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坤+孫興洋+鄧光
摘 要: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專業文化是依附在專業建設中的靈魂。行業精神是行業文化的精華,它具有行業性、先進性和時代性等特點,其本質是職業道德,基礎是敬業精神。在專業文化中融入行業精神,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發展的必由出路。行業精神在專業文化中的融入、傳承與發揚,關鍵是在專業建設中營造文化氛圍,在教學組織形式、課程等方面實現對接,形成特色專業文化,建成以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為主要抓手的品牌院校,從而實現文化育人使命。
關鍵詞:專業文化;行業精神;融合
作者簡介:李乾坤(1982-),男,山東濱州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學生管理;孫興洋(1964-),男,江蘇鹽城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管理;鄧光(1966-),男,重慶市人,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技產業處處長、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行業背景高職院校特色發展研究”(編號:B-b/2015/03/007),主持人:孫興洋、鄧光。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24-0044-04
行業精神是指在該行業的發展歷程中,通過對行業文化、行業道德、行業價值的提煉、傳承、凝聚而形成的一種精神,它不同于企業精神,既高于企業精神又與企業精神一脈貫通,是對該行業所屬的企業精神的凝練和總結。職業院校以其特有的“類型”屬性和行業從屬特征,把行業精神植入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打造具有鮮明行業特色、優秀學校品牌的專業文化,已成為當前培養學生從人生自信到文化自覺,從專業認知走向職業崇尚,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特色發展的有效舉措。
一、文化育人的現狀
高職院校的學校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體現在教育、歷史、價值、道德、制度、習慣等方面,具體表現在學校的校風和學生的學風上。學校文化在學校的運轉過程中表現出的育人理念、文化傳承、精神凝聚等品質,是高職院校發展和卓越的靈魂,是學校品牌保證、強校繁榮的核心競爭力。我國的高職教育目前已經廣泛進入到內涵發展時期,但是大多還處于口頭號召階段,還沒有深入到各個領域、各個階段加以落實,導致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原有的吃苦、勵志、鉆研、創新、誠信的精神正在退化。
(一)高職院校對文化育人的認識沒有在根本上得到轉變
一大部分學校的管理者沒有深刻認識文化育人對學校的重要性,其育人內涵更是領悟不深,例如在核電行業中的團結務實、拼搏創新、廉潔奉獻、追求卓越精神,石油化工行業的人本、責任、誠信、精細、創新、共贏的精神沒有在對學生的培養和專業的建設中得到重視和有效融合。一所優質學校的氣質、內涵和文化底蘊,不僅僅是從高樓大廈上,更要從在優秀專業文化熏陶下具有行業精神的“技能大師”身上映射出來。
(二)“重技能,輕人文”的傾向依然嚴重
職業是高職教育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但在高職院校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一些學校及教師沉迷于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而不重視或忽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甚至出現在技能培養上過于本位化的思想,這就難免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文化積累上略顯單薄并缺乏可持續發展。”[1]在學校的育人方式上也體現出較重的功利化和實用化的現象,這使得行業精神的傳承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偏差,教師只關注課堂教學卻對育人無心過問,學生只關注學習成績和技能,忙于各種考證,忽略了人文知識的吸收,表現出來的是普遍缺少文化底蘊。這種“重技能輕人文”的思想必將導致高職院校的價值追求發生偏移。
二、專業文化及其理論的形成
(一)專業文化的內涵
較早提出“專業文化”的概念并對其進行較為系統闡述的是《談會計專業文化建設》一文,作者劉磊認為專業文化是基于企業文化的基本思想,運用軟手段、非權力因素對專業進行管理,在管理中具有導向作用、凝聚作用、約束作用、融合作用和激勵作用,其內容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三個部分[2]。進入本世紀以來,專業文化成為高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一大熱點。劉臣華等認為,專業文化是“以專業特點為特色,以專業學習為主體,集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為一體,在特定人群中所形成的校園文化。”[3]林麗萍認為,專業文化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緯度,是以專業科學體系為核心,以專業的思想、精神、方法、技術等交織輻射的相關文化為動態系統,具有多樣性、相關性、針對性和揚棄性的特征[4]。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張新科指出“專業文化是指專業師生所創造、積淀并共享的,影響作用于職業生活的氛圍、環境、傳統、價值觀、行為習慣和標準的總和,是師生為實現既定的專業培養目標而承繼創造的物化并可視的條件保障系統,它是本專業所有成員共同的理念與追求的體現,潛移默化的指導與規范專業中每一個人的行為。”提出“專業精神是進行專業建設的根基,它能幫助專業成員形成向心力、確立專業認知和專業追求,這些精神世界的內容也會影響專業建設的社會價值和生命力。”[5]
專業文化理論的形成表明,專業文化是各專業經過長期的積淀、傳承而依存在專業發展中的文化意識,其存在的方式有觀念或者技能為單向存在,也有可能是一種融合物質、文化、精神的混合狀態而存在。在專業傳承和發展中,本專業師生潛移默化、共同恪守的專業定位、價值取向、人際交往等,伴隨著專業的延展和文化建設的深入而不斷創新。專業文化在專業中長期凝聚而成的專業精神是專業文化形成的核心,這將成為指導和引領本專業的師生在教育和學習中遵守道德行為和踐行精神追求的能量源泉。
(二)專業文化的功能
在高職院校的育人體系中,重視和發展專業文化,并將其納入先導的文化理念,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專業價值、專業追求,形成高職院校特有的職業素質,提高職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專業文化是專業建設的靈魂,主要表現出以下功能:endprint
1.專業文化具有強化功能。文化本身具有超強的凝聚力,在專業中倡導與專業特點相契合的專業文化,能夠凝聚本專業全體成員的價值取向,并在專業發展中形成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專業文化可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者之間相互融合、內涵滲透,廣泛分布、活躍在學校文化的各個層面,強化于學校文化的專業基礎。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各專業逐步形成了明確的價值標準,并引領著各個專業的建設理念,逐步確立為各專業的行為準則,潛移默化的指導與規范專業中各成員的行為,使專業思想滲透、內化形成一種專業成員的行為自覺。專業文化特有的職業理念、職業精神對師生的行為、價值追求給予科學的規范、內化和引導,在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中具有優先的戰略意義和地位。
2.專業文化具有引領功能。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高職院校的文化發展正面臨著瓶頸。學校因此也制訂了一系列文化發展規劃并加以落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文化向何處深入發展,通過哪些路徑來加以繁榮?那么拓展專業文化建設,將行業精神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專業學習、專業教育、專業實踐等領域,從而形成既能服務行業發展和推動地方經濟又能汲取優秀的行業精神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特色專業文化,以充分發揮專業文化傳承、創新和發揚的引領作用,將成為一項重要舉措。專業文化的形成過程可以塑造學生的思想,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培養能力,發展個性,引領學生加速在職業角色、知識技能、道德規范、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會化、職業化進程,幫助學生克服由學校走向社會的心理障礙。
3.專業文化具有激勵功能。如何能保持好學校文化良好的發展態勢,關鍵是在學校文化有序發展的同時凝聚共識,重點培育出學校專業文化創新生長的新元素。而充分發掘各個專業的文化內涵,有力的提升文化育人的針對性,結合專業教學活動開展時效性、特色性強的文化教育活動,激勵專業文化建設的活躍點,成為了培育專業文化新元素的重要舉措。在日常的專業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專業文化品格的培養,從而激勵學生以先進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為核心,自覺地將求真、尚善、創美作為一種專業文化追求,成為體現在專業教學中的理想信念、審美直覺、科學思維、高尚情感等精神特質。
三、專業特色文化的融合
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文化建設要著眼于專業價值觀、師生行為規范等方面,借助專業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傳承等多渠道,通過內生、合作、共融和強化的路徑來實施。
(一)促進內生是營造專業文化氛圍的關鍵
專業文化在建設和發展中,本專業的師生就理所當然成為了其革新和拓展的主要力量。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定位為“應試教育”的失敗者,進校后往往不一定是為了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而是因為“高考失敗”,無奈而選擇了高職院校。這樣的心理暗示就注定了其在高職院校的學習過程中,從一開始將會出現自暴自棄、缺乏自信心的心態。絕大多數學生需要一個重拾信心的過程,才能逐步形成專業認同、專業興趣和職業崇尚。“利用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先進的實訓設施、緊貼工作過程的教學項目等優質教育資源,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性教育教學產品,開展個性化精細培養,使學生精通一門技藝,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高質量就業,讓學生有尊嚴地走向社會。”[6]如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做了以下實踐:第一,通過校長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早餐會”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倒逼學校提升服務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通過選派學生校長助理跟班校長辦公,深度挖掘學生關心的重點問題,體現政策制定的民主性;第二,建立系列榮譽體系。鋪設知識學霸、技能土豪、社團精英、文體明星四條“星光大道”,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第三,抓好重要節點。精心組織開學典禮、新學期第一課、二十歲集體生日慶典、感動揚工年度人物和畢業典禮等,以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和責任感。
通過學生自信心、責任感、幸福感的提高,讓專業文化的建設得到本專業師生的認同并內化于心,付諸于實際行動,這就成為了建設特色專業文化的關鍵要素。本專業的學生在潛心探索本專業知識和刻苦學習的同時,一是能不斷的汲取本專業文化所要求的規范和標準,并受其熏陶和引領教育,使得意志不斷增強,陶冶了情操;二是師生所表現出對工作和學習的真誠、忠心、責任、精細、卓越、創造等精神又不斷豐富著專業文化的內涵,強化了育人功能。
(二)注重合作是拓展專業文化領域的坦途
積極促進產業文化、地方文化、境外優秀文化進校園,努力打造集產教融合、傳承地方文化、國外經典文化為一體的專業文化,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態度、責任擔當、愛國情懷、國際視野、民族自豪,將各種文化的積淀、傳承和繁榮融入高職教育,形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態勢,最終實現文化自覺。不同的學校具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發展環境、不同的行業背景,如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依托石油化工和核電建設的行業背景,拓展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在專業文化中融入行業文化、行業精神。成立了“中核華興建工學院”“中冶崇建裝藝學院”“兵工曙光電信學院”;學校定期組織中核華興民用工程項目經理培訓,組織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培訓交流,充分發揮了企業文化、行業精神對學生的熏陶;將揚州地方非遺文化漆器、玉器、剪紙、木偶等技藝引進校園,建立非遺大師工作坊、揚州八怪文化傳承基地,培養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職院校已打破了固有的傳統封閉的辦學經營模式,適應職業院校發展的各種行業、企業、社會機構,多角度、多方位融入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多個領域,企業、生產線、實驗場、車間等場所成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實訓、實踐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區園校一體的辦學模式正逐步形成。
(三)促成共融是提升專業文化水準的前提
高職院校發展要緊密聯系地方區域經濟,更好的發揮服務社會的能力。專業設置與之相適應也要密切聯系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滿足地方產業和行業的人才需求。各種專業的相互交融、相互影響使得各種專業都體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姿態,但是文化現象不是靜止不變的,它自身具有的變化和革新的特性,這就使得其在傳承中不斷進行揚棄、創新和重建。與此同時各專業內部的文化因子,也會隨著師生們不斷地創新、傳承而共融、提升,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吸收和螺旋式提升的過程。另一方面,每一門專業知識都有其特色和吸引點,都有其藝術性和美的基因。師生們在學習傳承本專業的同時對其他專業也充滿向往和興趣,這種對知識神秘感的追求和探索是專業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更是確保專業文化相互融合、內容豐富的基本條件。如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從新生入校開始就將學生放在一個“人文、專業、職場”的環境中磨礪,將行業、企業、職業等精神與學校文化相融合,緊密聯系人才培養的過程,使學生在“傳授、領會、實踐”中得到“感知、熏陶、內化”。學校把具有行業背景的“石化精神”和“核電精神”與四條“星光大道”有機融合。將“安全、環保、質量、團隊”作為文化細胞植入專業教學和學風建設,培養職業型“知識學霸”,提高專業文化育人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將“愛崗敬業、按章操作、確保安全、著裝規范、不斷創新”與“技能土豪”的培養相融合,學生在國賽、省賽中多次獲得大獎。2012屆畢業生朱萍,在湖北省2014年第四屆技能狀元大賽中,榮獲數控車狀元,榮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將“節能減排、零污染、綠色化工、低碳經濟”和“團結務實、拼搏創新、追求卓越”與“社團精英”的培養相融合,形成了“EC化學社、江豚保護協會、微揚新媒體”等優秀社團。活動中注重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環保理念的培養,提高企業文化、行業精神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向職業人的過渡;將“團結協作、艱苦奮斗、誠實守信、自我超越”與“文體明星”的培養相融合,龍獅隊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舞龍比賽冠軍。endprint
各種企業文化和行業精神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在各個領域進入校園并和專業文化得以有機融合,學校師生能充分接受、沐浴各種文化對自己的熏陶和洗禮,在實踐中將技能和知識得以豐富的同時,對本專業的文化建設提升了層次,拓展了空間。
(四)強化特色是推動專業文化發展的根本
作為高職院校有效對接地方經濟和服務社會,要充分發揮好各專業的有效載體作用。專業文化的建設必須以各專業相互融合的特色發展為基礎,在創建具有區域優勢、地方特色、行業背景、學校品牌個性化的特色專業過程中,要必須謀劃和實施特色專業文化的協同發展戰略。如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依托具有行業背景的石油化工和核電建設相關專業的特色發展,依托豐富的行業資源,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得以有效推進。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被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專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群)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被確定為省高校品牌建設專業;長期以來該校與中國核建集團所屬企業先后開展合作,以培養鐵路、核電行業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為契機,努力建構順應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培養技能創新和科學規范的專業技術人才,有效的推進高職院校專業文化的特色發展和學校特色品牌的形成,為服務中國制造“走出去”國家戰略而努力探索。
在專業文化中將行業精神融入、傳承和發揚,即是實現以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打造品牌學校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當代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有助于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提高大學生的行業自覺和行業自信。
參考文獻:
[1]姜良琴.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現狀與愿景[J].教育與職業,2015(9):29-31.
[2]劉磊.談會計專業文化建設[J].中國城市金融,1993(9):58.
[3]劉臣華等.農業職業院校創建“專業文化”的研究中國農業教育[J].中國農業教育,2002(1):22-23.
[4]林麗萍.專業文化:高等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維度[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9(4):86-88.
[5]張新科,鄧虹.論高職教育專業文化[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77-81.
[6]孫興洋.高職教育要眼中有人[N].人民日報,2016-12-29(18).
責任編輯 蔡久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