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希玲+于善波
摘 要:近幾年來,企業經濟的發展已經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環保成為企業發展經營管理的重要的內容。通過企業的環境會計工作對企業的環境風險進行精準評估和控制將會在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增加企業的經濟競爭力。基于此,本文將從環境會計信息與企業的環境風險之間關系分析入手,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視角下的企業環境風險進行評估、研究企業的環境風險控制體系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與控制措施。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企業環境風險;風險控制
一、環境會計信息與企業環境風險的關系
1.環境會計信息的含義和作用
企業的環境會計就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經營的現狀,將企業的環境污染的經濟損失、環境治理的成本、生態開發費用等內容運用會計的手段進行合理計算,從而評估企業的環境行為對企業的經濟造成的影響。
環境會計信息最核心的作用就是用數據信息的方式將企業的環境成本展現出來,通過數據的直觀性使企業認清環境效益的成本。具體來說,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將會披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源利用和環境治理的現狀,通過相關的的數據披露可以一方面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一方面滿足國家環境保護的政策要求。
2.企業環境風險評價的主要內容
企業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目標和生產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即收益與成本之間的不確定關系。而企業的環境風險主要就是企業的發展與政府的宏觀環境目標相背離,不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在破壞環境的同時也破壞了企業的長遠的經濟效益,對企業的發展形成風險影響。企業的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就是對企業的這種環境不確定的風險因子進行有效的評估。
3.環境會計信息與企業環境風險評估的關系
企業環境會計信息能夠為環境的風險評估提供必要的內容基礎,而企業的環境風險評估工作是環境會計信息的必然歸宿。環境會計信息能夠以科學的會計學的內容為環境風險評估提供必要的參考數據,是評估工作的基礎。會計信息反映企業價值量和技術的關系從而形成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工作的結果。
二、環境會計信息視角下的企業環境風險評價
1.識別環境風險信息源
企業的環境風險評價就是在環境會計信息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因素對環境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評價和評估,與標準的信息體系進行對比,從而決定企業環境風險控制的路徑。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進行環境風險評價首先應該識別環境風險信息源。
環境風險的信息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環境會計信息,一方面是環境管理信息內容。環境的會計信息主要由會計部門提供,而環境管理信息內容由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供。無論是環境的會計信息還是環境的管理信息都極易受到影響導致風險信息被更改從而得出錯誤的風險評估結果。
2.判斷環境風險控制要素
環境風險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信息、方法和對象三個方面,對環境風險控制要素進行判斷就是對控制的對象、環境風險信息和風險控制的方法進行判斷,保證風險評價結果的正確性。環境風險控制的成果主要依據的就是環境的風險評估工作,具體來說,當風險評估信息可靠,企業的會計信息就會客觀真實;當政府的環境政策全面、制度健全時,企業的環境風險就會減少;當企業的環境事故減少時,企業的經濟收益就會上升。
3.環境風險控制的主體的評價
環境風險控制的主體主要是企業、政府和專業的風險評價人員,這些主體評價的對象包含眾多復雜的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環境風險評價的目標和評價重點規劃。在這些評價主體中,企業主要是利用會計信息對環境風險進行評價;政府通過政策的公共管理指標對目標和重點進行評價;而風險評價人員則主要是為企業提供環境風險的程度和合理控制的一般性意見,一般具有公平性。這里的公平性主要就是判斷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是否公平公正地對待環境利益的各個方面。環境風險控制主體的評價將會影響評價的指標和內容,從而影響環境風險控制的結果。
環境風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投資、營銷等方面的內容,因此進行環境奉獻評價也要從這些內容入手,評價企業的行為是否符合環境的要求,成本投入是否符合企業的利益等。
三、環境風險控制體系分析
1.環境風險控制政策
環境風險的控制政策主體主要包括政府和企業。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重視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工作制度進行有效設計和安排,在企業的目標上定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根據既有的社會條件下的環境風險水平,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優化和研究,從而避免因環境會計信息失誤造成企業的環境風險評估和控制工作失效。
相比較于企業來說,政府在環境風險控制政策體系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政府層面,應該制定明確的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和控制的政策體系,要求企業建立完整的環境信息管理系統,并根據政府公共管理的內容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環境會計信息的標準。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建立明確的環境風險控制的政策,使控制體系科學規范。
2.環境風險控制的方法
在建立環境風險控制的政策體系之后,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掌握風險控制的有效方法,使環境風險控制的結果優化。
對于政府來說,經濟是進行環境風險控制的最好方法。經濟在環境管理工作中占據主要的地位,因此政府可以在其與企業之間形成具有中立性的環境權益代理公司提高環境治理的公共管理效能。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手段協調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對于企業來說,環境風險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環境會計信息進行風險控制。企業可以設計一套自有的環境管理的發展方案,根據環境會計的信息內容對自身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進行評估,并對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問題進行預警。此外,企業還應該采用會計手段就環境風險控制和預警工作進行成本核算,將環境風險控制的成本分流,建立成本調控中心,對企業自身的環境風險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管理。這個方法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endprint
四、優化環境會計信息視角下的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決定企業環境風險評價的結果,進而影響風險控制的成果。而優化風險評價和控制的結果,就可以從優化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入手,完善相關的企業環境風險控制工作。
1.完善相關法律政策
從政府的層面來說,促進企業優化環境會計信息,首先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工作的政策應該貼近企業的發展的實際情況,應該在法律上規定企業的環境會計的計量和核算的方法,要求企業的環境會計共組必須公開透明,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企業進行治理。同時政府還應該在政策和工作上與環保部門、證券監督部門進行合作,協商制定更加完善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標準,統一規范企業環境會計工作的內容和格式標準,使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工作規范、信息可靠。
2.注重外部監督
鑒于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屬性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是矛盾的關系,因此,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監督優化也是一個十分必要的手段。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應該監督去也的環境會計信息是否如實反映了企業環境管理的成本、效益,也要監督企業的環境風險控制和評估工作是否真正實施,及時制止企業的違規和違法行為。相關的財務審計部門應該承擔對環境會計信息的財務監督責任,而環保部門則應該承企業環境風險控制的工作實施的監督責任,真正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
3.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
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企業的環境風險,這需要通過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來實現。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的前提就是保證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其次,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在意識到可能出現的風險源和風險內容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的方案計劃,對計劃的可信性進行評估和調整,有效防止企業過分投入環境保護資本或者是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從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
參考文獻:
[1]王繼柏.基于環境會計信息視角下的企業環境風險評估[J].才智,2015,04(16):344.
[2]王津培,王硯書.基于內部控制環境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2(05):148-149.
[3]高娟,李玉萍,龔福和.企業環境會計控制風險評估方法研究--基于共振理論的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3,03(06):137-142.
[4]孫長峰.基于內部控制環境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探討[J].市場論壇,2014,10(09):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