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教師的語言是一門非凡的藝術,盡管現在科學技術日益進步、教學手段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語言仍然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工具和主要手段,是其他任何方式無法替代的。美好的教學語言應該是自然優美、清晰明了的;是通俗易懂、積極善意的;是親近理解、精辟藝術的。我們美術老師授人以美,授人以藝術,更要以美育人,藝術的育人,用美好的教學語言讓更多的孩子在美術課中成長。
女兒三歲了,剛上幼兒園。前不久,老師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找兩個蘋果,再寫兩張紙條,一張紙條上寫“我愛你”“你真美”“謝謝你”諸如此類的話;另一張寫“討厭你”“你真丑”等抨擊性的語言。分別貼在兩個蘋果上,放置一段時間,看兩個蘋果的變化。
懷著好奇的心情,我決定也做一做這個實驗。為了讓實驗更明顯,除了貼紙條外,我還每天一有時間,就對著兩個蘋果說著紙條上的話。對一個蘋果說:你真美!我真喜歡你!對另一個蘋果說:我討厭你!你真丑!這樣過了一周,初見成效:被表揚的蘋果越發光澤,另一個皺皺巴巴。大家看圖。又過了幾天,貼著“討厭你”紙條的蘋果開始潰爛,另一個依舊健康、漂亮!蘋果尚且如此,人如是!
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每天除去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教師能多用積極健康的語言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孩子們將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的美術課也是如此。美術本就是美的藝術,美術課堂更是以美育人的課堂。那美育應該首先就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美。何謂教學語言美?我認為就是用好聽的聲音說好聽的話。好聽的聲音是指美術老師的教學語言要柔美、生動、文雅、有禮;說好聽的話就是說話要講究藝術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并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在于,我們的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嬌弱心靈和精神的兒童?!彼?,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僅要多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如:當學生發現自己出錯時,如果教師馬上對學生下一個評價:“你想錯了,坐下!”這位學生會是如何的灰心。之前聽了一節公開課,講課的老師細心而巧妙地捕捉課堂的點滴契機,對學生的回答和狀態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及時給予學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評價?!澳愕幕卮痣x正確只有一步之遙啦”“你的想法和畫法很有創新意識,老師都沒有想到這種畫法”……一個孩子說錯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引得大家哄笑。老師立刻及時引導“某某同學其實說對了一點……所以,這幅畫的確是……”讓這位同學把正確答案又重新說了一遍,挽回了他的面子。如果我們是那個同學,該多么的感激這位老師啊,我們能不喜愛她,并好好上她的課嗎?這樣的課堂,這樣的老師,這樣的教學語言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還在更多的學生心中播撒了尊重與愛的種子,總有一天它會生根、發芽,碩果累累!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情操,它反映了教師高貴的素養。
此外,教學語言要富有激情。授課時,語言生動、有激情,抑揚頓挫、富有感情,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生動、富有激情的言辭和肢體語言,最具煽動性,很容易感染學生,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把身心投入到老師所講述的內容中去。在講述《美麗的大自然》時,老師配以輕松、優美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各種美麗的自然景色。此時,教師的語言如詩一般優美動聽,學生不由自主地沉迷在美景中。之后,音樂一轉,變得低沉傷感,老師的語言、表情也變得嚴肅、傷感,因為孩子們的眼前出現了被人類破壞的大自然:滿目蒼夷的森林和農莊;遍地垃圾的海灘和草原;由于環境的破壞和大肆的捕殺,遍布在地的動物尸體和幸存動物的眼淚……老師用悲戚、凄慘的聲音向學生講述這些自然和動物的故事,學生表情肅穆,為之動容。之后,老師激動地說:“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干凈、健康的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源泉,保護環境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好老師就像統帥,學生好比士兵。一堂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如果老師能用富有激情的話語、鼓舞人心的手勢,達到振奮人心的效果,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課堂上。
美好的教學語言源于教師個人的良好素養;美好的教學語言就像甘泉,能滋潤孩子們的心田;美好的教學語言讓更多的孩子在輕松愉快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積極、樂觀地成長!
愿更多的孩子能被教師的愛灌溉,被美好的語言滋養;愿每一個孩子都如那顆被表揚的蘋果一樣,身心健康、美麗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