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詩
人偶劇《白雪公主》和《杖頭木偶》的飾演心得
■孔麗詩
我是看著《白雪公主》的動畫片長大的,現在讓我來演“白雪公主”了,內心非常激動,我一定不負眾望!戲諺云:“演員演戲,必先開竅”。何為竅?我們前輩說“竅乃角色也”。也就是說,演員演戲,先要摸清角色的內心世界,要得其心聲,找到了這個決竅,才能理解角色。以前的老藝人,觀賞一個演員成功的表演后,往往會稱贊說:“他(她)開竅了”!我個人理解:尋竅與開竅,實際上是一個體驗和表現的關系,而這個深刻的體驗是為了鮮明的表現,而鮮明的表現又正是體驗的升華。為了摸清“白雪公主”的內心世界而得其心聲,我反復通讀原著,充分了解劇情,深入理解人物,把準人物性格基調的命脈。“白雪公主”不光長得漂亮,她心地善良,為人單純,喜歡小動物,向往美好生活。但從小就被后母逼做苦力,受盡委屈而從不敢反抗,在經過了坎坷和曲折的經歷以后,最終得到了幸福。確定了人物性格基調之后,再在腦海中對“白雪”的人物形象進行認真的描繪。我為“白雪公主”擬定了天真、純潔、美麗、寬容、善良的人物個性基調,但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也相對側重體現了她思想幼稚,容易上當受騙個性的另一面。以“美”“細”“準”為表演主線,即:美麗的“白雪公主”舉止動作要美,情感抒發要細膩傳神,其形體動作更準確到位。如在“森林”一場戲中,由于后母王后妒忌“白雪公主”的美貌,派人一路追殺,后被好心的獵人放了,躲進深林去逃命。此時,夜幕降臨,大雪紛飛,又冷又餓,恐懼萬分,成了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可憐的小女孩!此刻,她突然想起了己逝的母親,仰望天空訴說自己的思念之情:“天黑了,我想媽媽,他們走了,我想回家,長夜漫漫我浪跡天涯,我多想有人牽掛!”本段唱詞,在形體上是這樣處理的,由于之前受到追殺等一系例的驚嚇,此刻,1、我茫然地辯認前行的方向,2、猶豫而膽怯地移動著向前的腳步,3、屏住呼吸為自己壯膽,4、雙手作被為自己御寒。這一套動作要做得有層次,講準確,重細膩。舞臺天幕區大雪紛飛,下雪機也在款款地下著雪,昏暗的燈光效果和狂風呼嘯的音響效果也都配合得非常到位,把一個孤獨無助、楚楚可憐的少女形象充分體現在觀眾面前。過了好一會兒,雪停了,風也停了,凍成一團的“白雪公主”也已經成了雪人了,舞臺上呈現出一個美麗的靜止畫面。此刻的臺下鴉雀無聲!很多次,我們都能聽到臺下突然爆發的、非常稚嫩的聲音在痛哭流涕,而我,也為自己(白雪)的不幸遭遇而潸然淚下,經常沉浸在戲中,很長時間都走不出來!
又如毒蘋果一場戲,為體現“白雪公主”天真幼稚,真假不分的另一面個性,面對“老妖婆”的花言巧語,我設計了另一組關鍵性的動作:看著“老妖婆”手里拿著的這只大蘋果,我雙手緩緩后背,身體微側,頭部略轉,緊盯著對方呈思考狀,然后再來一個講究節奏和速度的漂亮的小轉身,其潛臺詞是這樣:“這個老太婆模樣長得怪怪的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她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這一系例動作,充分體現了“白雪公主”在七個小矮人的幫助和影響下,對外界的一些人和事,慢慢地學會了分析,已經逐步變得越來越成熟。但畢竟她還是個孩子,在“老妖婆”軟硬兼施的誘逼下,“白雪公主”己經從內心鐵定想吃這只水靈的大蘋果啦!那未,接著一組動作又來了:對“老妖婆”的話由疑惑變成了信任,不知不覺地圍著“老妖婆”手中的蘋果而翩翩起舞并欣然接受。這套動作完成到此,臺下的觀眾可坐不住啦!從“老妖婆”一上場,小朋友在臺下大聲提醒我:“壞蛋又來啦”!當她花言巧語地騙我吃蘋果時,又聽臺下著急地說:“騙你的、騙你的”!當我從“老妖婆手中接過蘋果時,臺下又嚷開啦!“不能要,不能要”!當我拿著蘋果送到嘴邊時,臺下真的可算是炸開了鍋:“不能吃、不能吃、不能吃”!當我咬下了第一口蘋果后,我做了一個突然靜止的動作,音樂也戛然而止,燈光更是沒了任何變化,整個劇場安靜得可以聽到銀針落地的聲音!隨即,“白雪公主”倒在了地上!任前來尋找的“七個小矮人”怎么喊也喊不醒的時候,小觀眾們這下可鬧騰啦!當在王子的呼喚聲中,“白雪公主”又從睡蓮中醒過來時,全場頓時又歡呼雀躍,掌聲雷動。在謝幕后的互動環節中,小朋友們一起圍在“白雪公主”的身邊,或問候或留影,久久不肯離去......。整場演出中,隨著錯綜復雜人物的出現,跌宕起伏,峰回路轉。劇情的推進,無不牽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取得了振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而作為一名主演,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自己的表演與臺下的觀眾,產生了巨大的互動與共鳴,得到他們的認可。
揚州木偶聞名遐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了使這門藝術薪火相傳,我想努力成為一名全面而優秀的復合型木偶藝術工作者。《白雪公主》是人偶戲,可我脫下戲服拿起木偶就能演“杖頭木偶”戲,這就如同一個人左膀和右臂的關系。所以我覺得,相對而言,“杖頭木偶”操作藝術,才是我們的根和魂,才是我們年輕演員奮力追求的最終目標。為此,我掌握在藝校所學的真人基本功,2007年進團以后,虛心向老師請教,認真刻苦練功。俗話說得好:“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做一名好的木偶演員,要善于觀察生活中各種人物個性、動作上的細微變化。我平時特別注重做有心人,經常抓住各種機會,到學校去觀察少女時代和頑皮的學童們,她(他)平時的習慣動作,走路的姿勢、講話的表情和語氣、嬉鬧時的形態和交流時的神態。同時還觀察了她(他)們跳繩、跳皮筋、跑步、打球、玩游戲、運動時的各種狀態。經過認真的搜集、提練、再進行變形和夸張,把各門類藝術的元素逐步變成我們木偶舞臺上的程式,同時在動作上,也再體現一些舞蹈化和時尚化。為木偶舞臺上的角色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在本團“杖頭木偶”保留的《長綢舞》《扇韻》《小牧童和大灰狼》《武松打虎》等節目中,由于平時的觀察和積累以及苦練(操作木偶的)基本功,在塑造人物時,感覺都比較得心應手。
在學習“杖頭木偶”操作技術,除了在觀察和積累生活中的素養以外,我感覺還有一點特別地重要,那就是要學會“偷戲”。在老師表演時,要專心看、用心記、認真領會、細細揣摩、不厭其煩地練習和牢固掌握,這一過程缺一不可。
武松,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武松打虎"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但時代在變,觀眾的口味興趣也在變,我們木偶藝術只有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才能跟上時代,取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要做好這些,只有在表演內容和形式方面有新的突破,才能適應廣大觀眾。戲曲中的“四功五法”向來在木偶劇的舞臺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細心觀察老師所表演的“武松打虎”是根據戲劇表演的程式,以啞劇的形式體現。劇中武松帶醉上崗,途中看到告示,得知景陽崗有猛虎傷人。武松與虎之間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搏斗,最后,武松憑其大智大勇,終將猛虎制服。老師幫武松擬定了“醉”、“勇”、“新”的人物表演基調,首先是“醉”,只見武松乘著月色拎著酒壇,提著哨棒帶醉上山,這里要用“醉步”。老師告訴我:何為“醉步”?就是走路時要頭重腳輕,腳下打飄,站立時稍有停頓,繼而又晃動起來。只見老師操作表演的武松,走著特有的“醉”步,踩著鏗鏘有力的戲曲鑼鼓點,把武松尋路上山的神態和人醉心不醉的心態,表演得淋漓盡致。老虎偷喝了武松的美酒而成為醉虎,并跳起了時尚的舞蹈,老虎的鼾聲驚醒了武松,看到傷人的老虎此刻正熟睡在自己身邊打著呼嚕,頓時酒也嚇醒了!只見老師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運用戲曲中的“脫衣”、“拋袖”、“蹦子”、“旋子”等技巧。藝貴創新,在武松和老虎搏斗中,老師一會兒運用“凌空踢虎頭”,一會兒靈活運用躲過老虎尾巴橫掃的絕活動作。表演技巧新穎,引人入勝,深入形象地體現出了武松武藝高強和大智大勇的性格特點。戲劇理論中說:“一套程式,萬千性格”。而程式是固定的,只要巧妙運用,就可以創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個性。看了老師高超的操作技藝,我內心很是激動,也激發了我更喜歡木偶,更想演好木偶戲的濃厚興趣。
十多年來,我一直奮斗在演出一線。隨團去全國各地,在劇場、去社區、進校園、下農村等貧困地區巡回演出超千場。路漫漫其修遠兮。學無止境,藝海無邊。我會不斷努力進取,在木偶舞臺上塑造出更多更有光彩的藝術形象,為發展和傳承木偶事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