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蓉
【摘 要】青年科技人員作為農業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其發展現狀彰顯了科研單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實力和發展趨勢。文章總結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針對35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設立的自由探索項目的成效,對科研院所如何加強基礎研究實力,引導青年人員發展給予參考借鑒。
【關鍵詞】科研院所;自由探索;青年;成效
科技是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勢,人才是高素質的、具備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力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科技與人才越來越互相依存。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續不斷涌現出來。《國家中長期科技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也強調把“支持和培養一批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作為七項主要任務之一,把“實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作為七大政策措施之一。據調查統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35歲以下青年人數占全院在職職工的39%,其中博士學歷占31.44%,碩士學歷占54.12%,初級職稱占40%,中級職稱占50%,高級職稱只占10%,青年科技人員成為我院科技隊伍的主體。當前,國家和省級的各種項目申報大多需要有博士學歷或要求具有副研究員資格,青年科技人員尤其是碩士研究生能夠有資格申請的項目資源有限,成為課題負責人的機會渺茫,大部分人都只能選擇參加項目。因而這個群體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就是科研經費難以爭取,科研成果難以形成。我院本著以培養后備人才和重大項目儲備為主要目標的思想,推行科技立項向青年科技人才傾斜,以項目帶動人才培養,設立了一批針對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的自由探索項目,其目的就是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相關學科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加強引導和支持,鼓勵優秀青年科技人員加快轉變研究方向,加強基礎性、探索性研究,進一步提高我院的學科結構和實力。
1 自由探索項目總體概況
1.1 自由探索項目的思路與目標
自由探索項目是為我院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設立的,是支持我院青年科技人員在原有工作基礎上自主選題開展的前瞻性、基礎性、機理性研究工作,是為培養我院青年科技人員獨立主持項目積累申報經驗,為他們創造更多、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自由探索項目以項目執行期內獲得1篇SCI源期刊收錄的論文或項目執行期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主要考核指標,其目的就是加強青年科技人員基礎研究實力從而達到以項目帶動人才培養的宗旨。
1.2 自由探索項目的立項情況
自由探索項目自設立以來,已為我院青年科技人員支持了441個項目。每年資助項目數量增加的同時,資助額度也在上升,資助經費由最初的262萬元增加到1100萬元。青年科技人員申報項目和發表文章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對我院成果產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2 自由探索項目的成效
農業基礎研究是農業科學之本和技術之源,青年科技人員申報項目的實力是衡量農業科研單位基礎研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在自由探索項目的穩定支持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基礎研究實力大幅提高,青年科技人員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顯著,科研隊伍結構得到優化,人才培養效果明顯。
2.1 農業基礎研究實力大幅提高,好的項目脫穎而出
自由探索項目的對象是我院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不限學歷,不限職稱。這種穩定支持和適度競爭相結合的立項機制從一定程度上放寬了申報條件,擴了了競爭范圍,給予院本部碩士研究生學歷和隸屬我院系統的地方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員一個申報項目并成為課題負責人的機遇。激發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員參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積極性并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上。“十二五”以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獲取上尤為突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從申報數量到立項數量,從資助額度到資助率已連續多年在全國省級農科院處于領先位子。
2.2 青年科技人員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顯著,好的成果源源不斷
農業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作為我院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我院創新性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支撐。科研論文作為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方式,其數量、質量及影響力是對一個單位基礎研究能力和績效的重要評價[2]。在自由探索項目的支持下,我院發表論文565篇,其中SCI論文164篇。在科研論文得以有效積累的同時,一大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的基礎科研成果得以源源不斷的產出。由自由探索項目資助獲得的省級以上審定或鑒定農作物新品種9個;申請專利146件,獲得專利授權71件;獲得軟件著作權6項;制定標準13項;鑒定科技成果2項。這些基礎性科研成果在有效提升青年科技人員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也為我院后續重大項目、重要成果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2.3 科研隊伍結構得到優化,人才培養效果明顯
自由探索項目設立以來,我院從事大宗農作物研究的科技人員已經由“十五”末期的70%左右降低到45%左右,而從事蔬菜、園藝、畜牧、加工、循環等領域的科技人員比例由20%上升到50%以上,從而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更好地呼應了江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自由探索項目已然已經成為我院努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的重要陣地。地方科研院所的人才隊伍以碩士研究生為主,科研基礎條件相對落后,項目少,經費不足,自由探索項目的設立讓這些優秀的青年科技人員從“找資源、爭課題、忙交帳”等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活躍了學術氛圍,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科研習慣,提高了他們申報其他項目尤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信心,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3 對發展我院青年科技人員科研工作的總結與思考
3.1 把握省級農科院青年基金工作的定位,夯實應用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尤其是青年基金作為支持青年科技人員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是體現我院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實力特別是基礎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標,能夠反應出科研人才創新潛力,更預示著單位未來科研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科技人員年輕時候的創造能力最強,鼓勵青年科技人員發揮自身創造力,適當調低針對青年科技人員的項目資助強度,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鼓勵更多青年科技人員自由探索,給與他們申報項目的機會可以促進青年科技人員苦練基本功,激勵他們的創新思維,為他們創造更多、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3.2 優化科研項目評價體系,正確引導青年科技人員發展
科研項目評價體系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科研項目評價體系既有利于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發展又能提供科研項目管理效率[3]。以往科研項目評價注重硬指標,以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章和課題數量為績效考核重點,“唯核心期刊論”的學術評價體系確實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現在卻正在變成阻礙學術自由和發展的羈絆。考慮將考核重點從“注重數量”轉為“注重質量”,避免“過度量化導致僵化”的傾向,將標志性成果的質量和社會經濟效益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進一步寬容學術失敗,寬容科研項目研究的準備期與休眠期,避免青年科研人員有學術不端的行為發生。
【參考文獻】
[1]田興國,呂建秋,等.農業基礎研究在廣東農業與農村發展過程中的機遇[J].廣東農業科學,2011(15):171-173.
[2]劉寧,馮水英,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分析[J].中國科學基金,2015(6),466-470.
[3]劉華海.科研項目績效評級模型和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研管理,2016(37):1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