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 要: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發展趨勢對我國商業銀行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以及影響程度,借此來研究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并對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網絡的發展和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互聯網深入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包含了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更是以自己獨有的優勢迅猛發展。以互聯網理財、第三方支付、金融中介和網絡信貸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強的便利性、流動性,創新性,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快速占據了市場,其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個性化的定制化服務讓互聯網金融市場地位愈加穩固。以比較有代表性的螞蟻金服為例,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經與超過200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5.2億。我國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不言而喻,無論是在信貸、儲蓄業務還是在支付、中間業務等方面,商業銀行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互聯網金融不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漸漸顛覆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態勢
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主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依托移動互聯網平臺,實現支付、融資、投資理財、信息中介等金融服務業務。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較,互聯網金融的透明度更高、參與度更強、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2.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作為中介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提供的資劃轉服務。第三方支付平臺本質職能是資金托管代付,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實現安全流轉,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過程方便快捷。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已經不滿足于僅做互聯網支付工具,而是漸漸發展成為線上線下全覆蓋,應用場景更廣泛的綜合支付工具。
(2)互聯網融資
互聯網融資主要包括P2P網貸、眾籌融資和互聯網小貸三大方面:
①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
P2P網貸是一種借助網絡第三方平臺的民間借貸方式,借貸雙方可以在通過平臺審核后直接在平臺發布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時間等信息,如果借貸雙方的信息匹配,就可以簽署信貸合同,貸款人可以獨自或者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在互聯網借貸平臺上,信息透明度高,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②眾籌融資
眾籌即大眾籌資(群眾籌資),是指通過團購預購的手段在互聯網上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平臺的出現使籌走向規范化,需要資金的個人、團隊或者企業,將想要籌集資金的項目策劃上傳眾籌平臺,經過平臺相關審核的項目,可以在平臺的網站上通過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獲得資金支持。
③互聯網小貸
互聯網小貸是指從事電子商務的互聯網企業借助其網絡平臺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經過審查評估信用狀況良好的用戶可以從其平臺上貸到無抵押物擔保的短期小額貸款,借款人的信用程度會根據其在平臺上的借款還款情況進行調整。
3.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一種第三方服務平臺,該平臺上可以銷售金融產品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它將傳統的金融產品與傳播性強、覆蓋面廣的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金融產品銷售模式。第三方服務平臺為投資者提供各家金融機構產品的信息,幫助投資者通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由于平臺不直接銷售金融產品,所以政策風險小。參與到金融產品的銷售中的互聯網理財具有參與門檻低、資金流動性高且收益率高的特點。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原來的商業銀行在支付、存貸、理財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結束了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商業銀行的存貸業務、投資理財業務和支付結算等中間業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1)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沖擊
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包括支付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和代理業務等8種業務,其中支付結算業務是中間業務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三方支付自出現以來以其成本低、效率高和操作便捷的優勢快速占據了無現金支付的市場。第三方支付平臺2016年就已經近400家,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僅數量迅速增長,其交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通過圖1可以看出,中國第三方支付正在以接近指數增長的方式迅速發展,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達5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85.6%,而銀行卡轉賬同比增長率僅為15.3%,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近年加入了生活繳費、出行計劃等場景金融服務,用戶體驗更是極大提升,第三方支付轉賬開始成為個人轉賬首選。盡管相比來說銀行支付方式更加安全有保障,但第三方支付這些優勢還是使得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方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2)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沖擊
P2P網絡貸款和互聯網小額貸款有著貸款過程簡單、放款速度快、可選擇性多等特點,相比手續繁瑣的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僅有小額貸款需要的人更愿意選擇在網絡平臺上貸款。但商業銀行貸款的規范性以及安全性是互聯網貸款遠不能比的,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底,P2P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1978家,僅2016年8月,P2P網貸停業平臺就有57家。
圖3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來,P2P網絡貸款規模增長迅速,但規模還是遠不及同年中資大型銀行銀行境內貸款總額,而且商業銀行貸款規模也保持著穩健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目標是大型企業和大型的項目,而這類貸款需求方相比便利性更加注重資金的安全性以及貸款的合規性,而且這類大數額貸款也是網貸所滿足不了的。因此,盡管P2P網絡貸款和互聯網小額信貸發展迅速,但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不會產生致命的沖擊。endprint
(3)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沖擊
互聯網理財與傳統商業銀行理財相比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手續簡單、操作便捷,不需固定地點固定時間購買;二是購買的最低限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少則千元多則上萬,但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沒有最低限額;第三是資金流動性強,銀行理財產品多數有時期限制,但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以隨時取出,快速提現;四是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高,2017年9月20日,央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3.5%,而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達到了4.0%,相比來說,余額寶在短期來看是比存銀行活期更好的理財方式。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招商銀行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余額為1.3萬億元,中國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總余額1.63萬億元,而截至2017年6月,余額寶存款余額就達到了1.43萬億元,已經超過了吸儲能力很強的招商銀行。
由圖4可以看出,雖然支付寶余額已經威脅到商業銀行活期存款規模,但是銀行的活期存款僅占銀行存款的一小部分,近年來商業銀行存款規模依然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2.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1)互聯網銀行端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事物在對傳統銀行業產生沖擊的同時也給傳統銀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商業銀行在新形勢下都紛紛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相結合,不斷地加強自己原有的優勢。以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端,讓商業銀行客戶網上支付更快捷,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常用銀行業務,近年來更是加入了場景金融服務,如話費充值、水電繳費等,銀行的互聯網升級服務得到了眾多人群青睞。
根據中國銀行2017年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該行電子渠道對網點業務的替代率達94.3%,電子渠道交易金額89.6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金額4.81萬億元,同比增長50.7%。近年來,建設銀行也在大力發展互聯網銀行端,截至2015年末,該行手機銀行用戶1.8億戶,2015年其手機銀行交易額達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8%。截至2015年年底,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手機銀行客戶分別為0.083億戶和0.035億戶,用戶總數雖然不及中行建行,但是發展趨勢很好,其中興業銀行2015年手機銀行交易額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6%。
在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在持續快速發展,電子渠道客戶活躍度和忠誠度持續提升,互聯網金融對客戶服務和業務發展的支持能力顯著增強。
(2)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是對多種海量的數據進行收集、處理、整合、分析以及管理,借助大數據方法,商業銀行可以對客戶、市場以及銀行運營情況進行準確的分析定位,從而有效的指導制度制定、產品開發、營銷策略調整等決策。
近年來,建設銀行帶頭啟用大數據戰略,其優點在其智能客服“小微”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自2013年智能客服推出起,累計服務33億人次,平均每日服務230萬人次。通過大數據升級的銀行服務降低了銀行的營銷和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極大的優化了用戶體驗,為商業銀行帶來客觀的盈利。
四、商業銀行發展建議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如支付寶、余額寶、人人貸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出現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商業銀行的業務,但是,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并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互補關系,互聯網不過是個工具,商業銀行才是金融的主體,把互聯網工具運用到傳統商業銀行經營中去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大趨勢。
1.借助互聯網工具優化傳統業務
商業銀行與新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相比有著自己的固有優勢,一是銀行的實力雄厚,資金鏈有保障。盡管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迅速,但總資產以及交易規模都相對較小;二是基礎設施完備,線下網點分布面廣。互聯網金融平臺線下服務網點較少,而且多數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短時間內無法覆蓋大部分地區,而商業銀行線下網點基本已經覆蓋城鄉,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能很快建立起來;三是客戶基礎好,業務全面。商業銀行擁有完整的金融服務構架,不僅包括存貸款、支付、理財,還包括結算、清算、承兌等業務。商業銀行這些優勢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超越的,因此,商業銀行只要在其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加入互聯網工具的運用就可以讓傳統業務有更廣的適用面,如銀行的互聯網服務端就是很成功的業務升級。
2.以客戶為中心提升銀行服務
現在新一代的銀行客戶比原來的客戶更注重用戶體驗,好的用戶體驗可能比業務本身更能增加用戶忠誠度,銀行可以以原來的線下網點為基礎發展線上服務,包括官方網站、在線客服、微信平臺以及微博平臺等,在方便用戶了解銀行動態的同時,也更方便了解用戶需求,向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的方向轉變,如現在很多銀行引入的大數據分析方法就極大提高了服務效率,業務也更貼近用戶痛點。
3.著眼于新的經濟領域領先互聯網金融平臺
商業銀行僅僅跟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后面改進自己是遠遠不夠的,應著眼于新的經濟領域,加速金融創新,比如在物聯網金融和產業互聯網方面,目前還沒有特別成熟的平臺來承做,商業銀行可以倚靠自己的優勢,搶占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趙清輝.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探究[J].河北學刊,2015(1).
[2]王雅.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17(2).
[3]付霞.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型[J].觀察思考,2015(2).
[4]李朔.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與發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