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健

【摘要】針對當前高職IT類教材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IT類教材編寫模式,并以項目載體和行業工作過程相結合的理念,從教材定位、教材內容選取、教材教法分析、教材配套資源建設等方面闡述項目驅動式高職IT類教材編寫思路。
【關鍵詞】項目載體 工作過程 工作任務 學習情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36-02
一、引言
教材是高職院校教學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水平,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IT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編寫出滿足IT行業發展需求,能夠承載IT行業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教材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二、高職IT類教材現狀
近年來,教育部組織實施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工程,有力地推進了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盡管很多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教材建設工作,編寫和出版了一批質量較高的IT類精品教材,但仍然滿足不了IT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通過分析當前大部分IT類教材,并與當前IT行業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做分析研究,不難發現當前高職IT類教材存在以下的不足:
1.知識點全覆蓋、知識碎片化。教材中羅列了大量專業知識點,盡管知識點按照由易到難順序編排,也有相應的例子,但是所用的例子沒有面向實際的項目應用,未能體現職業能力的培養。
2.缺少完整的項目實踐案例。很多教材都有案例,但是案例不完整,或者出現前后銜接不到位或案例偏離行業的實際應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
3.教材缺少實際的行業工作情境,未能體現行業的工作過程或“生產”過程,這容易造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
三、教材定位分析
為了解決當前高職IT類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IT類教材編寫思路,在編寫前,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定位分析,否則容易導致所編寫的教材脫離實際,影響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筆者認為應從專業課程體系、行業工作過程、職業能力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在高職的課程體系中,往往把課程按基礎課、專業課、綜合實踐課、專業拓展課等類別進行劃分,為了使得教材能夠更好地融入課程體系,我們所編寫的教材應確定屬于哪個類別。
(二)行業工作過程分析。
我們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要確定所編寫的教材內容處于工作過程的哪個環節,或者根據行業的工作過程及工作內容來確定教材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有:①按照工作過程組織學習過程,讓學生“零距離”體驗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②有利于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樹立現代的生產意識;③使得教學的實施體現了工作與技術、社會和生活的密切相關,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④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效果。
(三)職業能力分析。
在熟悉行業的工作過程后,我們要明確所編寫的教材所面向行業的職業崗位,并對崗位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形成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符合用人企業的“口味”。
四、教材內容的選取
教材的核心是教材的內容,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教學理念,筆者提出了項目驅動式教材內容選取思路與做法(如圖1-1所示):
1.行業調研。通過行業調研,讓我們明確行業現狀、行業的工程過程和行業的職業崗位。
2.分析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根據上一步所調研的職業崗位,進一步分析崗位的工作內容,然后根據工作內容分析形成崗位職業能力要求。
3.選取項目載體。因為項目載體貫穿整本教材內容,所以這一步非常重要,項目應盡量用真實的項目或設計一個符合當前行業實際的項目,如果一個項目未能承載該課程的專業職業能力,我們可以選取多個項目,并將其整合到教材內容的編寫中。
4.按照行業的工作過程劃分項目模塊。在本環節,應根據項目的實際劃分項目模塊,并把項目模塊按照行業的工作過程進行編排。
5.形成典型工作任務。根據項目模塊的劃分情況,進一步分析與歸納,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在編寫時可根據實際嵌入工作任務書等相關文檔。
6.設計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最后是根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設計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在設計的過程中,可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
五、教材教法分析
我們通常認為,教學方法是任課教師的事,和教材沒有關系,其實并不然,筆者認為,教材和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如果教材的作者,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能融入教學方法,將能更好地為教學實施服務,提高教學效果。基于項目驅動的教材,建議融入的教學方法有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微課教學法,其中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用于培養學生設計與開發能力、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認知;小組教學法有利培養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角色扮演法用于創設工作情境,增強學生凝聚力與參與度;微課教學法用于輔助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突破。
六、教材配套資源建設分析
編寫教材是一個系統工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除了編寫教材內容外,還要建設教材的配套資源,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一本好的教材,不僅教材質量要好,而且還要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以起到輔教促教、助學導學的作用。基于項目驅動的教材配套資源有:課件(PPT)、教材配套素材、教材項目源文件(源代碼)、教學視頻(微視頻)、教材課程網站、項目文檔、工作任務書、其它拓展資源等。
七、總結
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IT類教材應體現“做中學 學中做”的教育教學理念,應有利于開展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和理實一體化教學等教學模式,教材應以項目載體貫穿整本教材內容,并根據項目載體實際和行業工作過程劃分項目模塊,并進一步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務,然后根據工作任務的情況形成學習領域與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自身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博興,汪明群.高職教材建設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3):30-31
[2]付正祥.高職教材改革設計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3(7):24-26
[3]陳琳,蔣艷紅,李凡,王矗.高校教材建設的時代性要求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 ,2011,21(10):2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