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鴿
【摘要】國家引導一批普通本科向應用技術型轉型,這就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培養,教育部要求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各個高校開設的課程水平良莠不齊,本文例舉了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不足,對高校轉型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進行了創新教學探索。
【關鍵詞】高校轉型 就業指導課 課程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13-01
在高校轉型的大背景下,眾多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但部分學校開設的課程存在較大弊端,急需改進。
一、就業指導課程不足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對象單一
部分大學把就業指導課程的對象確定的比較單一,只要將畢業的高年級學生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的對象群體中來,而忽視了低年級學生所必須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這樣狹隘單一的對象定位導致低年級學生職業觀念模糊,日常的學習中沒有側重點,眾多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還沒有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而短期的突擊很難快速的提高職業技能,這就使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二)教學環節目標模糊
眾多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效果卻良莠不齊,部分學校開設的課程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教學目標沒有明確到幫助學生就業上,盲目的在課程中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卻很少有機會得到相關的實踐,只能紙上談兵。這種灌輸式的講授方式,讓學生很難真正的提升職業技能,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切實要求。
(三)教學組織難以系統化
2007年開始,就業指導課程被教育部納入到高效必須開設的課程范圍內,還明確的規定了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課時不低于38學時。但部分高校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中,卻沒有貫徹這一要求,大量的裁剪就業指導課的課時,使學生缺失了很多關于就業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而究其課程內容,也與教育部要求的相去甚遠,教育部要求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應為:職業素養、企業用人理念、職業發展趨勢、相關的職業認知以及創業教育等直接有關于學生就業的內容,而部分大學卻利用就業指導課進行優秀校友講座、或人力資源專家講座,這些事業有成的優秀校友所宣講的內容多為個人的經歷以及自己事業總結的經驗,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但并不是經過反復推敲的,從廣大學生角度總結出的,可以迅速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內容,普適性較低,而人力資源專家雖然提出了很多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時的職業要求,但大多都是僅僅為學生指出了目標,而缺乏過程性的指導。無論是校友式還是專家式的講座,都不能形成體系,沒有任何的計劃,隨意式、碎片化的教學讓學生的就業觀念難以形成體系。
(四)教師隊伍結構專業素質欠缺
大部分學校的就業指導課教師都是由學校的德育教師,或是學生管理、學生就業部門的管理人員擔任,他們雖然有著一定的教育技巧,相對了解學生,但對實際就業方面的問題了解的并不透徹,通過參照書本習得知識再轉授給學生,很難達到幫助學生提高職業素養的目的。
二、大學就業指導課程創新思路
(一)引導學生樹立就業觀念
大學就業指導課程要在課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從實際就業角度出發,從入學起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就業觀念,幫助學生認清就業形勢,為學生分析人才的需求標準以及職業發展趨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盡早的確實職業方向,有針對性的補充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技能。
(二)拓展實踐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大學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提高就業意識,另一方面,應該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這就需要實踐性活動的有機融入,根據專業的特性,從整體的就業方向入手,組織模擬招聘,通過模擬招聘現場的方式,讓學生在了解招聘全過程的同時,提高職業技能。將對學生的評定融入到模擬活動中去,以比拼的方式刺激學生提升職業素養。
(三)加強就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結合就業實踐基地的建設,給于學生認識職業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工作中提升技能,區別與專業教育的實踐基地,不再以難度和深度作為基地培養目標,就業教育基地的培養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全面的認識職業、體驗職業,就業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地點并沒有嚴格的要求,既可以與職業教育實習基地相融合,又可以與大學的科技園、創業園相結合,只要能夠達到幫助學生體驗職業的目的即可。
(四)注重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強化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優質的就業指導課,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就業,學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應保證教學水平,首要的就是要提高師資水平,選擇專業學科下素質較高的教師來開設這一課程,若學校現有教師中沒有相關人才,可采取長期外聘的形式,但要對外聘教師的課程質量作出要求,杜絕隨意式,碎片化的教學模式。
三、結束語
目前,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部分學校開設的內容與實際就業嚴重脫節,仍然需要改進,只有真正立足實踐,結合市場,切實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的就業指導課程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在就業市場上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靜.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三峽高教研究,2016(2):37-39.
[2]徐一凡.“互聯網+”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2015(19):9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