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強
摘要:新課改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要做到:教師積極學習,提高認識,發揮主導作用。活動目標必須明確。創設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要密切聯系。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 ,對于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實踐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活動課并未真正突顯其特色,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思考;活動;思想品德;教學目標;生活形式
一、現階段初中思想品德課存在的問題分析
1.觀念陳舊,認識不足受應試教育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些思想品德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不足,認識不到活動課的重要意義。認為活動課可有可無,甚至把活動課上成了“自習課”或“放羊課”;有的則把活動課看成總結課或復習課;有的還采用填壓式;有的雖然形式是活動課,但主題不突出,組織不嚴密,效果不明顯;有的甚至把活動課的內容放在一邊,不予理睬。活動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些做法明顯背離了新課改理念,即違背了“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和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的目的。
2.參與率低,理解不到位在很多活動課上少數學生比較活躍,他們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發言權。活動課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是讓學生在活潑、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去體驗和感知。因此我們應多鼓勵學生參與,而不應在課堂上只關注優等生,忽視性格內向等學困生,造成每次活動課時,學困生總抱著冷漠的態度。
3.目標不明確,形式不靈活,活動走過場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活動從設計到實施的過程中,都是在目標的調控下完成的。沒有目標的活動是盲目的,偏離目標的活動是低效的。在許多思想品德活動課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看起來學生情緒高漲,熱熱鬧鬧,但活動結束,學生卻并未真正理解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有些學生也做了總結發言,但思維卻不深刻。老師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節約時間,不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體驗和感悟。這樣的教學活動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就算達到了,那也只能是認識目標,能力目標又怎么能達到呢?
二、新課改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策略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尋找適合新課改要求,使活動課真正發揮其特色和功效。
1.教師積極學習,提高認識,發揮主導作用開展活動課教學,目的是為了“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質”。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條件,實現活動課的目標。
2.創設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想品德課堂活動課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其開展方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如辯論賽、演講比賽、主題班會、講故事、演小品或看錄像等形式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上“抵制不良誘惑如網絡游戲”時,可以組織學生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網絡問題進行辯論;在上“珍愛生命 善待生命”時,可讓學生查找人和動物的故事,并進行講故事比賽;在辯論賽、演講比賽、主題班會、講故事、演小品、講授課、辯論課、討論課、演講課等課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如音像、圖片等,這些教學形式在活動課中交替使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動目標明確思想品德活動課,要根據實際精心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這是活動課開展的前提。活動的成敗,也應以教學目標是否得以落實加以評估。當前本課程教學目標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第一位,這是教師在活動設計、開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地方。因此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應克服為活動而活動的情況出現,否則就演變成追求表面形式,這樣做反而會對教學造成干擾,也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
4.活動課設計與學生實際要密切聯系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思想品德教學強調聯系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
總之,課堂活動課是一種新課堂,思想品德教師應積極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積極探索,努力提高組織活動的教學機智,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讓活動課洋溢出無窮的生命力,還學生一片健康成長的藍天。endprint