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杰+曾芳+劉邁蘭+梁繁榮
【摘要】本文基于針灸經典學習能力(Classics)、臨床能力(Clinical skill)與創新能力( Creative ability)“3C”能力培養的理念與“針推+X”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提出加強針推專業人才“3C”能力訓練與“分方向、分層次”推進“針推+X”特色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培養以“針灸推拿經典、臨床診療技能、創新研究能力和復合應用能力”為特色的“3C+X”針灸推拿專業創新人才,提高服務社會與學科創新能力,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3C+X理念 針灸推拿學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改課題(團隊互動教學法在《針灸學》中的應用;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No.17ZA0157);成都中醫藥大學校基金(No.ZRQN166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27-02
高等中醫院校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針灸推拿人才,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新的醫療體制改革實施,日漸顯現中醫藥教育與中醫醫療、中醫藥教育供給與社會需求、中醫藥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不相適應的矛盾,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之間不匹配的矛盾。針灸推拿專業本科生進入臨床實習或畢業工作后,屢屢表現“能力”不足,如中醫底蘊薄、西醫知識面狹窄、臨證思維僵化、動手操作不嫻熟、學習新知能力低下、科研思維欠缺、課題研究困難重重等[1]。中醫院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的調查報告顯示,中醫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缺乏創新精神和能力教育[2]。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人才培養質量下降必然導致社會服務能力和學科創新能力弱化,已經成為阻礙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根本性原因之一。針灸推拿專業人才培養需明確“立足臨床服務、兼顧繼承創新、弘揚中醫文化”的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嫻熟的針灸推拿專業技術、人文精神和學術發展潛質,滿足當前新形勢下國內外醫療環境對針灸推拿人才的需求。本文擬在“3C+X”理念指導下探討針灸推拿學專業實踐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3C+X”理念
“3C+X”理念,“3C”即以培養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心,以加強經典學習( Classics) 、強化臨床技能( Clinical skill) 、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Creative ability)為主線的理念;“X”即“針灸推拿+X”,包括“針推+英語”、“針推+康復”、“針推+藥物”等方向,旨在整合中醫藥領域內部學科以及其他學科,促進學科內部交叉融合,促進針灸推拿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多學科交叉,打破學科的傳統壁壘,跳出圈子、轉換視角、多方位促進針灸推拿學的發展創新,培養適應醫學發展、經濟和社會所需的針灸推拿專業人才。
二、創建“3C+X”新體系,培養針灸推拿學專業創新人才
以先進教育理念為先導,以課程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圍繞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這一主線,形成以強化“針灸推拿經典、臨床診療技能、創新研究能力和復合應用能力”為特色的“3C+X”針灸推拿專業實踐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以“3C+X”理念為指導的實踐創新課程教學體系,融通課程教學與課外應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教育教學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
(一)加強針推專業人才的針灸經典學習能力(Classics)
針灸經典著作與針灸名家特技的研習,對于深化針推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提升實踐技能意義重大。臨床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反饋針推專業學生:對針灸經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表淺粗略、經典理論與現代醫學、現代醫療實際環境難以融合[3]。這一反饋也給針推專業學生在經典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模式提出了要求,亟需制定提升經典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首先,頂層設計,加強教師隊伍的針灸經典理論修養,熟悉古今中外名醫名家的針灸學術思想。其次,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擬定經典學習的目標與具體內容,一年級熟讀原文、提倡經典誦讀,主辦經典誦讀大賽,營造中醫特色文化氛圍;二年級參考諸家注釋、融會貫通,定期召開課堂研討會,各抒己見、教學相長;三年級了解諸子百家的針灸學術思想,定期圍繞一個主題或一位醫家開展研討會,讓課堂變成學術爭鳴、百花齊放的講堂;四年級了解名家特技驗案、結合臨床、解惑答疑,定期到臨床見習、開展病案討論,讓課堂變成模擬實戰的臨床現場;五年級根據自身特點與專長,選定一個長期關注的經典研習方向,定期看書、做讀書筆記,將方向一致的師生組隊,交流討論、互幫互助。再次,在校學習階段不僅要加強經典理論知識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靈活地學習與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二)加強針推專業人才的臨床能力(Clinical skill)
針灸推拿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專業,針推專業人才的臨床能力培養包括針灸基本技能訓練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針灸基本技能訓練方面:①建立一批教師專業實踐指導中心,包括基于大學生專業競賽的專業實踐指導中心、基于職業資格認證的大學生專業實踐指導中心、基于醫療環境需求的大學生專業實踐實訓中心,指導學生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獲得一系列職業資格認證,為將來擇業與充分就業奠定基礎;②建立校企、校院合作的創新實踐基地,促進實驗訓練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銜接,努力實現“實驗訓練設計體系化、實驗訓練資源共享化、實驗訓練資料真實化、實驗訓練環境場景化、實驗訓練管理規范化”的實驗訓練教學模式;③建立實習指導中心,以病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在見習、實習中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來分析病情,養成科學的臨床思維習慣。
(三)提升針推專業人才的創新研究能力( Creative ability)
著力培養和造就創新意識強、實踐智慧突出、競爭力強的高層次卓越人才: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教授,帶來最前沿的科技資訊、最開闊的思維、最嚴謹的研究設計、最科學的實驗實施,定期圍繞一些主題開展討論研究,構建“基礎訓練、課程單元訓練、課程綜合訓練、專業綜合訓練與創新創業訓練”五個訓練層次的實驗訓練課程體系和管理機制:如從基本操作訓練到生理學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再到機能學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和設計性實驗,層層深入,循序漸進,逐漸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endprint
(四)“分方向、分層次”開展“針推+X”特色課程建設
“分方向”即根據“針推+X”的不同方向,開設相應的限選課,如“針推+英語”方向開設中醫英語、醫學英語實踐等課程,著重培養針灸推拿國際化人才。“分方向”培養可以使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知識基礎與興趣特長的課程來學習,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
“分層次”即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不同,將選修課分成專業必選課、基礎限選課、公共任選課3個層級。專業必選課即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選修的課程,如針推專業學生的專業必選課有足部反射區療法、穴位埋線療法等特色技術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都是在已開設的必修課內容之外但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基礎限選課即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在規定選修課目錄中選擇2-3門課,如學生必須要在《周易》、《道德經》、《論語》等幾部古代典籍中選擇2門課程,這些課程對學生理解和掌握中醫傳統理論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公共任選課即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擇的課程,沒有專業的限制,如中醫養生保健學、食療與藥膳等,這些課程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同時也是各專業學生都很感興趣的課程。“分年級、分層次”的課程選修制度既能夠提高各專業學生的專業高度,又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必將對學分制的推行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小結
“3C”理念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理解和含義,如在音樂領域“3C”由課程 (Curriculum)、文化(Culture)和綜合實踐中‘綜合(Comprehensive)三詞的首寫字母推衍而成,代表音樂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4]。在針灸推拿學科領域,“3C”理念教學模式報道較少,本次圍繞針灸推拿學創新人才、培養核心競爭能力,提出了由針灸經典學習( Classics) 、強化臨床技能( Clinical skill) 與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Creative ability)首字母推衍而成的“3C”理念,而且還融入了“3C+”的概念。“3C+”理念的提出,受到了何清湖等[5-6]提出的“中醫+”思維的啟發與指導,“中醫+”思維通過教學上的貫通、理論實踐的融合及不同學科團隊的整合,發揮中醫藥學整體醫學、系統醫學特色,實現中醫藥學科內部的融合、中醫藥學科與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等多學科的交叉碰撞,促進中醫藥學科的發展;“3C+”理念通過針推專業自身學科的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同時加強學科內部融合、借助其他學科的交叉優勢,旨在培養針推專業的創新卓越人才。 總之,通過“3C+”理念指導下的針推專業學生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適應性學習,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成詞松,諸毅暉,佟楓,等.針灸推拿專業學生能力訓練現狀的調查報告[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科學教育版),2010,12(4):3-5.
[2]胡媛,范昕建,王德葳.對現代醫學模式下中醫藥人才培養目標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 115-116.
[3]魏建華,駱芳,彭偉.將經典融入到針灸臨床帶教中[J].新疆中醫藥,2014,(04):72-75.
[4]夏雄軍,劉輝.“3C”整合理念下高師器樂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06):92-95.
[5]何清湖,孫相如,陳小平,等.“中醫+”思維的提出及其現實意義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7):2472-2475.
[6]張冀東,劉琦,葉培漢,等. 基于“中醫+”思維促進中醫治未病學術的傳承與創新[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02):133-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