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建
精彩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良好開端,也是老師送給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開門紅”。在此,就小學語文課題的提問式導入談點體會。
一、由易到難
《松鼠》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朗讀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寫,學習用詞語來描繪動物的特征等。
在課文的導入中,針對學生對松鼠不甚了解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可分兩步提出比較適中的問題進行導入;第一步問學生喜歡哪些自己了解的動物,并描述特征。等學生興趣高漲了,再提出;“那么你喜歡和了解松鼠嗎?你知道它們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生活習慣和特征嗎?”這樣的提問問題簡單,學生回答輕松。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便會認真讀課文,在課文中尋答案,找樂趣,探求知識,體驗動物的美麗與可愛,懂得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意義。
二、言簡意賅
《梅花魂》一文,借物喻人,以梅花不畏嚴寒,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格比喻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民族精神。教育人們“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在本課的導入上,可提出以下問題;你喜歡梅花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梅花是萬花中最有骨氣、最有品格的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它的花開得愈精神。這不恰似偉大祖國孕育出的許許多多有靈魂、有骨氣的中國人嗎?你認為課文為何以《梅花魂》為題嗎?簡要的提問便能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討論,直接凸顯了課文的主題思想,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三、制造懸念
如《走遍天下書為侶》這一課就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進行導入:“如果你獨自駕舟環游世界,并且只能選擇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呢?”
學生們思維活躍起來,有的說要帶相機,也有的說要帶寵物。然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可是有一個人卻很堅定地說出了他的選擇,請同學們讀課題。學生反復讀課題后,教師進一步指出:他為什么要選擇書作為一路上的伴侶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三兩句話便使學生的好奇心得以提升,急于閱讀,急于知曉事情的原委。
再如《我的“長生果”》的導入,首先要求學生齊讀課文題目,然后提問:同學們,你認為“長生果”是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是一種可以讓人吃了長生不老的果子。教師進一步引導:那么在作者葉文玲的眼中,什么是“長生果”呢?請同學們讀文來了解吧。這樣的導入,給學生造成了懸念,引入了課文,使學生以急迫的心情有目標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四、緊抓字眼
在《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教學中,更應緊緊抓住題目中的字眼進行提問導入。
師:齊讀課文題目,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生:告訴了地點和人物。
師:“五壯士”可以換成“五戰士”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他們甘于奉獻,不是一般的戰士。
師:你對“壯”字怎樣理解?
生:行為壯烈,使人對他們油然生發起崇敬之情。
緊緊抓住課題中的重點字眼進行提問和引導,提升了學生閱讀課文的信心,提醒了學生找準重點進行閱讀的方法。
五、風趣幽默
風趣幽默的提問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有一位教師在導入《學會看病》一文中運用了這樣的導語:“父愛深沉,母愛偉大,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面對生病的兒子,不肯陪兒子去看病,反而逼著兒子獨自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這樣的母親是不是真愛自己的兒子呢?這位母親恐怕不是親生母親吧?”這樣的提問本身就有較強的幽默感,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藝術,使幽默感更濃,趣味性愈強,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急于讀文,了解真相的欲望,從而通過認真學習原文,了解并真正感受到母親對子女愛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母愛的主題是永恒的,母愛永遠是真誠的。
六、突出情感
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要從課文導入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將其植入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體驗情感,展示情感,放飛情感。
《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因此在課文的導入上就要突出圓明園的毀滅是中華民族遭受外侵和屈辱的歷史見證這一主題。可做這樣的提問導入:
同學們知道頤和園,它是一座我國古代保存比較完好的皇家園林,而在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中,還有一座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舉世聞明的皇家園林,卻不復存在了,你們知道這是哪座園林嗎?它為什么不復存在了?在學生們簡答之后,教師不急于簡介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的經過,而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中了解經過,激起帝國主義列強的憎恨,激發學生發憤圖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決心。
導入中的提問因課文內容、體裁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要認真研究,仔細甄別,選擇準確的提問方式進行導入,使提問式導入發揮最大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