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工作以來,感覺孩子們在各方面的進步是很大的,下面就談談我如何有效管理班級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習慣的培養
1.一般學習習慣的培養
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我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以編兒歌的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養成習慣。如在訓練學生課前靜息,按時上學和認真做作業時,把要求和方法編成兒歌貼在課室指導學生。
2.配合科任老師養成特殊的學習習慣
其他學科的老師有哪些要求,作為班主任老師就該了解并配合養成。在和科任老師長期相處中,我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師的具體要求。如體育老師要求他的學生上體育課必穿運動鞋,提前通知學生,體育課上要求人人穿好,確保安全。再如,其他美術等學科的老師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數,周末布置,回家準備,課前檢查。慢慢地學生也養成了習慣。我認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習慣”的培養,有利于與各科教師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從而有助于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
二、關心愛護每個學生,營造良好班級的氛圍
1.作為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在班集體的任何活動中,我都不會讓一個學生掉隊
教了那么多年的書,這次做班主任,對全部學生家進行了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感嘆于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是身體力行,如詩琪家的客廳里,放著一塊小黑板,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寫著一首古詩,她告訴我:認識的字用白色粉筆寫,不認識的字用紅色粉筆寫,一個星期換一首,這樣的文化底蘊太好了,還有類似的千云家……其實也是家長們的行為在感動著我,開學后已經一個月了,我了解到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進步,于是我就想把孩子的進步突顯出來,后來我就設計了“我驕傲、我進步”的表格,讓孩子們羅列自己的進步,利用班里的黑板展示每個孩子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孩子們開心極了!
2.科學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細節量化,實現精細化管理
開學的第三個星期,我讓他們自由報名,民主投票選舉班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還制定了《一(5)班綜合表現評價表》,表中包括作業上交、早讀、上課聽課制度,作業管理制度,早讀制度,兩操制度等。每次實施的第一、二周,無論是早上還是中午,我天天第一個到學校,站在一邊指導班干部工作。一周后,我便放手讓學生管理班級。每一個人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同學之間必須互幫互助。令我欣慰的是從上學期到現在,我培養了一支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班級被他們管理得井井有條。
三、為學生搭建舞臺,盡顯學生個性
1.成功的恐龍知識講座
家訪去到思×家,讓我對她刮目相看了,平時一向文靜的她,拿起她的恐龍玩具,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起恐龍的知識,我驚嘆于她的口頭表達能力,她的大膽,于是我就有了一個想法,跟她說,把她懂的知識到班里去講,樹立她的信心,她滿口答應了,一個星期的準備后,她和悅×兩位小朋友大膽地走上了講臺,繪聲繪色講著他們懂得的知識,尤其是有獎問答的環節,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我邀請他們的家長親自來班里聽她們的演講,聽完后,家長非常感激地跟我說:“老師,我覺得她們發揮得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孩子就是需要這樣的鍛煉。”
2.感人的感恩教育
11月26日,由雯睿、晨宇兩位同學做的《感謝有你》的演講,非常感人!這次的演講感動了應邀參加的一年級所有的同學。過程十分感人,準備非常充足,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共同參與了一次進行心靈洗禮的感恩教育,讓她們學會感恩,學會感謝父母。
3.有趣的繪本故事推薦
12月10日,由黎××同學面向全班同學推薦了她喜歡的繪本,她有聲有色地為大家介紹《一個優雅女孩的成長故事——瑪蒂娜系列》《貝貝熊系列》,來自美國《神奇校車系列叢書》,來自日本的《十四只老鼠》等,這些繪本圖文漂亮,故事情節意義深遠,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調動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4.精心準備的慶元旦活動
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藝術素養,展現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以營造積極向上、百花齊放、健康文明的班級文化氛圍,全面活躍學生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我班如期舉辦了慶祝元旦的活動,讓每個孩子至少有一次上臺的機會,我們不要求節目有多精彩,只求孩子能得到多方面鍛煉,那天的表演非常精彩。孩子們開心度過了一個晚上,這種快樂一直在延續!
四、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認真上好每次品德課,說實話,每次品德課我備課的時間還超過數學課的時間,因為品德課真正能夠教會學生做人,能輻射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如教完“我是小學生了”這課時,我要求孩子們每天為父母做兩件事:(1)為父母倒一杯水。(2)幫父母做一件簡單的家務事。(如盛飯、收拾碗筷、收衣服等)簡單的布置,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家長贊美孩子的留言。
五、團結家長,把他們當成學校教育的堅強后盾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我積極探索和嘗試家校聯系的方法。
孩子被送到學校后,很多家長往往都認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了,有些家長難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求助老師。但是,我發現讓家長協助老師去教育小孩,比我的直接批評和責備更有效。班上的孩子千差萬別,肯定有成績和行為習慣不太好的學生,這時,我會通過給家長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得到家長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進步很多。當看到自己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時,有的家長甚至感動地眼淚直打轉:“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能有這么大的進步。”
經常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動態,給家長一份信心,也給自己一份助力。我充分相信家長,依賴家長,與家長攜手共同教育好每一個小孩。
一個學期以來,孩子們在各方面的進步是很大的,當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這都是免不了的,大事,小事,瑣碎事,事事都管,全然是“保姆”“警察”“父母”的綜合體,有時會忙得焦頭爛額,但當看到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大改變,當我被學生圍著快樂地談笑,當學生把我當成最好的朋友,當家長打電話來告訴我,孩子變了,變得聽話懂事了……那快樂是從心里往外涌的。
參考文獻:
[1]孫景明.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2016(6).
[2]代惠英.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教學管理藝術[J].吉林教育,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