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匯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不斷推進,為“互聯網+”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引擎,在深刻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給當前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產業結構的變革與重組帶來了新的契機。據此,概述“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背景,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并提出互聯網時代下的經濟發展創新進行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創新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該計劃提出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基于此,“互聯網+”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將深刻影響未來各個領域的發展,在極大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給今后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經濟社會的變革與重組帶來了新的契機。
一、“互聯網+”產生的社會背景
2012年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是產品和服務與多屏全網結合之后產生的一種化學公式,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焦點討論:“互聯網+”傳統企業的改造、“互聯網+”改變金融服務模式等等。到了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總理所提的“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它的產生有著多重社會背景。
1、目前中國外貿市場需求。在持續下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外依存度很高,2008年我國的對外依存度是72%,即每100元的GDP中有72元是對外貿易創造的,而同時期的美國對外依存度是24 %,這表明美國大部分國產產品在本國內都銷售完了。2015年我國的對外依存度是56%,下降的原因不是本國消費需求上升而是外貿需求不足,這種高度依賴國際市場來拉動我國國內市場的方式,我們很難把握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的主動權,一旦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就會對我國的外貿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2、中國生產者市場產能過剩。受到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地方GDP主義和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中國進入了產能過剩的經濟周期。有分析稱,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威脅”,我國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光伏等行業產能存在嚴重過剩。產能過剩造成行業虧損、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民生改善和產業健康發展。
3、中國消費群體的購買力整體水平較低。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我國消費者的生存風險太大,買房、看病、育子、失業、養老都要依賴自己的收入,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很少,也導致我國購買力水平較低。
二、互聯網時代經濟創新發展建議
1、積極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現醫保費用跨區域即時結算,提高全國就業狀況信息收集能力,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建設智慧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綜合的信息服務,加強智慧家具、智慧電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2、促進數據資源的開放與共享。要完善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制定資源開放共享管理辦法,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對現有業務應用系統進行全面的數據資源整合,對新建系統實施有效管控,確保實現“一數一源”,保障數據的一致性,最終形成物理分散、邏輯統一的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體系,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供支撐。
3、建立“互聯網+”新的培育模式。要不斷完善“互聯網+”新的培育模式,使其向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產業靠攏。國家基金委等各類項目應重點支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政府部門應加強投資創新應用和新型產業,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讓其吸收社會資金,鼓勵上市、發行債券等融資舉措,加大投資創新型中小企業,扶持發展。同時要積極參與制定國內外的“互聯網+”各領域標準規范與相關評價體系等。
4、加強“互聯網+”保障環境建設。各級政府應盡早出臺與“互聯網+”相關的方針政策和管理辦法,積極推進網絡信息安全,加強網絡交易和地方立法等方面的監管,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信息共享和保護,加強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控制,規范市場秩序。此外,為吸引發展,穩定和“互聯網+”的相關人事政策和措施,建立人才競爭和激勵機制,穩定和發展高層次人才。
三、結語
互聯網經濟將和中國整個產業升級的進程結合起來,并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信息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其本質都是在松綁數據依附,最大程度釋放數據的流動和使用,并最終提升經濟社會運行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許正中,劉堯.“互聯網廠時代經濟發展趨勢與機遇[J.人民論壇,2015.35:22-24.
[2] 大家說:互聯網+時代的經濟、金融、農業發展與創新[J].辦公自動化,2015,13-14.
[3] 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2015,(05):5-9.
[4] 楊崢嶸.“互聯網+”機遇與挑戰[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5,(06):42-44.
[5] 朱翔.互聯網信息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23-24.
[6] 許正中.劉堯.“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與機遇[J].人民論壇,2015,(35):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