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芳
當了十二年班主任的我不僅沒有遺憾,還收獲了很多感動。我認為只有成為一名智慧型的老師,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
一、從學習中獲得智慧的源泉
新課改要求新世紀的老師都成為學習型的教師,班主任亦如此。然而,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知識的折舊率也很快,這不僅要求老師要儲備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要成為一個裝滿妙計的錦囊,這樣才能應對各種各樣日益聰明的學生。
1.從書中學習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讀書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如《班主任》雜志,是面向班主任、服務班主任、依靠班主任、以提高班主任為辦刊宗旨,竭誠為廣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服務的好雜志,它很具前瞻性、引領性和實用性。我們要從書中學習其他各地各校的老師是如何管理和對待問題生的,選取好的做法加以學習,為我所用。
2.向名師學習
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就是因為他們不僅有好的教學管理方法,還因為他們能夠運用智慧及時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像魏書生、王曉春、徐安德、鄭丹娜這些名師在班級管理中都采取了很多扎實有效而又機智的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聽講座、看視頻等方式向名師們學習。
3.向周邊學習
其實有些教育方法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平時的工作中,有些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學習的。我們身邊的老師,在管理班級時也有一些較好的方法可以輕松借鑒。如上學期,我班的值日生很少能在上課鈴聲響前打掃完衛生,在班上訓了學生幾次也無濟于事,他們總是有各種理由,在辦公室我說起了這事,四年級的王老師教了一招,這一招果然奏效,這種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同事告訴我的。因為這些老師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可以通過請教或聊天的方式就能獲取。
二、從實踐中運用教育的智慧
學為所用,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如果只是注重學習,而不加以運用,那就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慧為信息之源,靈性愈高,感受的信息量愈大,把這些信息梳理、加工再運用就是智。
1.實踐中的智慧要充滿教育機智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及時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所熟知的陶行知的“三塊糖”的故事,對于做壞事的孩子采用獎勵的方法來解決,這其實就是智慧的體現。
2.實踐中的智慧要運用多元整合
只有把知識技能、實用方法、情緒態度多種智能進行整合后,發揮其最大的功效才能稱其為智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多元整合的能力,要把學習到的教育方法與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并運用恰當的情緒加以整合,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處地處理問題,使事情圓滿解決。
3.實踐中的智慧要會創設情境
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或不良習慣不是教師發揮一次智慧就能夠解決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創設一些教育情境,如有針對性地開展班隊會,私下找周邊學生幫助問題生等。教師可以采取因勢利導、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方法,以達到正確的教育效果,我們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長處,在他們身上蘊含著待誘發的因素。只要創設恰當的情境,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良習慣就會慢慢改正過來。
三、從反思中提升智慧的效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班主任,包括名師在內,都不能說他的教育是完全正確的,沒有一點瑕疵,所處理的問題是充滿智慧的。有些問題處理的也許沒錯,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或許還有更好的方法;有的事情也許沒達到更理想的效果,甚至有的事與愿違,這都需要我們及時反思。想想這樣的教育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怎樣改進?只有不斷積累,不斷運用,不斷反思,才能提升智慧的效率,成為智慧型老師。
作為班主任,除了教書育人之外,還需要用個人的魅力去征服學生,用滿腔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用軟聲細語去撫慰學生……因此,我總覺得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是一種挑戰性的工作,更是一種充滿智慧性的工作。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而要進入這個世界,你就得成為學生的朋友,得到學生的信任,這就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你獲得的世界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