中,主考教師負責判定學生答案的正確性。另有一名教師或其他班級的學生幫忙計時。每名學生都有一張考核表,教師記錄下抽的題號、完成時間和成績。
我們對高職專業課課程考核評價的改革,雖然取得一定成效,包括感悟與體會,但要走的路還很長。為此,學院提出“扎扎實實抓教改,一心一意謀發展”,只有改革創新才能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敗,課程考核評價改革是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重點,應充分發揮考核的作用,真正達到教、學、考三者和諧統一,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進而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
參考文獻:
[1]沈璐.高職課程改革實踐與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
[2]金頌文.對項目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2(10).
[3]候志春.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課程改革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5(23).
[4]張磊.基于專業課程的理工類大學考試改革探索——以電氣專業某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