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揚
摘 要:語文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對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小學生正處于對語言的學習階段,語文的正確教學就更加顯得重要。針對如何讓小學生在語文的閱讀中感受到美進行了分析,分別從文字、誦讀以及情感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描述。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感悟美;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內容是十分貼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的,文章內容十分優美、生動,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但從教學的情況來看,盡管他們能夠流利地朗讀文章,卻缺少對美的感悟,本文就對此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一、引導小學生從文章優美的文字中體會美
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是十分生動且豐富的,教材選擇的題材也是非常多樣化的,有記敘文,也有散文和詩歌。一般來講,記敘文會選擇一些比較形象生動的內容;而詩歌在文字上十分精練,但表達的思想卻十分明了;散文的句式則十分簡潔、優美。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在對文章的體會上,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需要老師去積極引導,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并找出其中自己認為具有美感的句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讓小學生在分享與體會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時,文章對秋天的描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如“秋天,楓樹的葉子火一般紅,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通過“火一般紅”和“飛舞”這兩個詞將楓葉的狀態生動地表現出來。教師在教學這類句子的時候,需要引導小學生對這樣的句子反復進行朗讀,體會文字的美感,并且引導他們分析句子的結構和所用的修辭手法,讓小學生通過分析來學習如何能夠更生動地描述一個東西或一件事情,這對于他們對文字的運用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對文字反復研讀,認真分析,才能體會到其中真正的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這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到美。
二、引導小學生從反復的誦讀中感受美
要想使小學生體會到語文文章的美,反復進行誦讀并且對課文的內容有透徹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誦讀的過程中,不能過于生硬,這樣只會使文章失去原本的美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夠使小學生更好地把握與體會文章的內容和其中的美。所謂有感情地朗讀指的是在能夠流利地通讀文章的前提下將文章的內容傳神地朗讀出來,讀音和表情的運用能夠與文章所表達的意思相符,在不同的句子中,能夠讀出不同語調,使文章的風格和情感能夠被很好地表達出來,讓聽的人能夠被強烈吸引且有所感悟,但這是基于對文章有充分了解,能夠體會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的。
因為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加以引導,首先讓學生對文章反復進行朗讀,教師可叫幾名同學單獨進行朗讀,指出他們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他們在什么樣的地方應該以什么樣的情感去朗讀,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還能夠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也可以聯系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改正??傊恼碌拿朗切枰诶首x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會的,教師要對小學生在這方面多進行引導。
三、引導小學生在情感的把握和理解中感悟美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明確的描述: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體驗,讓他們能夠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在語文的學習中,情感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不能夠對情感有很好的把握,只能使文章變得平淡無奇,發揮不了其真正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需要通過反復的朗讀與體會去把握文字的美感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還要對文章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明確作者寫文章的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文章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在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場景通常是十分生動且真實的,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可在課堂中將文章的場景進行還原,將角色分配給學生進行扮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小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也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另外,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調動課堂氣氛和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總而言之,小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中美的體會與感悟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同時還能使他們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但這需要教師對他們積極進行引導,本文介紹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參考文獻:
[1]吳迎瓊.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思維訓練: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中內化數學思維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四)[C],2016(1).
[2]朱延軍.芻議生命教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