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丹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變大,而鄉村旅游成為城市人口放松解壓的好去處,旅游業進入了以休閑娛樂、康體健身、休憩療養為主要目的休閑度假旅游階段,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急需轉型升級。可以利用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空氣、氣候、山林、水體、食材、濃郁的鄉村風情等資源發展休閑度假和養生養老項目,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
關鍵詞:生態文明;鄉村旅游;轉型升級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它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為依托,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市場,是一個大膽而又成功的嘗試,它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機。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使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這些政策的出臺,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一、相關概念
生態文明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是一種人、自然、社會三者之間能夠和諧共生、持續繁榮、全面發展的一種社會形態。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鄉村旅游是以具有鄉村特征性的旅游資源為吸引物,在鄉村地域開展各類旅游活動的一種綜合旅游方式。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與生態文明相互融合,使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旅程[2]。
二、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1、生態旅游環境問題。鄉村旅游除了開發鄉村獨特的自然風景外,也會為游客提供食宿、娛樂、游覽等活動,在建造這些建筑的過程中,由于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生態保護問題,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例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首先,由于盲目擴大建設,侵占生態良好的耕地和林地,破壞了大量的植被,加上游客的增多,汽車尾氣排放量上升,空氣污染嚴重。其次,為了修建停車場、餐館、賓館、大型游樂場所,而砍伐樹木、開挖河道、炸平山地,大量的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最后,餐飲業快速發展,游客的增加,使得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量增加,但是由于鄉村發展比較滯后,很多地方都沒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運轉站,這些生活垃圾有的直接堆放在空地上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而污水則直接排放到地下或者是河流中,造成了嚴重的水、空氣和土壤污染,過度的開發和破壞,導致鄉村生態環境急劇下降。
2、經營管理不善。目前,鄉村旅游都缺乏有效的管理。首先,缺乏統一規劃。很多鄉村旅游地區沒有整個旅游區進行系統的籌劃,多是以農戶為主進行盲目投資和開發,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檔次低下、不能突出當地特色,從而影響客流量。其次,管理者忽視了服務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家庭旅館經營者,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一味的進行開發資源和對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而忽視了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旅游環境及當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最后,人員管理不到位,鄉村旅游的工作人員,大多是當地的農民,許多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文化水平低,經常和顧客發生沖突,但是卻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
3、基礎建設不完善。許多鄉村旅游地區基礎建設并不完善。首先,地處偏僻,道路比較坎坷,當旅客到達景點時已經腰酸背痛了。其次,通訊建設落后,很多較為偏僻的地區,通訊建設比較滯后,很多賓館信號比較差,沒有網絡,當旅客需要與外界聯系時比較麻煩;最后,很多鄉村旅游景點之間相距比較遠,很多設施沒有修建。例如:沒有提供相應的觀光車供游客觀賞;在景區的廁所修建比較少,與景點距離較遠,景區內沒有指示牌,游客花費很多時間在找景點、找廁所、找餐飲店之上,沒能好好享受美好的自然風光,景點之間的休息區很少,當游客走累了,沒有地方歇腳等。
三、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
1、保護生態環境。首先,在旅游場所,可以提供自行車、觀光旅游車、公交車等代步工具,減少私家車的數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其次,在修建賓館、餐館、停車場及游樂場所時,先進行可行性開發,在修建的過程中要利用好當地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盡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最后,生活垃圾要進行集中處理,不能亂扔亂倒;生活污水要先進行處理再排放;例如:修建沼氣池,一方面可以處理人類及禽畜的糞便,不易滋生蚊蟲,沒有異味,凈化空氣。另一方面,沼液和沼渣可以用做肥料,生產綠色蔬菜,沼氣作為清潔能源,可以用來做飯和點燈,節約了電費和污水處理的費用。
2、完善管理方式。首先,旅游區應該聯合相關部門,先對旅游區域進行整體的規劃,可以根據當期實際情況采用政府+公司+農村旅游協會+旅行社、公司+社區+農戶、公司制模式等模式進行管理;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餐飲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人才聘用制度以及收費制度、獎懲制度等,不管采用什么樣的管理模式,都要遵循這些制度,規范整個旅游區的各行各業的行為;最后,加強人員管理。要聘用有能力的人,對旅游區域的各方面進行管理,同時對服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尤其是服務意識和普通話水平培訓,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游客。
3、加強基礎建設。首先,修建好通向旅游區的各條道路,提供相應的公交車,或者在旅游景區定點設置車輛租賃場所,為游客提供代步工具;其次,加強景區的通訊建設,例如:在賓館區分有網絡與無網絡的客房,讓游客根據需要選擇;最后,在景點之間設置指示牌或者是相應的服務站,修建廁所及游客休息區等,完善景點間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3]。
四、結語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有著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因此,鄉村旅游市場的開發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國家一直在倡導著生態文明建設,因此鄉村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要提高生態質量意識,注重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采取多渠道融資方式,加大開發力度,加大從業人員培訓,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充分體現“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經濟。
參考文獻
[1] 毛峰.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J].農業經濟,2016,(4):30-32.
[2] 趙敏.生態文明視角下我國鄉村旅游的集約可持續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5(11):58-59.
[3] 王奕霖.我國鄉村旅游的生態化轉型初探[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