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琴
摘 要: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導下,古老的紫砂工藝呈現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在紫砂世界里形成了花色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千奇萬狀。
關鍵詞:紫砂壺;藝術;特點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26-01
紫砂茶具,屬陶器茶具的一種。它坯質致密堅硬,取天然泥色,大多為紫砂,亦有紅砂、白砂。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澤,可利用紫砂泥澤和質地的差別,經過“澄”、“洗”,使之出現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黃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凍梨色等。
另外,還可通過不同質地紫泥的調配,使之呈現古銅、淡墨等色。優質的原料,天然的色澤,為燒制優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砂壺豐富的造型中有凹凸線、凹線、圓線、鱔肚線、碗口線、鯽背線、飛線、翻線、竹狀線、云肩線、弄堂線、隱線、側角線、陰角線、陽角線、方線等裝飾和應用線條在造型中增加美感。砂壺的蓋有截蓋、壓蓋、嵌蓋、虛蓋、平蓋、線蓋,增加實用功能和欣賞趣味??谏w直而緊,直徑通轉,壺身傾注無落帽憂,說明工藝之嚴謹。砂壺的嘴有直嘴、一灣嘴、一灣半嘴、二灣嘴、三灣嘴,嘴孔有獨孔、多孔、球孔,有直握鋬橫握鋬,提梁、半提梁,嘴鋬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注水流暢,理、趣都有理想效果。紫砂壺 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較長的時間,而施釉的陶瓷茶壺,這種功能比較欠缺。紫砂壺與施釉的陶瓷茶壺相比,茶湯確實不易變質發餿,這種功能由茶壺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決定。
當代紫砂壺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強的優勢,把壺藝師們的豐富藝術想象立體化。有光貨、花貨、筋瓤貨、光貨的工藝處理,圓形珠圓玉潤,方器輪廓周正,花貨的工藝寫實表達逼真,寫意表現濃有趣味;筋瓤貨線條脈絡有致,卷曲和潤,嘴鋬處理得體。砂壺裝飾,有刻、塑、雕、琢、貼、繪、彩、絞、嵌、縷、釉、堆、印、鑲、漆、包、鎏;砂壺的工藝可以說是百看不厭,屢有新的回味,維妙維肖,巧奪天工,令人贊嘆。紫砂壺作為一種富有藝術性的手工制品,其靈魂可以說是文人趣味。
當代紫砂壺有的壺造型清透飄逸,有的壺輕快明朗,有的壺感想敦厚,有的壺造型粗纊簡雅。集裝飾藝術于一身,而今又創造了題詞刻畫,把紫砂壺藝推向了高層次文化,不僅升華了裝飾的層次,更深蘊了文化內涵,提高了壺的品位。造型的精美是紫砂壺藝術美的重要因素。紫砂壺的造型,也稱“器形”或“形制”,或修長挺拔,或渾圓豐滿,或淳樸天成,或端莊典雅,或雍容碩大,或別致小巧,構成了蔚為大觀的紫砂造型藝術天地,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藝術風范和美學精神。
任何一種文化藝術形式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延承性,所以,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突變的過程,紫砂藝術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在認真研究傳統、符合藝術正確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否則我們的努力將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其次,必須掌握各種紫砂成型工藝。成型技術更為重要:紫砂成型工藝的惟一性及紫砂藝術獨特的表達形式,對它的成型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紫砂藝術只有在基礎工藝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充分表現出設計者的藝術構思,完美地呈現出它的藝術性。砂壺的工藝可以說是百看不厭,屢有新的回味,維妙維肖,巧奪天工,令人贊嘆。
平時所看到的事物都具有瞬間的空間感,視覺藝術也就必須遵守這一規則,因為視覺藝術是用視去“覺”之故也。但空間性又不等于視覺性,前者作為一個美學概念具有更為嚴格的含義。
作為藝術的空間特征與作為生理的視覺空間特征,其間有精與粗、高與低、簡與繁、隱與秀、雅與俗之分,落實到紫砂壺上,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從空間到造型,其實是從一個普通層次進入一個高級層次。紫砂壺空間格局中最具有藝術立場的,并不是紫砂泥的質地和紫砂藝人的技法元素。嚴格說來,這些只是藝術構成的成分而不是藝術本身。在這方面堪稱得天獨厚的是紫砂壺的五種固定形式,即我們平素所稱的圓器、方器、自然形器、筋紋器、新形器。
傳統中紫砂壺有“方非一式,圓無一相”的說法,圓器打身筒,方器鑲身筒,筋紋器和自然形器搪身筒,獨特的泥片成型,眾多的加工工具,可規范每一個部位。每一種紫砂壺造型都已經是一個具備藝術立場的獨特空間形式,我們從空間的表層深入到形式的藝術深層,又從形式的一般層次上尋找到五種造型這樣一個特定的研究對象。仔細加工,均可做到輪廓周正,線條清晰。徒手制作,任意發揮,沒有了傳統套路的約束,隨心所欲,又可創造出各類意想不到的形態。
參考文獻:
[1]中國工藝美術史,2008.
[2]于川.紫砂壺把玩與鑒賞[M].北京:美術出版社,2007.
[3]李敏行.紫砂新鑒[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4](宋)梅堯臣,朱東潤.《梅堯臣集編校注》卷二十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