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立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支持下的基層黨建信息工作模式不僅成為信息網絡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層黨建信息管理科學化的內在需要、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需要。在“互聯網+”時代,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兩微一端”,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黨建信息的傳遞效率、互動性和傳播力,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互聯網+;基層黨建;信息工作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以4G技術、兩微一端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風生水起,在信息傳播方式、互動方式上有了明顯的變革。在這樣的條件下,探索“互聯網+基層黨建信息”的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和傳播特性,對基層黨建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基層黨建信息”的重要意義
1、信息網絡時代的必然要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95.1%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31.5%的網民使用平板電腦上網。在所有網民中,學生占的比例最大,達到25.0%[1]。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互聯網+”作為國家政策層面的要求來推進。“互聯網+”時代,高校的基層黨建工作不僅要適應潮流的發展,而且要在形式上、內容上更進一步,滿足工作開展的需要、滿足師生員工的需要、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2、提升基層黨建信息管理科學化的內在需要。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中,目前真正實現信息化的只有黨員信息的錄入、存儲、統計和上報環節。在黨員發展、黨員培養、黨課培訓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往往需要負責黨委書記、副書記、黨校干事和基層支部書記反復通過會議傳達、電話通知、短信通知、紙質報表下發與上報等形式進行傳遞。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新技術能夠方便地應用到我們的工作中,通過以微博、微信、客戶端、移動互聯網站、即時通訊工具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可以提高信息傳遞、分發、收集、存儲環節的效率,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科學、規范。
3、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需要。網絡的社交功能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自主對外發布信息,每個人都是沒有執照的電視臺
[2]。特別是以微博、微信、數字電臺、視頻網站為代表的網絡“自媒體”平臺的興起,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間對熱點問題、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發表評論。近年來互聯網事件頻發、“網紅”層出不窮,網絡意見領袖也有眾多擁躉。網絡的社交功能帶來了網絡輿論的不可預知性,對決策部門的處置能力要求越來越高[3]。當前出現一些黨員漠視黨內紀律,公開在網上發布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的情況。例如任志強因為發表不當言論受到黨內紀律處分[4],但是他僅僅是一個代表,還有很多像任志強這樣的“意見領袖”。大學生思維活躍,尤其容易受到這些網絡“意見領袖”的負面影響。因此,建設并占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也是黨建工作深化、細化的需求。
二、“互聯網+基層黨建信息”的優勢
基層黨建信息包括了基層黨委開展工作中所產生的信息,包括一些黨內各種文件資料,以及基層黨委開展黨員培養、發展和教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和生成的材料等。在“互聯網+”時代,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兩微一端”,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黨建信息的傳遞效率、互動性和傳播力,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1、傳遞效率優勢。傳統的黨建信息公開往往以比較簡練的形式通過公告板公示,或者在一定范圍內提供文件傳閱,受到時間、空間和介質的比較大,往往是時過境遷就無從查閱。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建信息可以通過兩微一端、移動互聯網站等途徑傳播,可以方便地實現主動推送信息、內容和形式比較活潑、適合在手機上查看、互動性強的優點。
2、互動性優勢。傳統的黨建工作信息交流往往是在工作時間內,通過面對面的談話、集體開會的形式開展。這些交流形式往往存在組織困難、占用時間多、信息丟失嚴重等情況。如今,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對一些常規的事務性工作,我們可以通過群發消息、點對點交流實現高效的同步或異步交流溝通,而不用受到過多的時間、空間的限制。
3、傳播力優勢。傳統黨建信息的發布、收集都是采用紙質文件形式,如果沒有提前規劃,會存在速度慢、周期長、成本高的問題。例如文件的分發,一般要經過定稿、印刷、會議或電話通知、領取、發放、傳閱的過程,才能到達受眾的手中。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兩微一端、QQ群信息推送的形式,文件定稿之后就可以即時發送到每一個人的手機上,還可以通過要求回復或閱讀回執的功能明確了解受眾閱讀情況,而且傳播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互聯網+基層黨建信息”工作還處在探索之中,一些新的工作模式還根據實際需求來進行優化和改進。例如,結合“兩學一做”常態化的要求,我們可以探索建立黨員、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積分系統,對他們的日常表現進行量化和記錄,從而使黨員學習教育規范化,使黨員評議和入黨考察更加科學、公平。針對基層黨建工作影響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創新黨建工作形式和內容,結合微信、微博在開展基層黨組織活動,同時達到鞏固網絡思想教育陣地、滲透黨建知識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
[2] 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07.
[3] “社會媒體”時代創新黨建工作的思考[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9):71-79.
[4] 北京市西城區委通報4起黨員干部違紀案件處理情況[EB/OL]. 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1/2016/0502/c1001-28318746.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