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威
摘要:助學單的設計可以以備課組為單位,語文教師分單元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然后通過集體備課進行教師之間的交流、修改。通過實踐的效果,助學單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我們設計的初衷,課堂容量上去了,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了。
關鍵詞:助學單;語文;高效課堂
一、使用助學單預學的意義
在教育大背景的指導下,以實現高效課堂的四個特征——習慣好、方法實、體驗深、效能高為目標,我們開發、設計并使用助學單去輔助教學、推動教學。就學校管理而言,設計并使用助學單預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容量,將課堂內外知識、課程內容相融合,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而言,使用助學單預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使用助學單學習的方法指導
助學單分為:預學、共學、延學。
預學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讀課文、生字詞朗讀、書寫、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資料查閱等。
1、字詞學習。這些內容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能力獨立完成的。那么作為老師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來結合助學單預學。首先是教給學生掌握方法。比如:生字詞的認讀或者書寫“和氏璧”的“璧”,學生經常會寫成墻壁的壁,老師在引導預學是讓孩子抓住這個字的特點去記憶和與同學交流分享。如:和氏璧是寶玉,所以下面是玉,也可以讓學生找同音字辨析。還有我們學生書寫的“目不暇接”學生因為認為是用眼睛看,所以“暇”字容易寫成“睱”那么在開始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孩子發現這些易錯字,然后讓他自己去查字典,去理解為什么這個詞用的是“日”字旁。當我們查字典時發現,暇是空閑的意思,是指日子比較休閑。所以它是日字旁。這樣的引導不是單單交給了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訓了學習和思維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漢字有很多,即使上了初中、高中,我們也學不完,今后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繼續認識漢字,所以我們要的是培養他識字的能力、學習的能力。
對于預學部分課堂操作如下: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引領全班同學學習。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難點和易錯點的補充。這樣對于預習充分的孩子來說不僅對于這個字印象深刻,更主要的是他有能力去給其他同學解讀、教其他同學,這樣他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只要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就會有自己的思考,只要自己思考了就是有價值的。在學生發言后,同小組或其他小組補充或點評,教師相機引導方法,這樣孩子們在探究中學習,會收獲更大。
3、查閱資料。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到,而且能轉化成自己的話語去表達。這是一個鍛煉孩子提取有效信息的過程,對于將來的學習、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還有一少部分的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能力,需要教師幫助、引導學生提高這種能力。教師可以教給孩子提取關鍵信息或與當下生活聯系緊密的信息。比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我們讓查找關于“抗美援朝”的資料,打開百度有很多。當小組四人交流了信息后,教師可以安排點評或推薦環節。讓學生說說他推薦的理由。教師及時引導,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個預學部分在課堂教學中占大約5分鐘的時間。助學單引領下的有效預習讓生生互動、探究學習、學生主體成為可能。
共學部分:是教學的重難點,包括走進文本和走出文本。走進文本抓住重點詞句去品析人物或者文章的情感,走出文本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共學部分的教學重難點會轉化為助學單上的一到兩個核心問題,通過預學時學生獨特思考及相關批注,通過課堂教學時的生生交流和教師引導來突破。如:《橋》的共學部分要求:讀文并用“——”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學生需要做的是在書上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然后進行批注,當然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批注是不同的,而且不一定全面,但是在助學單的引領下,學生會獨立思考。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共學部分的內容,先讓小組內合作交流自己的預學時的思考、批注,然后小組合作匯報,在這基礎之上進行全班互動、引導,這樣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思維碰撞,會引發學生新的思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所以教師要引導孩子做到的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獨立的思考,然后學會傾聽,這是很重要的。當然對于學習稍有困難得學生來說,可能開始避免不了查閱課外書籍和教輔資料,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同時教師要鼓勵孩子去用遞減的方式看課外參考書,寫屬于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的批注沒有對和錯,只有思考和不思考。這樣教師的講堂就變成了學生的學堂,在課堂上只有學生的說,這樣有效的預習實現了課堂容量增加,節約課時。教師就能用節省出的課時進行整書共讀、綜合實踐活動,而且學生的能力、知識面思維都有很大的提升。
延學部分:這是在教學后的一種延續性學習,如背誦積累、整書閱讀、當堂練筆等。如果預學、共學扎實了,那么延學也就水到渠成。
三、使用助學單學習的收獲
通過助學單的使用,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學習的能力以及課堂的表現越來越突出。為了課堂上有更精彩的表現,孩子們在匯報《將相和》中的人物形象時,能夠補充從原著《史記》中找到的事例和句子。在學習《草船借箭》的時候,孩子們帶來原著《三國演義》來展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課堂教學中諸葛亮人物形象的交流不僅僅限于他聰明、知天文,而是他會親自做試驗、去提前做工作;更激發了全班同學共讀《三國演義》的熱情。
從這兩個教學實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基于助學單下的有效預學對于提高孩子的思維、學習能力,提升孩子的學習方法,甚至培養學生的表達習慣、學習習慣都是一個契機。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自己的一個內化、思考、提高的過程。使用助學單的課堂學習會使孩子們課堂的收獲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