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蓮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實踐性地鍛煉了聽、說、讀、寫等語文技能,而且有利于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展。但現階段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必要關注與投入,忽視對閱讀教材的研讀,不善于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加上小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改進策略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處于最關鍵、最核心的地位,最直接地承載了奠基學生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發展的使命,對學生現實情感的豐富、閱讀技能的提升、良好語感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將詳細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同時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
一、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梗概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指由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引導,促進學生、教師與課本三者之間的自我體驗和思考性對話,通過對話過程,老師或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實踐性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和閱讀技能提升的語文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滿足了教育體制改革中對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客觀要求,加強了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利于閱讀方法和技能的總結和實際應用,促進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現狀
1、閱讀教學理念滯后。現階段,由于閱讀課堂上學生人數眾多、個體閱讀能力差異大等客觀原因的存在,小學語文教師只重視閱讀教學手段的表面化,雖然響應課程改革,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手段進行了一定創新,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方式,但是閱讀教學的以人為本的交互性理念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仍占有絕對性的主導地位,許多問題沒有經過學生的自我思考就在老師的顯性化暗示中得以解決,在課文中心思想的歸納上,部分教師更是以主觀想法決定學生的思維方向。這樣一來,學生沒有實際通過閱讀、探索、發現和研究問題,無法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課堂實際就是對老師主觀意愿的轉述和重復,課堂閱讀內容就變得死板、枯燥,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
2、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足。首先,部分教師不重視閱讀教學的投入。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多年的經驗足以應付閱讀課堂的所有問題,在對具體課本的研讀上不夠重視,對教材上的課文沒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沒有深層次挖掘課文的情感,教學內容沒有被內化吸收,教師難以精確把握教學目標,不能將有關閱讀技能與課文完美結合。其次,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上缺乏有效的引導。教師閱讀教學時集中關注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過程,重視與優秀學生的交流溝通,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教學課堂效果。同時,教師沒有確定一個有效的激勵評價機制,在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或思考后,不能及時地反饋肯定的信息和評價,積極評價的缺失會極大地影響接下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3、閱讀教學被動性較強,學生缺乏個性化閱讀。大部分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依舊過分強調課文生字、詞語、優秀句子的認知,完全以學生的應試考試為閱讀教學的中心,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局限于問答、講授,閱讀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師的文本引導理解中度過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即使教師的課堂內容十分精彩,學生的自我代入感還是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預先設定好的問題結論和答案,不利于學生深刻體會課文的真實情感和重點、難點,沒有起到鍛煉學生篩選有用信息、總結課文思想的閱讀能力的作用,閱讀教學的人文熏陶作用大打折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手段
1、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度,提升學生的學生自覺性。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是最重要的主體之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老師與學生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恐懼、焦慮等心理負擔,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效率。老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增進師生間的共鳴,老師還應該多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還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會極大地增進學生的自我學習熱情和閱讀興趣。同時,還要提供寬松的質疑環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能夠真實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產生閱讀的愉悅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最后,老師和家長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監督,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思、邊讀邊記和善于使用工具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2、加強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中心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能動性的自我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任何教學手段都要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展開,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和寬松的閱讀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思考,切實將閱讀技巧內化,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師要注重語文閱讀教材的研讀。教師要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教學要點,靈活處理教學內容,適當調整課文秩序,注重課程的導入和拓展,選擇性地處理精講和略講部分,抓閱讀課文的關鍵詞句,激發學生閱讀情感,讀悟結合,促進學生感悟人生,把語文閱讀生活化,促進學生走近生活,總結閱讀技巧和規律,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發展學生的思考和創造能力,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優化,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陶冶學生心靈、豐富學生思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教育時代,2013,(18).
[2] 樊小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論壇,20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