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旖旎+符剛+賈未寰
【摘要】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本文分析并對比了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促進我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集體資產 問題 對策
一、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不清晰
農村集體資產的運轉、處置,村干部通常起著很大的作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普通成員很難在資產處置中擁有發言權,基層民主流于形式。某些地方由基層政府擔任集體資產經營的主要領導者,村集體資產的經營權和管理權發生了重合,村委會一家獨大,容易導致集體資產被挪用的結果。土地是農村集體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產權不明晰為集體資產的管理埋下安全隱患。
(二)管理主體不明確
法律中規定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主體主要有兩種,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二是村民委員會。但現在部分地區的農村“三資”管理,有歸口農發局的,也有歸口財政的,也有農發局和財政分開管的,農發局管資產資源、財政管資金,為地方管理者在職能分工方面帶來不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委會的管理職權出現交叉,日常管理中存在推諉現象,使得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變得更為混亂。
(三)管理制度不落實
當下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落實程度不夠。再加上當前許多基層管理機構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普遍意識不高,錯以為村委會就是一個獨立的管理組織,因此政府未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深入的管理,導致許多監督管理工作流與表面,未落到實質。
(四)資產評估機制不科學
農村集體資產在轉讓時大多缺乏科學的資產評估,特別是對于一些自然資源,很難對其進行準確的估值,易損害農民的利益。一些村下屬企業在改制時,是由村委會確認的企業凈資產,本應當由具備資產評估資格的權威機構對企業存量凈資產進行正規的資產評估,出具權威評估報告,但仍未出具可信的數據。
二、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未對各級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
集體資產產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在改革之前和過程中,對鎮級、村級、隊級各類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使產權不夠明確,影響以后的利潤分配等事宜。
(二)法律制度建設嚴重滯后
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立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不明確,職能分工不清楚,導致其產權不清,難以高效地開展商品經營活動,集體經濟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再加上缺乏相關的法律監督機制,許多基層組織在對集體資產的處置、評估的法律監督不足,因而隨意性較大。
(三)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對資產管理的認識不足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任務與目標模糊,管理人員沒有認識到集體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管好、用好、保值增值,因此現在很多集體資產的價值未實現自身的經濟價值。部分村干部的專業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依法辦事的觀念不強,再加上對相關管理制度了解不夠,因而直接影響到資產的正常管理與監督工作。
(四)村集體資產處置的有關程序不完備
部分農村對集體資產的處置沒有一套完整且嚴密的程序,通常由其村干部自行決定。即使有些村有相關的流程,很大程度上也是流于形式,并未落到實處。有些村集體在處置集體資產過程中,鄉鎮相關部門沒有參與和監管,甚至有的職能部門不知道村集體什么時候處置了集體資產,屬于事后監控不夠。
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重點資產管理
為更好地提高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加強規范資產管理,明晰資產產權關系,需要對農村“三資”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因此,將集體建設用地、收益租賃和經營各項收入以及貨幣資金等全部營業收入納入賬務核算,避免賬外結算等情況出現,確保賬務核算的真實、準確、完整。將集體房屋、建筑物、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等全部資產納入管理范圍,建立臺賬,明確其產權關系,詳細記錄各類資產的保管、使用、處置、收益等情況,實現賬實一致。
(二)建立并完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
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的責任部門、責任人,界清政府部門就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方而的權能和堅持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原則。對鎮級、村級、隊級各類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通過對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使集體資產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逐步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督、科學管理的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進一步在基層推廣集體資產管理辦法。很多基層對集體資產管理辦法的執行力度不夠,村級管理干部對此管理方法并不熟悉,需要通過宣傳并增加適當的懲處機制來規范管理。以此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保護產權,保證保值、增值。
(三)科學建構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程序
1.實行清查登記制度,明確資產產權。確權是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的前提。集體經濟組織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確認集體資產存量、結構、形態、分布等具體情況,充分考慮資產的形成過程,從有利于管理的實際出發界定產權。對于有問題、有爭議的資產,要及時上報情況,由縣級農村經濟管理機構協調有關單位依法界定。產權已經清晰的集體資產,要登記造冊,并報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機構備案。
2.進行資產評估,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成本可以實際計量的有形資產,根據其實際價值入賬,對于無法計量的資產應當依據技術測試手段進行估價。對于盤盈、盤虧的資產根據相關會計政策處理,如實反映資產狀況。進行賬務處理時,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以便及時掌握集體資產的動向,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閑置的現象發生。進行賬務處理時,嚴格檢查原始票據的真實性與可用性,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以便及時掌握集體資產的動向,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閑置的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梁昊.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J].財政研究.2016,3:68-76.
[2]梁金修,唐雪飛.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村經濟.2002,2:37-38.
[3]李振義.論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對策[J].農業經濟.2007,4:6-8.
[4]尹慶偉,王海凈.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問題眼睛[J].農業經濟.2014,6:73-74.
作者簡介:黃旖旎(1994-),女,四川成都人,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農村經濟;符剛(1977-),男,四川內江人,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農村經濟;賈未寰(1996-),女,四川達州人,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農村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